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破解基层罕见病诊疗痛点!中国溶酶体贮积症诊疗能力建设项目宣布启动

一岁的小橙橙生下来不久就被诊断为患有罕见的婴儿型庞贝氏病。庞贝氏病会造成患者的心肌肥厚、骨骼肌和呼吸肌严重受损,当同龄的孩子享受运动之乐时,庞贝氏病患者却只能以轮椅为生,甚至依赖呼吸机生存,早早失去生命,给患者及家人带来巨大的痛苦。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庞贝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进展性溶酶体贮积病,发病率为1/40,000-1/300,000。该病可分成婴儿型和晚发型。婴儿型患者在出生后不久即发病,临床表现为严重肌张力低下、无力、肝脏肿大、肥厚性心肌病等症状,多数患儿会因呼吸或心脏并发症而在2岁前死亡。

对于婴儿型庞贝氏病,因为发病早,病情进展快,大多数患儿在确诊后一两年内死亡,因此早期诊断尽早治疗尤为重要。在得知橙橙的情况后,江苏省医学会罕见病学分会在获悉橙橙的情况后,立即与国家级罕见病协作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取得联系,否则会影响到她的心功能,甚至会危及生命。

北京协和医院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主任医师邱正庆教授介绍,溶酶体贮积症(LSDs)早期诊断难,检测方法没有普及,如何提高专业管理团队和特异性治疗的可及性,都是当下亟待证实的问题。“罕见病的共性都是以对症治疗为主,而部分LSDs目前有ERT治疗,更显早期诊断的重要性。”邱正庆教授说道。

破解基层罕见病诊疗痛点!中国溶酶体贮积症诊疗能力建设项目宣布启动
中国溶酶体贮积症(LSDs)诊疗能力建设项目正式启动

而为了打破这些瓶颈,由中国罕见病联盟、北京罕见病诊疗与保障学会、北京瑞洋博惠公益基金会共同组织发起、赛诺菲(中国)参与支持的中国溶酶体贮积症(LSDs)诊疗能力建设项目(简称“STEP项目”)近日正式启动。项目将通过逐步完成具备“上下协同”示范作用的LSDs单病种诊疗能力体系建设工作(包括戈谢病、庞贝病、法布雷病、黏多糖贮积症I型),打造罕见病领域早发现、早诊断、能治疗、会管理样板,让更多罕见病患者得到更快的确诊和规范治疗。 

多地远程会诊,助力县域罕见病患者规范化诊疗

罕见病是当前人类医学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由于缺乏疾病认知和有效可及的诊疗方案,罕见病患者长期面临诊断率低、治疗率低两大难题。由于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及治疗,该病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了极大的经济及精神负担。

溶酶体贮积症(LSDs)是罕见病家族中的一组遗传性代谢疾病,由于缺乏有关水解酶导致机体中相应的生物大分子不能正常降解而在溶酶体中贮积,而从引起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障碍。戈谢病、庞贝病、法布雷病都是这一类疾病。

来自邢台的戈谢病患者大宝(化名)今年刚满11岁,他与橙橙一样,同属于溶酶体贮积症患者。在5年前,大宝的父母发现他的肚子越来越大,为了给大宝治病,父母带着他几乎走遍了所有医院,“我们从村里的诊所转到市医院,又转到省医院,可是一直没有检查出来结果,最后到北京协和医院才终于确诊是戈谢病。

而更为不幸的是,在2019年年末,又一场“空难”降落在这个家庭头上。小儿子小宝(化名)出现了和大宝相似的症状——脾肿大,被当地医院初步诊断为戈谢病,随后父母带小宝立刻赶到协和医院进行了一系列检查,然而由于恰逢疫情封村,无法赴京领取报告,增加了确诊和就诊的时间和难度。

据公开资料显示,戈谢病是一种溶酶体贮积症,属于罕见病家族中的一组遗传性代谢疾病,多发于儿童,患者通常肚大如鼓,又被称为“企鹅宝宝”,而像大宝和小宝一样面临确诊时间长、就诊难的“企鹅宝宝”还有很多。罕见病由于较为罕见,极易被误诊、漏诊,难以获得及时的诊断,在中国,50%的戈谢病患者曾被误诊,70%的戈谢病患者需要经过多家医院诊断才能确诊。

破解基层罕见病诊疗痛点!中国溶酶体贮积症诊疗能力建设项目宣布启动

MDT多学科远程会诊画面

为了尽快帮助小宝确诊,作为STEP项目启动后的首个落地学术平台,经中国罕见病联盟协调,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山东省立医院、邢台市人民医院和邢台小宝家中多点连线互动,进行了MDT多学科远程会诊,帮助小宝进行了线上确诊并制定了后续邢台当地规范诊疗的长期随访方案。

