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患者家属真实自述:陪父亲抗癌五年,祈祷有一天能告别“尿袋”

“走哪儿都得挂着尿袋子,活着有啥意思啊!我的愿望是不这么遭罪了。”

一位患有膀胱癌五年的“父亲”在全切后又出现了盆腔转移,虽然是一个“抗癌英雄”,但也不得不面对这样那样的“小辛酸”。

患者自述:陪父亲抗癌五年,才知道这4个膀胱癌“信号”忽视不得

“记忆中的父亲是‘大树’,是我们最坚实的靠山,可时光匆匆,一不小心就长大了,父亲也慢慢老去。长大后的我们期待能为父母遮风挡雨,但在对抗膀胱癌的五年时间里,身为子女又有着怎样的心理历程?”

为此,今天,一位病患家属将跟大家分享一个抗癌的故事,延长生存时间或生存质量,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

以下是患者自述:

照顾膀胱癌父亲,后悔一生的两次犹豫

五年前,父亲突然尿频、尿痛,后来越来越严重,甚至发展到尿血。我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发现父亲的症状和膀胱癌很相似。但是我害怕说出来他会难以接受,于是安慰他应该只是炎症。

隐瞒了一段时间后,没办法再拖了,我带着父亲到医院,父亲最终被检查确诊为膀胱癌。当时立即做了全切手术,好在癌细胞没有扩散,暂时没有生命危险,只是父亲从此挂上了尿袋。我心怀愧疚,想着如果当初早一点说,结果会不会好一些……

很快,噩梦再一次袭来。一年前,父亲右腿突然肿了。通过对比其它患者病例,我猜想极有可能是盆腔转移或根治术后导致的淋巴水肿。回想起来,当时五感杂陈,或许是不愿再让父亲难过,或许是内心的愧疚与不忍,我假装轻松地告诉父亲,只是淋巴水肿,应该不严重。

但是现实再一次狠狠地扇了我一巴掌,父亲的病情恶化了。那是我跑医院次数最多的一年,陪着父亲做了一次又一次的身体检查,最终检查结果是盆腔壁有个鸡蛋那么大的肿瘤,手术操作难度大,只能放化疗。我也眼看着他从原来的“靠山”变得日渐佝偻。

两次教训,是我内心的隐痛,也是我人生中最后悔的事情。

患者自述:陪父亲抗癌五年,才知道这4个膀胱癌“信号”忽视不得

如今,父亲的状态很不好,失眠、癌性疼痛让他在黑夜里蜷缩;放化疗的副作用,让他食不下咽,恶心呕吐。

一张一米八长的大床,把父亲衬托得如此瘦弱。父亲总是蜷缩着,闭眼无声,眉头紧锁。以前的他爱舞鞭、爱唱曲,现在却终日混沌,不见生气。而因为挂着麻烦的尿袋,出门不易,以前的朋友也无法日日相见,终是断了联络。

父亲变成这个样子,是我不愿意看见的。可是我不能再躲避,我藏起自己的忐忑不安,一遍又一遍地翻看医书,一通又一通电话地咨询医生,只愿能有新的治疗方式,让父亲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更有尊严地生活。

“知己知彼”,才能做好防护

分享父亲的抗癌历程,我想跟大家提个醒,当出现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时一定要警惕,不要耽误膀胱癌最佳的发现时机,因为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很多患者及其家人,比如我,就是因为不了解疾病知识而错失了机会。

以前不了解膀胱癌,如今“久病成医”,知道膀胱癌是世界范围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在中国,每年的新发患者数和死亡数都在增加。

父亲确诊时,我想不明白为何癌症会找上他,之后层层循因,或许是他多年的吸烟习惯,或许是化学厂的职业暴露,又或许就是“运气差”,总之,诱因复杂,绝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

所以,我也提醒大家,特别是老烟民和长期接触化工品的人群,你们可是膀胱癌的高风险人群啊!最好是多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懂得做好防护。

膀胱癌治疗进展缓慢,肿瘤免疫带来曙光

父亲患癌五年,我和他一起在抗癌路上摸索。父亲一开始做了全切手术,然而却遭遇扩散转移,而后改为放化疗,其实这也是大多数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

患者自述:陪父亲抗癌五年,才知道这4个膀胱癌“信号”忽视不得

不过最近我看到了新希望,肿瘤免疫治疗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对膀胱癌的治疗,了解更多之后,我相信这会是父亲抗癌路上新的转折点!

