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10天,36岁的罗先生竟在生死线上走了一回:7月2日,被确诊为“慢加急性肝衰竭” ;5日,病情迅速进展并出现肝昏迷,生命进入倒数读秒;6日,救命的供肝“搭乘”直升飞机及时赶到,肝移植手术成功;8日,恢复意识,拔管,停用呼吸机;9日,情况稳定,转入普通病房。
罗先生获得新生的背后,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器官移植、手术麻醉中心队、器官移植ICU、输血科、器官获取转运等各团队为之日夜奋战的身影。
据了解,这是广东省首例移植器官直升机紧急转运。相比既往相同距离的长途转运,此次转运的供肝冷缺血时间缩短了至少2-3个小时,这对于病人术后长期生存的疗效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36岁男子突发肝衰竭
肝移植是唯一救命路
7月4日上午10点多,中山三院肝移植中心副主任医师张彤接到会诊电话.电话的另一头,中山三院感染科医生听起来十分焦急:“我们科有一名中年肝衰患者,病情进展很快,我们估计内科预后很差,请您下午到感染科紧急会诊,可能要做肝移植”。
中山三院感染科收治的“重肝”病人约占广东省的三分之二,有着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救治成功率高。面对感染科医生要求这么紧急的会诊,一定是病人病情很棘手,张彤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从岭南医院赶到天河院区感染科。
感染科麦丽副主任医师介绍了病人情况: “慢加急性肝衰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型) 。”
此时病人全身皮肤黏膜重度黄染,浮肿,尿色浓茶样。各项化验检查指标提示:肝功能还在持续恶化,凝血功能极差。
令人揪心的是,病人罗先生今年只有36岁,女儿才3岁。
半个多月前,罗先生感觉有些疲乏、无力、食欲不振,也没当回事,7月1日晚,他感觉症状愈发加重。2日早晨起床后,妻子王女士发现他整个人都变黄了,赶紧陪他来到中山三院感染科就医。
尽管中山三院感染科专家团队对罗先生进行了积极的内科对症支持治疗,但是各项检查指标仍在继续恶化,判断罗先生的病情内科治疗空间有限,遂请肝移植科急会诊。
中山三院院长助理、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杨扬
中山三院院长助理、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杨扬介绍,像罗先生这样的“慢加急性肝衰竭”病人往往病情危重,迅速进展,胆红素迅速升高,凝血功能变差,死亡率极高,可能几天内就会昏迷。“‘慢加急’是在慢病基础上的突然加速,比急性肝衰更凶险,罗先生有十几年的乙肝病史,肝脏功能已被破坏多年,病情加速之后很难逆转。
会诊后,感染科和肝移植中心专家一致意见考虑该病人内科治疗空间有限,预估生存几率为零,紧急肝移植是唯一的救命办法。
肝昏迷提早出现
生命进入倒计时
在肝移植中心开始着手为罗先生制定治疗方案之时,罗先生肝昏迷的症状比预计更早地出现了。
中山三院肝移植中心病区主任易述红教授
会诊第二天,7月5日上午,罗先生就开始出现神志改变,烦躁不安等各种症状。中山三院肝移植中心病区主任易述红教授介绍,“喊他已经没有反应了,肝性脑病达到3级,其他指标也很不乐观,黄疸接近300、血小板不到3万、凝血功能极差。”
罗先生的生命已只能以分钟计算。
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杨扬教授立即启动重型肝炎病人急诊肝移植应急绿色通道,立即优先安排病人转入岭南医院器官移植ICU,中山三院器官捐献办公室开始启动尽快寻找合适肝源,病人转入器官移植ICU后,ICU专家开始针对肝脏功能、炎症反应、重要器官功能保护、抗感染方案等方面进行积极治疗,尽可能维护病人处于更好的状态,尽可能获得更多的时间。在等到合适的肝源之前,所有的医疗救治的目的都是为病人争取更多的时间。
“快一点!再快一点!”