中国罕见病联盟执行理事长李林康表示,对于生活在县域的罕见病患者及地方医院来说,罕见病面临着整体诊疗能力不足的严峻现实。所以项目特别开设了MDT多学科远程会诊,为县域罕见病的及时诊断和规范化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能够有效减少误诊和误治,患者在当地就能在全国及地方医院的共同协作下确诊并获得规范的诊疗方案,不仅免去了到处求医的奔波,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戈谢病MDT多学科远程会诊组织了来自北京、四川、山东、河北的多学科专家团队为邢台戈谢病患者‘隔空’远程会诊,通过最大化地优化资源配置,在疫情期间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新的获得及时诊断的途径;并围绕肌张力障碍-共济失调综合征、心肌淀粉样变和-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合并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在线探讨切磋,为罕见病分级诊疗管理做有效的示范。未来项目还会根据患者需求开设更多的MDT多学科远程会诊,相信对患者持续获得规范化诊疗会大有帮助。”李林康理事长称。

省时且省力,STEP项目指引罕见病诊疗方向

戈谢病、庞贝病、法布雷病及MPS I(黏多糖贮积症Ⅰ型)等溶酶体贮积症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一组可诊可治的罕见病,除少数大城市的大医院外,多数地方医院对溶酶体贮积症的认知不足,诊疗技术的可及性有限,导致罕见病患者不得不往返于多家医院就医,耗时且耗力,无法获得规范化的有效治疗。

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也引发了国家政府部门的关注。近年来,有关部门加大对癌症、罕见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并针对罕见病出台了各种惠民政策。

从2018年5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到2019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宣布建立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2020年1月宣布依托协作网国家级牵头医院北京协和医院设立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办公室,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罕见病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虽然疾病罕见,但战胜疾病地决心并不罕见。

另外,2019年2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建立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的通知》,明确通过遴选罕见病诊疗能力较强、诊疗病例较多的医院,组建罕见病诊疗协作网。

在谈及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络建立的重要意义时,邱正庆教授直言,这有利于充分利用专家团队的力量,培训基层骨干人员,早期识别患者,正确转诊患者,至有能力确诊和指导长期管理的医院。

“目前溶酶体贮积症群体的诊疗仍然面临着诊断难、长期规范治疗难以维系等难点,我们希望通过多学科探索、多方协同,积极推进罕见病早诊早治,提升规范诊疗能力。北京协和医院作为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国家级牵头医院,会充分发挥建规立制、组织培训、学术交流、接受疑难危重患者、下转病情稳定患者、指导成员医院的责任与使命,发挥好学术优势,服务好罕见病患者,助力健康中国建设。”邱正庆教授说。

破解基层罕见病诊疗痛点!中国溶酶体贮积症诊疗能力建设项目宣布启动

STEP项目线上签约现场

据悉,此次STEP项目计划于2020-2022年三年内逐步完成具备“上下协同”示范作用的LSDs单病种诊疗协作体系建设工作,具体包括:

成立LSDs单病种学协会专委会,定标准、建规范,推动单病种诊疗流程、专家共识的更新或制定,让临床诊疗有据可依;

组织系统且持续的师资培训、患者教育,课程设计模块化,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切实提升疾病认知与诊疗能力,让LSDs诊疗医生培养有章可循;

成立省级单病种诊疗协作组,组织开展省内培训活动,探索单病种诊疗示范单位的科室认证、医院认证甚至医联体认证标准与评价模式,让诊疗能力提升有质可评。

作为STEP项目支持方之一,赛诺菲中国新特药事业部罕见病领域负责人俞蕾表示,在基层,大多数临床医生对罕见病认知不足,容易误诊与漏诊,患者往往花费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往返于多家医院就医求诊,耗时耗力,贻误病情。

“通过罕见病协作网医院诊疗体系的建设,希望能促进协作网医生对戈谢、庞贝、法布雷、粘多糖等罕见病的认知,掌握标准诊断流程,规范化治疗手段。让患者能够早诊断,有更多机会及早治疗和规范化治疗。”俞蕾强调。

