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故事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诊疗 > 患者·故事

地坛专家提醒中老年人:“没病找病”也是病

举报/反馈
2008-10-14 08:19:0039健康网社区

  不久,她自觉食欲不振、胃部有明显的烧灼感,就更疑心自己得了胃癌,于是更加紧张和恐惧。她去医院看病,经钡餐造影和胃镜检查后,被诊断为“胃窦炎”。医生告诉她不是胃癌,并且给她做了必要的解释。

  从医院回来后,刘女士仍疑虑重重。其后,她走遍了全市的各大医院,要求做彻底的检查,还对照自己的症状,反复查找医学书籍。尽管每次医生都告诉她不是胃癌,但仍改变不了她的“自我诊断”。她一会儿怀疑是医生误诊,一会儿担心是医疗器械没能检查出她的“病”。于是,她整天生活在“胃癌”的阴影下,既不能安心上班,也无法过正常的日子。虽然有时医生的话能让刘女士得到暂时的安心,但这并不能彻底卸下她的心理负担……

  北京安定医院专家李建茹指出:像刘女士这样“没病找病”的情况的确会发生在某些中老年人身上。实际上,这是一种叫做“疑病症”的心理障碍。这种患者通常过分关心自身的健康,总怀疑身体某些器官出现了异常,尽管检查不出什么严重问题,但仍认为自己患了某种疾病,并由此而整天焦虑。疑病症患者大多是脑力劳动者,他们生活环境比较优越,对疾病的不良联想远远大于疾病本身,通常他们会反复检查或住院观察,有的还买了医学书籍,并查看资料,把自己身体的一般症状与某些严重疾病“对号入座”,整日自寻烦恼而不能自拔。

  疑病症的症状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是疼痛,约占病人总数的2/3,部位可在头部、背部等处,而病人对疼痛的描述通常比较含糊。

  中老年人所疑疾病主要集中在三类:

  第一类是心血管系统疾病,较常见的症状有心悸胸痛、呼吸困难、对血压的担忧等。

  第二类是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吞咽困难、反酸、口腔异味、腹部胀气和腹痛等。

  第三类是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对排尿功能的担忧比较多见。

  必须强调,疑病症患者有时可能会伴发真正的躯体疾病症状。如果患者有新的症状出现,应彻底检查,以防延误。

  一般来说,疑病症的形成与下面这些因素有关: 性格基础:疑病的人通常有其性格特点,比如敏感、胆怯、过分细致、较真儿;谨小慎微,做事思前想后,迟疑不决;追求完美或总是预计出现不好的结局等。具有这些性格特征的人在某些生活事件的刺激下,易发生疑病症。

  不良刺激:生活中的不良刺激和变故常常是疑病症的诱发因素,尤其是晚年生活中遇到失去亲人等重大事件,巨大的痛苦会引发此类问题。

  老年境遇:有些老年人长期处于“空巢状态”,孤独寂寞,他们疑病背后的心理其实意在引起儿女的关注,是向他人求救、寻求别人关心的行为方式。

  医源性因素:医生对病情不合适的解释、不恰当的言语、态度、行为等,以及反复“拉网式”的身体检查,更新换代的药物治疗,不但久治无果,还会强化患者的疑病观,使他们认为自身的疾病很严重。

  此外,疑病也可能是抑郁症的先兆。

  怎样区别对身体正常的关心和过分疑病?不妨从这几个方面来判断:

  1.正常的自我关心是事实状况和关注程度相吻合的,轻病不介意,重病则投入更多精力去诊治。而过分疑病的人,其不良感觉明显超过身体症状,关注和忧虑的程度远远超过症状本身的严重性,给人一种“小题大做”的感觉。

  2.正常人对身体不适的疑惑常被正确的医学解释所化解,当事人相信来自医生的说服、讲解以及医疗检查的结果。而过分疑病的人尽管四处求医,但他们不相信医生的解释,或者担心医生的“疏漏”会延误自己的病情。

  3.正常人对自己疾病的关心是其生活的一部分,当事人仍然保持对其他事物的兴趣,生活基本有序。而过分关注自己的人会因为自己的不良感觉而放弃生活中重要的事情,平日所思所想的都是自己的疾病,几乎没有其他。

  疑病症的治疗并不复杂,患者应当尽量向医生倾诉自己的疑虑,要相信医生的解释和劝告,相信各种医疗检查的结果,同时要注意不必做过多的检查,以免加重疑病和顾虑。在信赖医生的基础上,患者应逐步认识疑病症的本质:不是躯体上的疾病,而是一种心理障碍。要放下思想包袱和心理负担,不要总围绕“身体有病”而疑虑重重。

  自我调节是治疗疑病症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自我调节的方法包括运动法、遗忘法、改变环境法、建立某种兴趣法等。运动法可以提高人体素质,强壮身体和大脑,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人体诸多方面的功能,对康复是有利的。遗忘法就是设法遗忘身体痛苦症状的反复记忆,忘却以往的临床症状,不乱戴疾病的帽子,避免钻牛角尖式地看医学书。改变环境法往往会改变自我评价和思维方式,而建立广泛的兴趣则有利于疾病的治疗,有利于从过分疑虑的泥潭中走出。

  此外,针对患者所伴有的抑郁、焦虑及失眠等症状,还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小编友情提供:疑病程度小测试

  以下10条是具有疑病性格的人常有的心理活动,看看自己是否符合。符合的越多,你的疑病倾向就越明显。

  1.我总是留意自己的身体是否发生一些细微的变化。

  2.我比一般人更不能忍受病痛,失去健康简直太可怕了。

  3.不知为什么,身体不舒服会让我很紧张,所以我关心自己的程度远远超过他人。

  4.我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因为我经常会从身体的某一感觉联想到那些难治之症甚至是绝症。

  5.我通常相信自己的感觉胜过医生的解释,即使他是权威。

  6.医生不能做到万无一失,我担心漏诊、误诊的情况发生在我身上。

  7.每一件事情都应该有一个完满的解释,否则我心中就不安宁。

  8.如果我感觉自己生病了,那我将无心做任何事情。

  9.遇到想不通的事情,我习惯于苦思冥想,不会轻易放弃。

  10.家人时常不理解我,他们觉得我比一般人都“惜命”。

  更多安定医院信息,点击查看————北京安定医院首开焦虑障碍门诊

                   权威调查显示: 有了车身体变差了 平添健康隐患

                   男人的心情也有“那几天”

  乘车路线(点击查看)

(实习编辑:高巍)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