39健康

权威专家给准父母支招:新冠疫情下如何备孕及孕早期管理

  新冠疫情之下,备孕人群有特殊的担忧。从疑似孕妇易感,到新生儿感染病例发生,再到可能存在母婴垂直传播的消息传出,给备孕人群带来极大的心理恐慌和思想负担。作为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备孕和孕早期人群如何应对?针对疫情防控“新常态”下的新变化,以“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备孕与孕早期管理及助孕方案”为主题的视频直播会议近日在上海召开,上海六位生殖医学专家齐聚线上,对于疫情期间备孕人群的自然受孕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以及孕早期管理给出了专业建议。

权威专家给准父母支招:新冠疫情下如何备孕及孕早期管理
上海六位生殖医学专家在线解读《新冠疫情期间备孕及孕早期管理专家共识》

  此次会议由默克中国支持,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院长黄荷凤教授担任会议主席,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李文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生殖中心执行主任孙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辅助生殖科主任金丽教授、产前诊断中心主任王彦林教授,以及科教科科长兼重大科研项目办主任吴琰婷教授在线对话,针对3月上海医师协会生殖医学分会在线发表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备孕及孕早期管理专家共识》(下称“专家共识”)进行了深度解读,重点分享了疫情期间备孕及孕早期管理,并对生殖中心临床诊疗如何应对疫情变化等展开了讨论。

权威专家给准父母支招:新冠疫情下如何备孕及孕早期管理
黄荷凤院士主持“常态防控,共话新生”在线直播,探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备孕与孕早期及助孕方案

  黄荷凤教授指出,截至目前,全球新冠肺炎患者已超800万,中国约有840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处于育龄的女性或男性感染新冠病毒后生殖如何管理,如何备孕或助孕,孕期感染新冠肺炎如何处理,是否终止妊娠,孕中期胎儿如何管理,足月选择阴道分娩还是剖腹产,能否用母乳喂养,是否会母婴垂直传播,对新生儿可能产生哪些影响,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进行临床上的研究和探讨。同时需要多学科合作,结合线上线下活动,做好疫情常态化下的备孕及孕早期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以及辅助生殖诊疗管理。

  备孕期注意个人防护,提高免疫力

  新冠疫情对很多家庭的备孕计划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据2020年5月IQVIA发布的《新冠疫情对中国出生数量及细分领域影响研究报告》发现,在被调研者中,约有41%的备孕妈妈因为疫情延后了怀孕计划,有57%的延后备孕妈妈们预测自己将在今年年底前受孕。疫情防控进入“新常态”,备孕人数或将恢复增长趋势,准父母们在疫情下将面临新的挑战。

  针对备孕期管理,专家建议备孕期间需做好个人防护,注意均衡营养,提高免疫力,同时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当运动,保持精神愉悦。备孕期间除了口服叶酸外,有些患者考虑疫情期避免出行,会选择网络自行购买保健品,提高受孕能力,为此专家特别提出,切勿盲目用药,用药以医生建议为主,选择正规平台购买药品。

  疫情下生殖中心防控升级,保障安全有效运行

  由于辅助生殖诊疗过程复杂,不孕不育患者需要多次在医院接受治疗。新冠疫情下,将加大这类患者的感染风险。

  孙赟教授分享了仁济医院生殖中心在疫情防控方面的经验。国外很多IVF中心关停,为了满足患者的正常需求,仁济医院生殖中心在疫情期间平稳运行,并且做到零感染。首先加强院内人员防控和教育,在国家卫健委和上海卫健委出台的防控指导下,又制定了生殖中心的防控措施,保证安全有效运行。其次是就诊渠道从单一的线下就诊,转变为线上问诊,通过互联网及微信平台,医生和患者可以进行交流和沟通,并对患者进行一些常规治疗的建议和指导。第三是在常规的促排卵治疗方案上进行调整,选择简单、高效、安全的促排卵方案,以减少患者来院次数和在院停留时间。

  金丽教授表示,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在疫情防控方面也是经过多道筛查,包括本人健康码、行动轨迹、流行病学史的调研,以及多次体温的检测等。在胚胎移植前,即将要进入妊娠期的患者,由于CT对胚胎几乎没有影响,在上海防控级别下调前,都要进行CT检查。在防控级别下调以后,如果这个助孕的患者经过筛查,没有新冠感染高危因素的话,不建议进行常规的CT检查。

  新冠病毒对于男性生殖的影响不可忽视

  据国内外研究文献报道,新冠病毒对人类器官是全方位攻击,不仅针对呼吸道和免疫系统,生殖器官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侵扰。国内研究发现,在男性精液当中,包括新冠肺炎康复期患者的精液都能够检测到新冠病毒的存在。特别是最近发表的一篇尸检报告,在包括34个尸检以及57例微尸检的报告当中,已经明确在睾丸组织中检测到新冠病毒,以及新冠病毒对于生精细胞的损伤。这提示,男性的精液会受到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

