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背景——
2008年10月24日,由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主办的“第一届首都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一届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学术年会”在京隆重开幕,来自国内外著名的骨科专家汇聚在奥运后的北京、美丽的西山脚下共同探讨骨科前沿学术进展。
借此会议间隙,39健康网有幸采访到了大会嘉宾主持、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主任、北京朝阳医院骨科主任海涌,为我们解读此次学术会议的核心主题及意义。

(朝阳医院骨科主任接受39健康网采访)
39健康网:海涌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采访,首先祝贺第一届首都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一届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学术年会的召开,这是首医大举办的第一届骨科高峰论坛,你们此次探讨的核心是什么?
海涌:此次会议的核心议题主要集中在两方面,第一是脊椎疾病治疗方式的一个根本变化。过去的脊椎疾病治疗一般是采取切除病变并固定的手术方法,这样一来,病变是被切除了但脊椎被固定了,患者的活动就会受影响,脊椎的功能也会受到障碍,而此次会议主要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把病变切掉,但不固定死,而是做成动态的固定,专业术语叫“非融合”,这种动态的技术跟过去相比是根本性的改变。
此外,脊椎畸形是目前比较少见的疾病,发病率不是很高,治疗技术在国内外还没有得到很好开展,在疗效不能够肯定下,需要大家进行更加有深度的探讨和研究。
39健康网:作为一个专业学术会议的组织者、参与者,您希望传递给普通百姓一个什么样的信息?
海涌:首都医科大学做为北京一块主要的医疗资源,是为老百姓提供医疗服务的窗口。此次会议,让首都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的骨科医生,与来自国内外知名专家一起就骨科常见疾病进行交流、讨论。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平台,提高首都医科大学这些系统医院骨科医生的诊治水平,进而,更好地为北京、乃至全国的患者服务。
39健康网:由此可见,此次学术会议的召开不仅推动着学科的发展,患者将是最终的受益者。那么据您的了解,主要影响着北京老百姓健康的骨科疾病有哪些呢?
海涌:朝阳医院骨科每年的门诊量达10万人次,每天是400人次左右。这当中一半的患者是脊椎有疾病的,比如颈椎病、腰椎老损、椎间盘突出等。在另外的一半当中关节疾病超过50%,还有是因意外引起的骨折、创伤等。
39健康网:这类疾病主要影响着哪个年龄段人群的健康?
海涌:来就诊的患者当中绝大部分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另外,有1/3的患者来自于CBD的白领、30岁左右的“坐班族”,因为长期不良的坐立习惯而造成颈椎、腰椎出现问题的人越来越多,逐渐成为我们就诊的主要人群之一。说到这我想提醒一下,经常伏案工作的人要注意的保护一个是颈椎、一个是腰椎,因为人在伏案工作或用电脑的时候颈椎是处于一个非生理状态,是一个向前屈的状态,长时间在这种状态下会导致肌肉和软组织老损,再进一步就会导致颈椎病,腰椎也是同样的道理。
39健康网:那“坐班族”应该怎么做?怎么坐?
海涌:伏案工作最长不超过一个小时就要起来活动活动颈和腰部,做做保健操,比如说头部向前后左右缓缓的运动,每次四到五次;腰椎也一样,向前弯曲向后仰,同时可以在椅背上放个靠垫,减少腰椎的压力,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发生的机率。这些都是上班族目前需要注意和保护的方面。
39健康网:好,感谢海涌教授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不仅给我们带来了骨外科学系领域的最新动向,还为我们网友保护颈椎、腰椎提供了很好的建议,再次感谢!
海涌:医学的目的本身就是保护百姓的健康、解决患者的疾苦。也谢谢你!
[相关阅读]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