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女子“精神病”一年多竟因脑部长瘤 “杂交手术”精准治疗恢复正常

  吴女士脑部长了一个夹层动脉瘤,并表现出器质性精神障碍。近日,南医三院的专家们为她做了“杂交”手术——夹层动脉瘤闭塞术及血管搭桥术。手术之后,吴女士脑内的“不定时炸弹”拆除了,精神障碍的表现也没有了。

  这一年多来,对于 41岁的吴女士就像一场噩梦。体态失衡、语无伦次、行为失常、甚至跳楼轻生。家人时时提心吊胆,在别人眼中她就像是精神出现了问题。如今,做完“杂交手术”治愈复杂夹层动脉瘤的她,基本恢复了正常生活。

  2015年12月,吴女士在深圳宝安打工,“一个班要坐4个小时,有时候感觉脑部血液循环不行,人好像要倒下去一样。”当时,吴女士的主管发现她行动失衡,有时候语无伦次,劝她的丈夫带她回家。在就近的医院,CT检查发现她的脑部有一个点,诊断是血管畸形。吴女士丈夫又带着她回到广西的医院,诊断是动脉瘤,但被告知情况很复杂,要治好很难,建议他们去找找其他医院。辗转求医,也有医院的诊断是癫痫,开了药可是情况没有改善。

  求医未果,吴女士的状况好似更严重了:经常觉得有闹钟响;突然就觉得有指令让她去某个地方;听到有声音说要追杀她;要求丈夫还钱给别人,实际上不存在欠钱的事……去年1月17日一早,她从三楼跳下来,所幸有遮挡物缓冲,逃过一死。“我那时觉得病治不好,生活没什么希望”,吴女士的丈夫天天担惊受怕,打工也安心不了。他有时也在网上找寻相关的医生,偶然的机会找到了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动脉夹层动脉瘤1


  根据吴女士的症状体征,结合相关检查,发现其左侧大脑中动脉分支有个夹层动脉瘤,脑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南医三院神经外科组织了一次全院会诊,联合精神心理科、医务科以及神经外科多个小组的专家汇聚一起讨论,最后一致同意行夹层动脉瘤闭塞术及血管搭桥术,即“杂交”手术。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的血管壁由于血流冲击向外凸出的一个血泡,由于动脉瘤壁很容易发生破裂,一旦破裂高压血流瞬间弥散于颅内,脑组织受挤压导致颅内压急剧升高,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严重者甚至短时间内昏迷或死亡,无征兆且死亡率很高。鉴于该病发病的不可预知性及严重后果,临床上脑动脉瘤被称为不定时炸弹。吴女士是大脑中动脉远端的夹层动脉瘤,位置更为特殊,稍有不慎就可能瘫痪甚至死亡。

动脉夹层动脉瘤2

  经术前讨论,“杂交手术”是较为适合的手术方式。“杂交手术”不仅简化了术中动脉瘤的处理方式,而且对术后远端载瘤动脉的供血情况实施实时监控,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就像是手术保障系统,达到了术中的实时“导航”和管控。

动脉夹层动脉瘤3

  用介入的方式,在X射线透视下用栓塞物闭塞载瘤动脉的近端,动脉瘤就可以逐步愈合。但是闭塞后的血管远端没有血流,病人可能因此而偏瘫,所以再在手术显微镜下把颅外直径约1mm的血管引一个过来供血,即血管“搭桥”。经过八个多小时,手术顺利完成。这样把介入手术和显微外科手术结合起来同期进行的手术就是“杂交”手术。

  吴女士术后第一天就醒过来了,术后第五天她已经可以下地行走,生活自理,语言表达也没有问题。看着她逐渐恢复了正常,她丈夫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医生查房跟吴女士沟通,也发觉她表达清晰了,也有笑容了,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吴女士复查后准备出院,生活可以恢复正常,准备继续跟丈夫一起在外面打工。

  南医三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吴媚解释,从临床思维上说,吴女士之前的精神症状表现应该是器质性精神障碍,由于动脉瘤的位置而导致了之前的种种行为。她的夹层动脉瘤在大脑中动脉的位置,有可能会影响听觉,可能才导致她一系列异常行为。术后立竿见影的效果也印证了会诊时的考虑是正确的,许多人都忽略了器质性精神障碍的问题,没有找对病因。

  复杂病例的大会诊,多科室的团结协作明确了手术的“靶点”,精准性的治疗使患者受益,得到了满意疗效。“杂交手术让复杂手术变得指哪打哪,术中即刻造影,对血管形态全程监控,保证手术效果及安全”南医三院神经外科主任黄理金说,一站式“杂交”手术,将造影诊断、实时监控和治疗策略调整相结合,避免手术遗漏或夹闭过度,减少并发症,达到一次性治愈复杂动脉瘤的目的(通讯员:陈晓霖;图:黄理金)