2020-02-29 16:32:39浏览9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卵巢宫外孕的症状有哪些
卵巢宫外孕患者通常有腹痛、停经、阴道出血、腹部包块等症状,建议育龄女性如有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1、腹痛:这是卵巢宫外孕最主要的症状,多表现为一侧下腹部隐痛或酸胀感,当发生流产或破裂时,会突然出现一侧下腹部撕裂样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因为胚胎在卵巢内生长,可能导致卵巢膨胀,包膜紧张,当包膜破裂时,血液刺激腹膜,可能引起疼痛。2、停经:多数患者有6-8周的停经史,但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停经史,将不规则的阴道出血误认为是月经。停经是由于怀孕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抑制了卵巢的排卵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脱落。3、阴道出血:宫外孕可能使妊娠囊无法获得足够血液供应,导致胚胎组织发育不良或死亡,胚胎死亡后,体内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发生剥离,可能引起出血。常表现为不规则的点滴状出血,颜色暗红或深褐,量少,一般不超过月经量。4、腹部包块:当卵巢宫外孕未发生破裂时,可在腹部触及包块。包块质地较软,边界不清,有压痛。随着病情发展,包块可能逐渐增大。卵巢宫外孕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防止包块破裂。同时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防止感染。另外,治疗后要遵医嘱定期复查,监测血β-HCG水平和超声检查,了解恢复情况。如有腹痛加剧、阴道出血增多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宫外孕最明显的征兆多久会出现
宫外孕最明显的征兆通常会在怀孕后的5至8周左右出现,但具体时间因人而异,受到受精卵着床位置、患者自身的敏感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一般情况来看,宫外孕的征兆显现时间大多集中在怀孕后的5至8周。在这一阶段,随着胚胎在异常位置的发育,其体积逐渐增大,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和刺激也随之增强,从而导致一系列明显的症状。这些症状包括但不限于腹痛、阴道流血、停经以及可能伴随的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腹痛通常表现为一侧下腹部隐痛或酸胀感,若胚胎着床于输卵管且继续生长,可能导致输卵管破裂,此时腹痛会突然加剧。阴道流血则主要是由于胚胎死亡后,体内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剥脱所致,流血量一般少于月经量,呈点滴状,色暗红或深褐色。然而,宫外孕征兆的具体时间并非固定不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受精卵着床位置是影响征兆显现时间的关键因素。若受精卵着床于输卵管峡部等血管较为丰富的部位,由于血供充足,胚胎发育可能更为迅速,征兆出现的时间也可能相应提前。反之,若着床于输卵管壶腹部等血管相对较少的部位,胚胎发育速度较慢,征兆出现的时间则可能推迟。其次,患者自身的敏感度也会影响征兆的显现时间。部分患者对疼痛等刺激较为敏感,可能在胚胎刚开始发育时就能感受到明显的症状。而部分患者则可能对疼痛等刺激相对不敏感,直到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才出现明显的症状。对于疑似宫外孕的患者,应尽早就医进行血HCG测定、B超检查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一旦确诊为宫外孕,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不洁性生活,积极预防和治疗生殖道感染,以减少宫外孕的发生风险。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宫外孕早期有什么症状、反应
宫外孕早期症状主要体现在腹痛、阴道出血、停经、恶心呕吐等方面。了解这些症状,对于及时发现宫外孕、保障女性健康十分关键。1、腹痛:腹痛是宫外孕早期较为常见且突出的症状。多表现为一侧下腹部隐痛或酸胀感,这是因为受精卵在输卵管等部位逐渐生长,使输卵管膨胀、牵拉周围组织导致。随着病情发展,若发生输卵管妊娠破裂,会突然出现一侧下腹部撕裂样剧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疼痛还可能蔓延至全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2、阴道出血:宫外孕患者常有不规则阴道出血现象。出血量一般较少,呈点滴状,颜色暗红或深褐,少数人出血量可能较多,类似月经量。出血原因是胚胎死亡后,体内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发生剥离。这种阴道出血往往会被误认为是月经不调,但通常月经周期和出血量与正常月经有差异。3、停经:多数宫外孕患者会有停经史,一般停经时间在6-8周。但也有部分患者因阴道不规则出血,可能会忽视停经这一症状,或者将阴道出血误以为是月经,从而延误诊断。所以,有性生活的育龄女性,即便出现少量阴道出血,也应考虑怀孕及宫外孕的可能。育龄期女性若有性生活且月经周期出现异常,同时伴有上述症状,应高度警惕宫外孕的可能。一旦怀疑,需立即前往医院就诊,进行血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超声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宫外孕做手术打孔需要全麻吗
宫外孕做手术打孔即宫外孕腹腔镜手术。宫外孕腹腔镜手术一般需要全身麻醉,因为能让患者无意识,消除紧张疼痛,还可以使肌肉松弛,利于手术操作;但是对于病情轻、手术范围小且患者能耐受时,也可考虑局麻或硬膜外麻醉,不过需严格掌握适应症等,而且要密切监测。通常情况下,宫外孕腹腔镜手术通常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这是因为腹腔镜手术需要借助腹腔镜等精密器械在腹腔内进行精细操作,而全身麻醉可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完全无意识状态,从而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和疼痛感,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此外,全身麻醉还可以使患者的肌肉松弛,为医生提供更好的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然而,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如患者病情较轻、手术范围较小且患者能够耐受局部麻醉时,可以考虑采用局部麻醉或硬膜外麻醉等方式进行手术。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且需要在严格掌握麻醉适应症和禁忌症的前提下进行。此外,即使采用局部麻醉或硬膜外麻醉,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以确保手术的安全进行。建议患者应充分了解手术和麻醉的相关知识,消除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情绪。此外,在手术前,患者应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评估麻醉方式和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患者还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以促进身体的早日康复。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