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生命只有一次,不该因为疾病而黯淡无光,
在医疗科技的帮助下,患者走出疾病的阴霾,
再次焕发生命的光彩,开启第二次人生。
我,郭冠军,世界冠军的冠军,18岁便开始了工作生涯。原本生活事业一路顺利,却在1992年6月8日那天遇上了生活中惊而不喜的“甜蜜彩蛋”,这从天而降的甜度给我那热血的心填上了堵——在我度过25岁生日的第40天,我被医生正式确诊为Ⅱ型糖尿病。
“看到检查结果,我一下子懵了,正值风华正茂的年纪,怎么会是这种情况?”
壮志满怀,却落得英雄气短
二十多年前,糖尿病的概念远没有现在普遍,加上县级医院的条件有限,确诊的头几年里,我对如何控糖完全摸不着头脑,只能靠传统降糖药配合食疗进行治疗。
五年后,我连爬二楼办公室都感到十分困难了。那年我第一次接触到胰岛素注射治疗,每天3次注射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肚皮上开始布满数不清的针孔。
然而,胰岛素注射并没有如期望那样带来转机。1999年,我被调任到乡镇第一线,工作的担子陡然加重,除了应付各种繁杂的任务,还有无休止的迎来送往,复杂的人事关系和紧迫的一线生活,也让我的神经紧绷到了极点。
失去规律的生活无疑成了病情加重的催化剂。为了控糖,我只有不断地增加胰岛素用量,最高一天达到52个单位。我的体态变得臃肿,还出现了酮症和眼底出血。2001年4月,在全县开展的农田水利建设综合治理活动中,短短的20多天内,我3次晕倒在了河堤上。
这种身体条件,无论如何也支撑不住强烈的事业心了。2002年,我因病情加重被迫申请调至县机关,选择了退居二线,青壮年的踌躇壮志就这样落寞地熄灭了。
十年挣扎,迎接新的转机
2003年,在妻子的催促下,我到河南省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就在这里,我第一次接触一个神奇的小玩意儿——胰岛素泵。在医生那里看到它时觉得很不起眼,没想到这个小小的仪器竟能成为我十多年控糖生涯的转折点。
医生告诉我,相较于单次的胰岛素注射,胰岛素泵可以实现持续的胰岛素输注。这种设备能够模拟人体胰岛素的分泌机制,我只需要把它挂在腰间,设定好参数,就能通过一根接在肚皮上的软管获得准确的胰岛素剂量了。
第一次使用的时候我还不太相信,但是很快我就发现,我就好像有了一个专门管胰岛素注射的贴身护士,再也不用担心是不是该注射、需要注射多少的问题,所有的事情都被它悄悄地做好了。经过几个月的调试,我的血糖水平明显稳定下来,并发症也有了极大的改善。
重出江湖,再圆我的英雄梦
疾病的阴影开始一点点缩小,生活向我打开了新的大门。我突然间又有了热情和想象力。熟练掌握泵的功能后,我拾起青少年时热爱的篮球,还聘请私教开始健身,身体一天天变好,束缚一天天变少,我有了一种重出江湖的豪迈和希望。
2008年,我重新出发,在新的领域完成我青年未竟的梦想。我翻出了20多年没有用过的相机,开始学习摄影。
一开始,大家觉得这不过是个糖尿病患者无聊时的自娱自乐,但自从挣脱了疾病的束缚,我对摄影的热情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从拍摄家门口的花花草草,到驾车外出寻找远方的乐趣。带着胰岛素泵,我一步步摸索着旅途中控糖的诀窍,每多走一步,都是一次挑战疾病的胜利。
我在福建永定土楼摄影留念
做了一年的功课后,我添置了专业的装备,带上胰岛素、耗材和冰袋,开始了彻底放飞自我的旅行。五年时间里,我3次自驾进藏,8次进疆,6次入云南,4次下福建,足迹遍布祖国的大好河山,拍下了数千张照片。
我的部分摄影作品
也有朋友问我,老郭,不就是摄影吗,你干嘛这么拼?我告诉他们,对于曾经失去了整整十年的我来说,每次在烈日强风下,我都能体会到生命的力量和温度,拍摄不仅是我的爱好,也是我找回自己的窗口。
漫长的旅途中,我遇到过很多人,也有不少人看过我的摄影作品,当他们知道我是个糖尿病患者的时候,几乎都有同一个反应:你?你居然是个病人?
我的回答带着自豪,没错,我确实患有糖尿病,甚至还被它打败过,但是现在,它只是我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虽然我的豪情因为疾病曾一度搁浅,但来日方长,我依然对得起自己的名字——冠军。
生命只有一次,不该因为疾病而黯淡无光,
在医疗科技的帮助下,患者走出疾病的阴霾,
再次焕发生命的光彩,开启第二次人生。
美敦力“人生二次方”患者激励平台由此诞生,
我们讲述一个个勇气、坚持和爱的故事,
激励更多患者追寻心中的梦想、照亮他人的生命。
人生二次方——二次生命,加倍精彩。
主任医师
广州诺亚智慧门诊部 全科
河南誉美肾病医院 肾病综合征
主任医师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中医科
河南誉美肾病医院 肾病综合征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