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青年人,高血压会影响你的寿命,你造吗?

孙宁玲 心脏中心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再过几天,春节就要到了。每逢此时,难免少不了频繁的吃喝、应酬,以及年前赶工熬夜的情况,然而,对于平时工作压力大,长期精神紧张的中青年来说,此时还需要关注——高血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孙宁玲教授在回答39健康(ID:health39net)提问时,表示有数据分析表明,高血压会影响到人的寿命。  

人数多、增长快、后备足、风险高、欠重视

  提到高血压,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都是老年人。但近些年,我国中青年人群中高血压患者比例不断上升,2018年发表于《Circulation》杂志的我国"十二五"项目"第五次高血压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达2.45亿,中青年(18~65岁)高血压患者约占78%,高于世界水平。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具有不易被察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会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危及生命的疾病,是现代社会的“隐形杀手”,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除了患者人数多,中青年高血压还有着增长快、后备足、风险高、欠重视等特点。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主任陈韵岱教授表示,“精神压力大、不规律饮食及作息、熬夜等都是诱发中青年高血压的因素,且中青年高血压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容易被忽视,患者确诊后的治疗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率相较于老年也很低。中青年高血压与长期冠心病或卒中之间明显相关,亟待受到患者及临床医生的重视。”

中青年人,高血压会影响你的寿命,你造吗?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主任 陈韵岱教授

  中青年需关注、加强血压管理

  与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重要发病机制主要以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为主,且通常伴有心率升高和舒张压升高。

  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表示,迄今为止,交感神经系统参与高血压发病仍是公认的重要机制之一,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会导致心率增快、心排出量增加、血压升高,甚至造成急性心梗、猝死等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中青年人,高血压会影响你的寿命,你造吗?

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王继光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孙宁玲教授指出,患有高血压要比没有高血压寿命会有缩短。有业内人士做过相关死亡分析,中国人的寿命,由于高血压导致的脑血管、心血管事件较高,有45%以上的冠心病是由高血压产生,65%以上的中风都跟高血压控制不好相关。所以如果不控制血压,对于有一些隐性的心血管患者的疾病,会发生突发事件。对于一些老年的高血压患者,会减少他的寿命。

因此,要从中青年开始提高对高血压控制的认识,“首先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有高血压,提高知晓率、检出率;其次要提高治疗意识,除定期测量外,进行危险分层,如心率快慢、血脂、血糖、吸烟、肥胖程度等。低危、中危的患者可以临时吃药,进行生活方式干预,高危、极高危患者则应该长期吃药。青年高血压患者高交感兴奋,以舒张压增高或舒张压、收缩压同时增高为主,应优先选择使用β受体阻滞剂。”

中青年人,高血压会影响你的寿命,你造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 孙宁玲教授

  据了解,β受体阻滞剂经历了50多年的研发上市和临床应用,其在临床上的降压疗效有着大量的研究数据佐证,包括《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共识》等大部分国家的高血压指南中,都把β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线降压药物。此外,β受体阻滞剂对于心脏的保护作用是世界公认的、基于大量循证依据支持的,尤其适用于伴快速性心律失常、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交感神经活性增高以及高动力状态的高血压患者。