肿瘤免疫治疗在多种肿瘤如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癌和前列腺癌等实体瘤的治疗中展示出了抗肿瘤活性,在2018年被《科学》杂志评为年度最重要的科学突破。

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但肿瘤细胞为了生存和增殖,会通过一些特定通路抑制免疫系统发挥正常的抗肿瘤效能。肿瘤免疫治疗的机制是通过激活并维持免疫系统,恢复机体正常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对肿瘤进行控制和清除。

而膀胱癌具有适合肿瘤免疫治疗的“天然优势”。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从理论上来讲与人体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的水平有关,当肿瘤突变负荷越高,理论上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相对较好。膀胱癌是具有高突变负荷的肿瘤之一,仅次于黑色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

我怀抱无限期望,期望肿瘤免疫治疗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成熟发展,让父亲和其他一样殷切期待的膀胱癌病友,能够在夜晚安心入睡,不必再与尿袋“作斗争”,能够有尊严地与癌共生,继续迸发生命活力。

参考资料:

[1]. NCCR: National Central Cancer Registry of China.

[2]. 2014版中国膀胱癌诊疗指南.

[3]. MARCOS-GRAGERA R, MALLONE S, KIEMENEY L A, et al.Urinary tract cancer survival in Europe 1999-2007: results of thepopulation-based study EUROCARE-5[J]. Eur J Cancer, 2015, 51(15): 2217-2230.

[4].免疫治疗在膀胱癌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展望. 《中国癌症杂志》2018年第28卷第2期.

[5]. Choudhury NJ, et al. Eur Urol Focus.2016;2:445-452.