2017-09-20 11:18:00浏览4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赖迪生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肺心病症状表现
肺心病即肺源性心脏病,是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或功能改变的疾病。其症状主要涵盖呼吸系统症状、心脏相关症状以及全身性症状等方面。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但要避免过度劳累。1、呼吸系统症状:肺心病患者常存在长期的基础肺部疾病,呼吸系统症状较为突出。咳嗽是早期常见症状,多在晨起或夜间加重,随病情进展,咳嗽频率和程度会增加。咳痰也较为普遍,痰液性状会因病情变化,在稳定期多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痰,当合并感染时,痰液变为黄色脓性且量增多。2、心脏相关症状:随着肺动脉高压的发展,心脏负荷加重,逐渐出现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自觉心跳异常,可伴有心慌、心前区不适。由于右心衰竭导致体循环淤血,会出现下肢水肿,按压水肿部位会出现凹陷,且恢复缓慢。3、全身性症状:由于心肺功能受损,身体长期处于缺氧和代谢紊乱状态,患者会感到乏力,日常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容易疲劳。病情严重时,还可能出现精神症状,如头痛、失眠、烦躁不安、神志恍惚等,这是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影响了神经系统功能。若出现上述疑似肺心病的症状,务必及时就医。一旦确诊,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严格遵循医嘱。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因为感染会加重病情。要戒烟,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赖迪生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肺心病会有什么表现
肺心病是由于肺部疾病引起肺动脉高压,进而导致右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全身性症状等。1、呼吸系统症状:肺心病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初期为劳力性呼吸困难,随病情进展可发展为静息性呼吸困难。此外,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痰液多为白色黏液性或脓性,严重时可出现咯血。部分患者可出现胸痛,多与肺动脉高压或胸膜受累有关。2、心血管系统症状:肺心病患者常出现心悸、气短等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发展为静息时心悸、气短。严重时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等体循环淤血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下肢水肿,初期为踝部水肿,随病情进展可发展为全身性水肿。此外,患者可出现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房颤等。3、全身性症状:肺心病患者常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性症状,与慢性缺氧和右心功能不全相关。部分患者可出现体重下降,与慢性消耗和食欲减退相关。此外,患者可出现发绀,多见于口唇、甲床等部位,反映慢性缺氧状态。对于肺心病患者,建议定期进行肺功能、心脏超声等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预防呼吸道感染,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在饮食上,应遵循低盐、低脂、高蛋白的原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肺心病和肺气肿怎么治
肺心病通常是指肺源性心脏病,其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氧疗、控制心力衰竭等,而肺气肿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机械通气、手术治疗。如果患有或怀疑患有肺源性心脏病、肺气肿,应及时就医,进行胸部X线、肺功能检查、心脏超声等项目检查以明确病情。一、肺源性心脏病治疗:1、药物治疗:抗感染药物在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至关重要,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药物,用于控制呼吸道感染,减少因感染诱发的心肺功能恶化。支气管扩张剂可缓解气道痉挛,改善通气功能,常用沙丁胺醇、氨茶碱等,帮助患者排出痰液,减轻呼吸困难症状。2、氧疗:长期家庭氧疗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十分必要,可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机体缺氧状态,改善心肺功能。一般采用低流量吸氧,持续吸氧时间每天不少于15小时,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延缓病情进展。3、控制心力衰竭:对于出现心力衰竭的肺源性心脏病,可遵医嘱使用利尿剂呋塞米,减轻心脏的前负荷,消除水肿;强心药物地高辛,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泵血功能,但使用时需密切监测。二、肺气肿的治疗:1、药物治疗:支气管舒张剂是肺气肿治疗的常用药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异丙托溴铵、沙美特罗等药物可舒张气道平滑肌,缓解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在病情较重或急性加重期联合支气管舒张剂使用,能减轻气道炎症反应。2、机械通气:对于病情严重、氧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帮助患者呼吸,减轻肺水肿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改善气体交换。3、手术治疗:对于严重肺气肿患者,肺减容术可切除部分过度膨胀的肺组织,减少肺容积,降低肺内压力,改善呼吸功能。肺移植手术是终末期肺气肿的一种治疗选择,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手术风险高且供体资源有限。日常应戒烟,避免吸入二手烟,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流感季节可接种流感疫苗。加强营养,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坚持呼吸康复训练,根据自身情况适度运动。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赖迪生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治疗肺心病有什么方法
肺心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手术治疗。这些治疗方法旨在缓解症状、改善心肺功能,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药物治疗:肺心病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抗感染药物如阿莫西林胶囊等,是控制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感染的关键。此外,对于肺动脉高压和心力衰竭的患者,可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以减轻心脏负担,缓解水肿症状。正性肌力药如地高辛等,可用于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输出量,但需注意监测药物浓度,防止中毒。对于伴有支气管痉挛的患者,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等,以改善通气功能。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在肺心病的治疗中起着辅助作用。呼吸训练、胸部物理治疗和运动疗法是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呼吸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呼吸技巧,减轻呼吸困难;胸部物理治疗则有助于排痰,改善肺部通气;运动疗法通过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些物理治疗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3、手术治疗:对于部分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肺心病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选择。常见的手术包括肺减容术、肺移植等。这些手术旨在改善肺部功能,减轻心脏负担,从而缓解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并提高生活质量。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预防呼吸道感染。若出现不适症状加重或病情变化,应及时就医并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