7月5日晚,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传来,中山三院器官捐献办公室主任熊天威接到通知:有一名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者与罗先生配型成功,计划7月6日上午可进行器官获取手术,请提前做好准备。
医院器官移植团队、手术麻醉中心团队、器官移植ICU团队、输血科团队、器官获取转运团队连夜备战,通知安排手术人员,术前病人维护,安排手术室、准备器械,备血,统一协调时间,制定获取-转运-受体麻醉-手术详细预案,为手术做好一切可能发生的应对措施。
与时间赛跑
广东首次启用直升机转运器官
然而,难题又来了——病人在广州,器官捐献者却在400多公里以外的湛江下属某县医院。
在不塞车的情况下,通过陆运方式至少需要6个小时;乘坐民航飞机,花在往返机场和飞行的时间也至少需要4个小时,且从湛江到广州的航班每天只有两班,而供体的获取时间还无法确定。
如遇塞车、天气原因,移植器官冷缺血时间会大大延长,一方面罗先生可能永远错失救治的最佳时机,另一方面肝移植术后的长期疗效也会打折扣。
为了节约时间,尽快为生命垂危的罗先生进行肝移植手术,并最大限度缩短供肝冷缺血时间以提高疗效,中山三院器官移植中心及器官捐献办公室当晚决定联合航空公司启动航空应急救援体系来转运移植器官。这次救援行动是广东省首例移植器官直升机紧急转运!
一切为了病人,时间就是生命!经中山三院肝移植团队及当地医院专家的反复研讨和多方筹备,各项工作一一落实准备就绪。
空中接力!
“爱心肝”快速送达
7月6日上午9点30分,捐献器官开始获取;
10点12分,救援直升机抵达停机坪等候获取团队及捐献器官;
10点55分,获取团队带着珍贵的捐献器官抵达现场,登上救援直升机返航广州;
12点43分,救援机组带着获取团队和捐献器官成功降落中山三院岭南医院停车场。
中山三院肝移植中心早已开通绿色通道,为了缩短供肝的冷缺血时间,罗先生已经提前被麻醉好等待供肝的到来。
“爱心肝”搭乘直升机快速送达
直升飞机一停稳,等待在附近的接机人员,迅速冒着螺旋桨刮起的大风,接过带着生命希望的器官保存箱快速护送进入手术室;
中山三院荣誉院长、国内著名肝移植专家陈规划教授、肝移植中心病区主任易述红教授担任主刀
12点50分,手术刀划开皮肤,手术顺利开始,此次手术由中山三院荣誉院长、国内著名肝移植专家陈规划教授、肝移植中心病区主任易述红教授担任主刀;
18点16分罗先生的肝移植手术顺利结束。
中山三院荣誉院长、国内著名肝移植专家陈规划教授
陈规划教授介绍,供肝的冷缺血时间为5小时20分,比既往相同距离的长途转运供肝冷缺血时间缩短了至少2-3个小时,这对于病人术后长期生存的疗效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患者说:我要更珍惜生命
专家提醒:肝炎患者慎防不检查乱吃药
手术室外的王女士第一时间看到了推出手术室的丈夫,尽管只是匆匆一面,她看到尚未苏醒的丈夫安详的面容,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当时我们全家人都守候在手术室外,手术医生告诉我们手术顺利,又看到他被安全推出手术室,真是如释重负。”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王女士仍然十分激动。
7月8日上午(术后第二天),罗先生意识清醒,拔除气管插管,停用呼吸机。7月9日,病情稳定的他转回肝移植病区普通病房。一切顺利的话,大概2-3周后就可以出院了。
肝移植团队为罗先生查房
“好像睡了一觉,但没想到醒来病房都变了”,刚经历生死的罗先生非常感慨:“感谢三院的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也会更加珍视生命。”
罗先生说,他虽然知道自己肝不好,但是平时也并没有多注意,很少检查。
杨扬主任表示,重症肝炎肝移植几乎占了肝移植病人的一半以上,此类病人往往病情危重,合并症多,发展迅速,全身情况差,凝血功能障碍等状态还会为手术带来更高风险。
“肝炎经过治疗是能够控制进展的,”他提醒慢性肝炎患者们,“乱吃药,不检查,是病情进展的主要原因,所以,肝炎患者一定要注意定期检查,并根据检查的情况再在医生指导下选用药物,避免发生药物性肝损伤。”(通讯员:周晋安、甄晓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