  新冠病毒是否损害男性生殖功能?金丽教授认为,新冠病毒的靶器官往往是含有ACE2受体的器官,男性的睾丸组织和女性的卵巢组织,包括子宫内膜也有这样的受体,新冠病毒在对肺部产生攻击的同时,是否对生殖器官也会产生攻击,从而影响生育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做大样本的对照研究证实。

  黄荷凤院士不建议男性感染新冠病毒的时候进行助孕。需要有研究来证实,精液里的新冠病毒是在精浆里面还是在精子里面,如果这个RNA病毒能够确认是精子能够整合,这样它的胚胎就会造成垂直传播。

  孙赟教授表示,现在也需要关注环境是否对男性生殖健康有影响,如果不按照疫情防控指导性意见,对周围环境过度消毒,过量消毒剂在环境中的残留也可能会对男性的生殖能力造成影响。

  疫情期间,辅助生殖需“防”“治”结合

  对于符合条件的、正常进入辅助生殖治疗阶段的患者,专家提出要“防”“治”结合,一方面防范新冠病毒感染,一方面按规范接受治疗。

  李文教授对“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针对辅助生殖,提出三大诊疗建议。

  一是使用安全有效的促排卵方案。结合疫情防控的特点,为了方便患者就诊,合理减少就诊的次数,应尽量选择周期时间短、便于操控、安全有效的控制性促排卵方案。比如说拮抗剂的治疗方案,它的治疗时间比较短,对于我们周期数的完成也是比较有利的,也方便各级医生进行操作。

  二是选择更加方便使用的药物。专家表示,“在促排卵药物的使用上,我们也非常感谢现在药品,包括生物制药行业不断的进步,能够有更好、更方便使用、易于操控的药物治疗”。如默克的生殖产品、技术及服务,在辅助生殖治疗过程中的每个步骤为患者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备孕期间,为方便患者用药,可以选择方便患者自行注射的药物,如新型预充注射笔。但同时要注意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胚胎移植后的患者管理,在用药特别是黄体支持上是非常重要的。专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在家方便使用的有效安全的药物,包括口服和阴道给药的黄体支持,比如阴道黄体酮凝胶,也可以联合用药。

  三是延迟胚胎移植。为防止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并发症发生,同时减少孕期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专家建议可以考虑取消新鲜周期移植,将全部胚胎冷冻,待疫情稳定后再行冻融胚胎移植。

  新冠病毒对于母婴的影响需特别关注

  专家还对新冠肺炎患者备孕、孕妇感染新冠病毒对胎儿的影响、母婴垂直传播风险下如何选择分娩方式、终止妊娠时机的选择、新冠疫情下孕产妇心理健康问题等进行了讨论。

  王彦林教授认为,目前还没有确定证据证明孕妇感染了新冠病毒,会导致胎儿畸形。“这也提醒我们之后应该多进行一些RCT高级别的研究,进行一个前瞻性的队列研究,才能够进一步得出一个可靠的结论。”

  吴琰婷教授分享了一项针对新冠肺炎孕妇,关于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结果,她表示,“有两个研究结论,一是阴道分娩相对比较安全,只要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其他的剖腹产指征,不建议盲目采用剖腹产来减少母婴的垂直传播;二是母乳喂养要非常慎重,一定要确保乳汁和母亲的核酸检测阴性的情况下,再建议进行母乳喂养。”

  黄荷凤院士表示,“生命的延续在于生殖医学的发展和生殖健康的管理”。新冠病毒对于生育可能产生潜在的长远的影响,在疫情防控“新常态”下,对于备孕的准父母们,尤其是需要进行辅助生殖的不孕不育患者,需要给予更多关注。黄院士还呼吁包括生殖中心、产科、儿科、心理学等在内的多学科合作,线上、线下结合,做好疫情常态化下孕产妇的健康管理。


2020-06-23 16:43:06浏览21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徐洁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甲
新冠疫情的最终结局
新冠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其最终结局尚无定论,但按目前的情况来看,是可以得到科学控制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2019年12月以来,发现不明原因的肺炎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生比较迅速,而且发现的时间较晚,可能已经造成大流行的情况发生,但是根据目前的治疗以及有效防控的情况,是可以得到科学控制的。控制的方法包括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有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人员进行严格的筛查,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隔离或者是居家隔离,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对症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主要以上呼吸道和肺部疾病为主,表现为干咳、鼻塞、流鼻涕、呼吸不畅、肌肉无力等,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嗅觉、味觉功能丧失、眼睛干涩、眼睛痒、流眼泪等症状。但一般通过积极治疗,大多都能够康复,达到治疗的目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通过积极的防疫措施是可以减少和避免发生的,例如戴口罩、勤洗手、环境消毒以及避免接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等方法。日常生活中要做好个人卫生,尽量不要乘坐公共的交通工具,少参加一些聚会,更不要去高风险的地区,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被感染的几率。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