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以为是食物中毒头晕了,没想到是煤气泄露中毒,幸好亲戚及时赶到破门而入。更令人后怕的是,这一家四口女主人已有39周身孕,中毒后胎儿宫内窘迫。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产科、儿科等多科医护人员连夜抢救,为产妇紧急做了剖宫产,让她顺利生下男婴。目前这一家五口度过危险期,躲过一劫,生命体征平稳。
现场:突觉头晕很快没知觉
12月25日,在海珠区新港中路466号大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留观病房,33岁的陈佳(化名)仍然觉得心有余悸。
陈佳回忆,12月22日,晚上10点,他们一家人在家里庆祝节日,休息时间比平时晚一点。家有35岁的妻子,10岁的儿子和7岁的女儿,一家人其乐融融。陈佳说,“一开始我们都没什么感觉,也没有闻到气味,我老婆说有点头晕难受,还以为是孕期正常的反应。当时儿子还很顽皮不想睡觉,这时候开始慢慢失去了知觉,后面就开始不记得了。”
“我醒来时已经到医院,姐姐在我身边呼喊着让我不要睡着。我才知道,原来我老婆头晕的时候给我姐姐打了个电话,说怕是食物中毒,姐姐住在家附近,所以就和姐夫想来看看我们。他们到了敲半天门没响应,就直接破门进来,把我们都送到医院。”陈佳告诉记者,自己还是太大意了,没有想到是一氧化碳中毒问题。后来煤气公司到家检查发现是煤气泄漏。
陈佳解释,和家人租住在广州海珠区的一个小区里,因为担心煤气安全,家里小孩也多,他还把热水器安装在厨房没在浴室。这样做以为就比较安全。没有想到,陈佳前段时间手部受伤住院,“冬至回家和家人团聚,儿子和女儿看到我受伤的手,心疼父亲,怕我吹到风不舒服,晚上把门窗都关得紧紧的。”没有想到煤气泄露加上门窗紧闭,差点让一家人送了命。
凶险:医生紧急为产妇剖宫产、抢救新生儿
当天晚上11时许,当家属送他们赶到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时,医生发现35岁的孕妇陈美(化名)孕39+3周,经诊断,她已一氧化碳中毒,而且出现了胎儿宫内窘迫。胎儿胎心音减慢至90次/分,考虑胎儿宫内窘迫,立即剖宫产停止妊娠。急诊科和产科医生将她送到手术室,于凌晨00:35剖宫产,陈美顺利生下一男婴。
顺利生下男婴后,这名新生儿也一度被紧急抢救。各个科室合力抢救保证母子平安。“我们专门安排了一名有丰富经验的儿科医生在手术室一直陪同,保证在宫内窘迫的宝宝在出生时就得到第一时间的救治。”省二医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孟琼介绍,当时新生儿阿氏评分1分钟评1分,儿科医生紧急为他施行气管插管抢救,5分钟评6分,10分钟评7分,送到该院NICU继续救治。孟琼主任介绍,当晚急危重症幼儿较多,整个抢救过程省二医儿科启动了科内的应急预案,一线、二线、三线及住院总和应急班全部到位,护理二线及护士长也是立即到位,抢救工作有条不紊,为患者保驾护航。
目前产妇陈美生命体征平稳。新生儿已拔除气管插管,生命体征基本平稳,仍在密切监护中。10岁的儿子和7岁的女儿经过该院儿科医生的抢救,目前生命体征平稳,度过危险期。
提醒: 使用燃气热水器时,不要密闭房间
“在陈先生家中,热水器和煤气安装在同一个地方,当时没有开窗户也没有开抽风设备,陈家四口大概十分钟左右陷入昏迷。他姐姐将一家人救出后,他们及时脱离了中毒环境,呼吸了外面的氧气,慢慢就恢复过来。但当时陈太太因已怀孕39周,加上一氧化碳中毒导致胎儿胎心减慢,考虑到胎儿及产妇的危险,我们及时送产科行剖腹产,现在已走出了危险期。”省二医急诊科曾毓副主任医师表示。
曾毓介绍道,一氧化碳轻度中毒者表现为头晕、头痛、眼花、全身乏力;中度中毒者会出现多汗、烦躁、走路不稳、皮肤苍白、意识模糊;重度中毒者多出现神智不清、牙关紧闭、全身抽动、大小便失禁、面色口唇现樱红色、呼吸和脉搏加快、血压上升、心律不齐等现象,肺部有罗音,体温也可能上升;极度危重者可持续深度昏迷,脉细弱、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也可出现高热40℃,此时生命垂危,死亡率高。
“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就要尽可能地进行现场急救!”曾毓提醒,发现一氧化碳中毒迹象后,要尽快离开中毒环境,打开门窗通风换气,给予充分的氧气。每年冬季都是一氧化碳中毒高发期。使用燃气热水器时,不要密闭房间,保持良好的通风,洗澡时间不宜过长。 虽然冬天气候寒冷,但建议大家不要因为保暖而紧闭门窗,通风是很关键的一点。通风很关键,使用煤气千万要通风。如遇到身体不适,要第一时间赶往医院治疗。(通讯员:朱璐诗 高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