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南方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国际论坛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诊疗 > 2019南方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国际论坛

樊代明:反向医学研究,突破现代医学“弊病”重围

举报/反馈
2019-07-14 23:24:3139健康网

  现代医学自诞生以来,对于维护人类健康、有效延长人类寿命功不可没。同时,医学发展至此,有利同样也有弊。如何破解这一困境?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于2019年南方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国际论坛上为我们带来了一场以“医学的反向研究”为主题的精彩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

  O2F1:医学发展带来的局限性

  现代医学自诞生以来,对于维护人类健康、有效延长人类寿命功不可没。可一味钻研于医学技术、忽视病人个体所带来的的利弊也不可小觑。谈及医学发展的利弊,这需要提到O2F1现状,即Over specialization专业过度分化、Over Division专科过度细划、Fragmented Knowledge医学知识碎片化。两个O,一个F,合起来即为O2F1。O2F1所带来的影响又是什么呢?

  一、医学研究本是为了发现真正的生命的整体,目前的医学培养模式令医生吸收的却是碎片化的知识,并着重投入到科学或医学知识钻研而疏离了病患。中国发布论文数目不在少数,当中却只有3%的论文有参考价值。医学界以论文发表为前提的标准不知从何开始,也不知从何而终。樊代明强调,医学应以治病有效无效为标准。

  二、现在的医生教学模式导致很多医生对于医学的研究局限在小范围内。他们往往容易陷在狭小的专业、专科范围内,只在“单纯”的领域拥有自己的一门“绝活”。单一的生物科学知识会造成医学的局限性越来越大,无法治疗的疾病也会越来越多。每个医生只懂“局部”的“绝活”终将导致病人走向“绝路”。

  三、现在药品越来越多,可药品多也凸显一个问题——我们没有好药。病人越来越多,药品越来越多,但人才管理、医学研究方面却出了问题。“世界上没有两个病人是一样的。”樊代明表示,医学是多元的,疾病是变化的,不能以单元、物化的观念去分析。医学人才缺乏整体观,加上专科细化、专业细划与知识碎片化,很难真正满足人类健康需求。

  四个关键,明晰“医学反向研究”

  当前的医学之路若执意前行,必然是条“不归路”。如何破解这种现状?“反向医学研究”一说则显得尤为重要。樊代明解释,若把“反向”思维应用到医学研究上,必然能对医学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大有裨益。那么,我们如何去理解反向医学研究呢?对此,樊代明教授作出了相关解释。

  一是,一药多用。当药物进入人体时,随即产生相应的作用。我们在关注药物的作用时不仅需要关注其“正作用”,还要关注药物的“副作用”。而医学反向研究的思维则体现在,被人类不为需要的“副作用”可恰当利用起来。

  二是,老药新用。当前,人们耗费大量时间、财力研究“新药”。以癌症靶向药为例,哪怕是生产新药,靶向药针对的药品靶点仍以目前发现的500多个靶点为主。与其艰难发掘新的、好的靶点,倒不如把关注点放回“老药”上,研发其潜藏的价值。

  三是,间接用药。用药要通晓药品的间接作用,不能只紧盯药品成分对人体的直接作用。现在很多研究者企图研究药品的细致成分。身为医学家或药学家,不能紧盯单一药品成分,而应总整体把握病人病况,关注药物的间接效用。

  四是,整合用药。医生用药时应依照病人机体能力分析,关注人体的“异质性”。临床上尽管有治疗“指南”可依,但执意将“指南”通用到病人身上是不可行的。医生要根据病人状况调整治疗计划,整合用药、合理治疗。(通讯员:杨隽莹)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