同时,孙宁玲教授表示,生活方式干预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尤为重要,无论是否进行药物治疗,都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尽早开始如限盐、戒烟戒酒、控制体重、放松心情等生活方式干预,有助于患者减缓高血压进展,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2020-01-15 11:17:52浏览6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脚丫子脱皮的原因有哪些
脚丫子脱皮可能由皮肤干燥引起,也可能是疾病因素所致,常见疾病有足癣、湿疹、剥脱性角质松解症等。若足部脱皮严重,伴有疼痛、瘙痒加剧、红肿、渗液等症状,或长时间未见好转,应及时就医,以便通过相关检查明确病因。一、非疾病因素:在干燥的秋冬季节,空气湿度低,脚部皮肤水分流失快,如果仍穿着过紧、过硬或不透气的鞋子,长时间走路或运动时,脚部皮肤受反复摩擦、挤压,角质层增厚后易出现脱皮。建议洗脚后及时涂抹含甘油、凡士林等保湿成分的护足霜,减少洗脚次数,避免用过热的水及强刺激性肥皂。二、疾病因素:1、足癣:由皮肤癣菌感染引发,是导致足部脱皮常见病因之一,常伴有水疱、瘙痒、异味等症状。治疗可外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乳膏、酮康唑乳膏等;病情严重时需口服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用药务必严格遵医嘱。2、湿疹: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脚部湿疹可表现为脱皮、红斑、丘疹、瘙痒等。治疗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等;瘙痒严重时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药物使用种类、剂量及疗程,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3、剥脱性角质松解症: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多汗等因素有关,表现为脚部皮肤先出现白色小疱,疱壁薄易破裂,随后脱皮。可在医生指导下外用尿素软膏、维A酸乳膏等药物促进皮肤修复。日常生活中,要注重脚部卫生,保持脚部清洁干燥。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脚盆等物品,防止交叉感染。选择透气性佳的鞋袜,勤换鞋袜。适度运动,促进脚部血液循环,但要避免过度运动造成脚部损伤。若患有基础疾病,应积极治疗,定期复查,维持身体健康,利于改善脚部皮肤状况。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脚气脱皮痒烂脚什么药效果好
针对脚气导致的脱皮、瘙痒和烂脚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硝酸咪康唑、盐酸特比萘芬、联苯苄唑等药物,一般效果较好,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脚气的严重程度和自身状况,选择合适药物并规范使用。1、硝酸咪康唑:硝酸咪康唑能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从而抑制真菌生长,缓解因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脚气症状,如脱皮、瘙痒、烂脚等。但少数患者使用后可能出现局部刺激,如烧灼感、瘙痒等。2、盐酸特比萘芬:盐酸特比萘芬通过抑制真菌角鲨烯环氧化酶的活性,致使角鲨烯在细胞内大量堆积,从而达到杀菌、抑菌的效果,可减轻脚部因真菌感染产生的炎症反应,改善脱皮、瘙痒、烂脚症状。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和盐酸特比萘芬片,前者可直接遵医嘱涂抹于脚部病变皮肤,后者适用于外用药物疗效不佳的患者,通过口服经血液循环作用于全身,抑制真菌繁殖。3、联苯苄唑:联苯苄唑乳膏和联苯苄唑溶液较为常见。联苯苄唑通过抑制真菌的麦角固醇合成,改变真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缓解脚气带来的脱皮、瘙痒和烂脚问题。联苯苄唑乳膏适合日常涂抹治疗,联苯苄唑溶液则更适用于糜烂部位,能更好地渗透到病变组织。不良反应较少,个别患者可能有轻微的皮肤刺激感,药物使用需遵医嘱。治疗时,建议患者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使用药物,不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另外,涂抹药物前,先清洁并擦干脚部。如用药过程中出现皮肤红肿、疼痛加剧等过敏或不适反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脚有脚气脱皮又痒怎么办
脚有脚气脱皮又痒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来改善。建议患者定期复查,监测脚部变化情况。1、一般治疗: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是关键。每天用温水洗脚,仔细清洗脚趾缝等易出汗且易滋生真菌的部位,去除污垢和皮屑,不给真菌提供滋生环境。洗脚后,务必用干净毛巾彻底擦干,特别是脚趾间,避免潮湿。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脚盆、毛巾等物品,防止交叉感染。2、药物治疗:遵医嘱外用抗真菌药物是治疗脚气的常用手段。如酮康唑乳膏,能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对引起脚气的常见真菌,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对于症状较严重、外用药物疗效不佳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伊曲康唑能高度选择性地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影响真菌细胞膜合成,发挥强大抗真菌作用,改善脚有脚气症状。3、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辅助脚气治疗。紫外线照射治疗有一定效果,其原理是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直接破坏真菌的DNA结构,抑制真菌生长繁殖。此外,激光治疗也可用于脚气治疗,激光产生的高能量光束能穿透皮肤,作用于真菌,通过光热效应破坏真菌细胞结构,达到治疗目的。但物理治疗需在专业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操作。建议发现脚有脚气脱皮又痒的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进行真菌镜检等检查,明确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此外,若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如皮肤红肿、疼痛加剧、发热等,应立即复诊,以便医生调整治疗策略。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脚上脱皮起小水泡很痒是怎么回事
脚上脱皮、起小水泡且伴有强烈瘙痒感可能是由于物理刺激这一非疾病因素引起的,也可能与足癣、湿疹、汗疱疹等疾病因素有关。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加重或伴有发热、疼痛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一、非疾病因素:长时间穿着不合适的鞋子,如高跟鞋、紧身鞋或材质过硬的鞋子,以及过度行走或站立,都可能导致脚部皮肤受到摩擦和压迫,进而引发脱皮、起小水泡和瘙痒。此外,脚部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如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也可能导致类似症状。二、疾病因素:1、足癣:足癣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是脚上脱皮、起小水泡和瘙痒的常见原因之一。真菌在脚部繁殖,破坏皮肤角质层,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瘙痒和水泡形成。足癣通常表现为脚趾间皮肤发白、糜烂,或脚底、脚侧缘出现水疱、脱屑等症状。2、湿疹: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也可能导致脚上出现脱皮、小水泡和瘙痒。湿疹的成因复杂,可能与过敏、精神紧张、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湿疹在脚部通常表现为片状红斑、密集小丘疹及小水疱,并伴有明显的瘙痒感。3、汗疱疹:汗疱疹是一种发生于掌跖、指(趾)侧缘的复发性水疱性皮肤病,足部也可受累。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过敏、精神因素、皮肤癣菌感染等有关。典型表现为足部出现深在性小水疱,粟粒至米粒大小,略高出皮肤表面,周围皮肤正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及烧灼感。日常应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选择透气良好的鞋袜,勤换鞋袜。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减少足部皮肤刺激。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