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诊疗 > 行业·动态

第七届中国胸痛大会在广州召开 胸痛中心建设将迈入2.0时代

举报/反馈
2017-11-04 14:22:4539健康网

  11月3-5日,第七届中国胸痛大会(胸痛中心高峰论坛)在广州召开。

  据介绍,本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全国胸痛中心的快速、规范发展。会议围绕胸痛中心认证工作总结、如何更好的开展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程管理的“三全模式”等话题进行了讨论,并同期开展胸痛中心规范化建设培训等培训活动。会议现场还启动成立了中国心血管远程教育学院胸痛学院,通过远程培训指导等方式对基层医院和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帮扶。

  急性心梗患者多数死于“不及时”

第七届中国胸痛大会在广州召开 胸痛中心建设将迈入2.0时代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脏的动脉血管(冠状动脉)突然闭塞导致心脏肌肉的血液供应中断而发生的心肌细胞的坏死,多数患者在发病时表现为急性胸痛、胸闷,大面积心肌梗死将诱发休克,抢救不及时就会导致死亡。

  “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救治时间窗为发病后的2小时,俗称“黄金120分钟”,”大会执行主席、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心内科副主任向定成教授表示,“然而,我国大部分患者发病后没有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这是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快速增长,死亡率高于西方发达国家2~3倍最主要的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因急救相关的医疗机构(院前急救、不具备完全急救能力的基层医疗机构和大医院)相互分离、缺乏信息共享和及时沟通协调机制而不能为急性胸痛、卒中等患者提供高效、快捷的急救服务。上述医疗体系内的延误加上大众缺乏基本的急救知识,发病后延迟呼叫或就医,导致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患者极少能在发病后早期得到有效救治。

  胸痛中心建设有效降低心梗病死率

  为改变上述现状,2011年,解放军广州总医院借助医院强大的急救医疗体系率先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以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为基本理念的胸痛中心,成功地将区域内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了基层医院、院前急救与大医院院内救治的无缝连接,极大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等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时间,显著改善了患者预后并降低了医疗费用。此后,胸痛中心医疗模式逐步被接受并在多家医院复制、推广。

  目前,这种模式已经在全国包括西藏在内的32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应用,已有2600多家医院建立了胸痛中心,其中276家单位已通过了国家认证。

  向定成主任介绍,已经通过认证的胸痛中心从首次接触患者到完成首份心电图的平均时间从32分钟缩短到6分钟;患者进入医院大门到开通血管的平均时间从124分钟缩短到73分钟,部分医院可达到50分钟。这都切实保障了急性心梗患者在120分钟的黄金救治时间窗内得到有效救治,数据显示,胸痛中心模式让我国急性心梗患者院内死亡率从10.95%降到了2.9%。

  三全模式,胸痛中心建设迈入2.0版

  我国的胸痛中心发展迅速,成效卓著,但仍需要持续改进,不断优化。中化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中国胸痛中心监督委员会主任委员葛均波院士认为,“为此必须坚持体系与技术的并重,认证与质控并举的原则”。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霍勇教授在会上表示,胸痛中心的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升级至2.0,落实“三全”工作模式——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程管理。

  向定成教授表示,目前,胸痛中心已初步实现全国覆盖,但是发展非常不均衡,胸痛中心建设和认证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同时,还要加强横向管理,不仅仅是发展急救,还要防治结合。“我们的目标是不仅要将病人救得活,还要让他们活得好。”(通讯员:龚志成)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