2020-06-23 15:07:43浏览4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钟东亮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尿道结石是什么症状
尿道结石的症状主要包括疼痛、排尿异常、血尿、感染等表现。如果怀疑有尿道结石,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B超、X线、尿道造影等,以明确诊断。1、疼痛:结石在尿道内移动时,会刺激尿道黏膜,引起局部疼痛。疼痛通常为尖锐的刺痛或钝痛,可呈间歇性或持续性发作。前尿道结石常表现为阴茎头部或会阴部疼痛,有时疼痛较为剧烈,可放射至阴囊、阴茎或会阴部周围;后尿道结石则多引起会阴部和耻骨上区疼痛,在排尿时或排尿后疼痛可能会加剧,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下腹部坠胀感。2、排尿异常:尿道结石会影响尿液的正常排出,导致排尿困难。患者可能出现尿线变细、尿流中断,严重时甚至无法排尿,出现尿潴留。在排尿过程中,由于结石对尿道的刺激,还可能出现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3、血尿:尿道结石与尿道黏膜摩擦,会导致黏膜损伤出血,从而出现血尿。血尿的程度因人而异,轻者可能仅在显微镜下发现红细胞,称为镜下血尿;重者肉眼即可看到尿液呈红色,称为肉眼血尿。4、感染症状:尿道结石容易引起尿道黏膜损伤,为细菌感染创造了条件,从而导致尿道感染。患者可能出现尿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或黏液性,伴有异味。还可能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炎等泌尿系统炎症,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喝水,增加尿量,有助于小结石的排出和预防结石的形成。避免长期憋尿,保持良好的排尿习惯。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泌尿系统感染。若出现上述症状,不要自行用药或处理,应尽快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子宫内膜息肉会引起尿路感染症状吗
当子宫内膜息肉体积大、位置特殊脱出宫腔压迫或堵塞尿道口,或并发感染引发宫腔感染、白带增多时,可能会增加尿路感染风险;但是并非所有子宫内膜息肉都会导致尿路感染,个体免疫力、尿道抵抗力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发生,且息肉不直接侵犯尿道。子宫内膜息肉可能由于雌激素水平过高、炎症刺激等多种原因引起,其症状可能包括月经异常、阴道分泌物异常等。如果息肉体积较大或位置特殊,可能会脱出宫腔,对尿道口产生压迫或堵塞,可能导致排尿困难、尿频等尿路感染症状。此外,如果子宫内膜息肉并发感染,还可能引发宫腔感染,白带增多等症状,这也可能间接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然而,也需要明确的是,并非所有子宫内膜息肉都会导致尿路感染。尿路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个体的身体条件、生活习惯、免疫力等。如果个体具有较强的免疫力,尿道的抵抗力较高,即使患有子宫内膜息肉,也不一定会发生尿路感染。此外,子宫内膜息肉本身并不直接侵犯尿道,而是通过影响排尿功能或并发感染等方式间接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应及时就医并进行尿常规、尿培养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对于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应遵医嘱根据息肉的大小、位置、症状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保守治疗、子宫切除术等合适的治疗方案。
郭凯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女性尿路感染是怎么引起的
女性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可分为非疾病因素和疾病因素两大类。非疾病因素包括生理结构特点、不注意外阴清洁、性行为因素等;疾病因素包括糖尿病、尿路结构异常以及尿道结石等一、非疾病因素:1、生理结构特点:女性尿道较短且直,长度仅约3-5厘米,约为男性尿道长度的1/4,且尿道口紧邻阴道和肛门,这使得细菌更容易从外部侵入尿道,引发感染。2、不注意外阴清洁:如不及时更换内裤、不勤换卫生巾等,会导致外阴滋生细菌,从而感染到尿道。3、性行为因素:频繁的性生活或性伴侣较多时,细菌容易通过性交过程进入尿道,引起感染。性生活后未及时排尿,无法冲刷尿道内的细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二、疾病因素:1、糖尿病:当女性患有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基础疾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时,免疫力下降,抵抗细菌入侵的能力减弱,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2、尿路结构异常:部分女性可能存在尿路结构异常,如尿道狭窄、膀胱憩室等,这些异常会导致尿液排出不畅,增加细菌在尿路内滞留和繁殖的机会,从而引发反复感染。3、尿道结石:如果尿道内存在有结石,排尿的时候会导致尿道划伤,从而出现尿路感染的现象。女性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换内衣裤,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提高免疫力,定期体检,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
郭凯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女性经常尿路感染是怎么回事
女性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可分为非疾病原因和疾病原因。非疾病原因包括个人卫生习惯、生活习惯以及特殊时期等;疾病原因包括尿路梗阻、糖尿病以及尿路结构异常等。一、非疾病原因:1、个人卫生习惯:排便后擦拭方向错误,容易将肛门周围的细菌带入尿道口,增加感染风险。2、生活习惯:长时间憋尿会使膀胱内的细菌有更多时间繁殖,增加感染的风险。 穿着不透气的紧身裤或内裤,会使外阴处于潮湿闷热的环境中,细菌繁殖加快。3、特殊时期:月经期:经血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若卫生用品使用不当,如长时间不更换卫生巾,会增加感染风险。更年期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和尿道自净能力减弱,抗菌能力降低,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二、疾病原因:1、尿路梗阻:比如尿道畸形、妊娠或者肿瘤等,可引起尿液排出障碍,从而导致尿液无法及时冲刷尿道,促使尿道的病菌生长与繁殖,引发尿路感染。2、糖尿病:当女性患有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基础疾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时,免疫力下降,抵抗细菌入侵的能力减弱,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3、尿路结构异常:部分女性可能存在尿路结构异常,如尿道狭窄、膀胱憩室等,这些异常会导致尿液排出不畅,增加细菌在尿路内滞留和繁殖的机会,从而引发反复感染。女性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换内衣裤,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提高免疫力,定期体检,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