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敲黑板,进入正题啦!
秋天,在你眼里是个什么样的季节?大家来说说。
有人说了。秋天天气由热转凉,昼夜温差大,稍不注意,就容易感冒。还有人说空气干燥。医生,空气干燥得很,我鼻孔总是干干的,皮肤也干,补水敷面膜都没用。更有人说心情不好。医生,我一到秋天,我就心情不好,就是古人那种伤春悲秋!
说完您的直观感受了,那我来解释并补充点秋天的特点,并支点小招数。
第一,天气转凉,但还要提防“秋老虎”。
民间素有“立秋之日凉风至”的谚语,但对于幅员辽阔,沃野千里的中国来说,各地同一时间进入凉秋季节有点不太现实,须受各地经度、纬度的影响。相反,由于立秋常处于三伏天的末尾阶段,此时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很多地方天气还非常炎热,故有“秋老虎”之称。所以应对之策:冷暖自知,注意增减衣物,注意避免感冒。
1.慎起居:早睡早起,在这个加班是家常便饭、夜生活丰富、快节奏的现代化社会,好像有点不太现实。实际上,身体才是革命本钱,还望各个在追逐梦想路上的健儿们珍惜,尽量建立早睡早起这个良性循环。
2.防止感冒:
(1)随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物。又会有人说老祖宗讲求春捂秋冻,秋天冻着点好。意思是说秋天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 但是凡事讲求个度。人的体温总是要保持37℃左右,一方面靠自身调节,同时也要靠增减衣服来协助。冷暖自知!
(2)注意空调。一些市民习惯于在家赤膊睡觉,再加上空调温度设定太低,夜晚睡眠时寒气侵体,体质下降,诱发感冒、肩颈疼痛等疾病。专家表示,立秋过后,天气将逐渐转凉,提醒广大市民在居家环境中不宜24小时空调全开,尤其是夜间,尽量少用空调。可趁早晚清凉时分勤开;窗户通风,流通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第二,燥邪为患,饮食注意养阴
中医上讲秋燥分温燥与凉燥。初秋时夏季暑热渐退,但余邪未尽,燥与热结合称为温燥。深秋已近寒冬,天气转凉,燥与寒结合称为凉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燥盛则干”,侵犯人体最易伤及津液,出现各种干燥、涩滞的症状,比如: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燥,甚则皲裂,毛发不荣。同时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燥邪伤肺,从而引发干咳少痰、痰黏难咳,或者痰中带血。所以养阴在此时尤为重要。
宜少辛增酸 《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因为辛味发散泻肺,酸味收敛肺气,秋天肺气宜收不宜散,因此要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辣食物,多吃橘子、柠檬、葡萄、苹果、石榴、杨梅、柚子等酸味食物。
多食滋阴润肺食物,可适当食用芝麻、百合、川贝、杏仁、冬瓜、蜂蜜、菠萝、乳制品、燕窝、梨等以滋阴润肺。其中芝麻里面好友丰富的的卵磷脂和亚油酸,且是滋补强剂,有补血、生津、润肠、通乳和养发等功效。对便秘的病人食用也很有益处;另外,因立秋时暑热之气还未尽消,天气依然闷热,故仍需当食用防暑降温之品,如绿豆汤、莲子粥、百合粥、薄荷粥、龟苓膏等,此类食物不仅能消暑敛汗,还能健脾开胃,促进食欲。【1】但是不能吃过于寒凉(既指性质又指温度)的食物,这就是秋天不能大量进食西瓜的原因,尤其是特别解馋的冰镇西瓜。
第三,秋季易疲乏,适度运动养生
四种运动秋季很适合
1.爬山。爬山可使肺通气量、肺活量增加,血液循环加速,脑血流量增加,对哮喘等疾病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秋日爬山,温度变化最为频繁,可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注意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速度要缓慢,上下山时可通过增减衣服达到适应空气温度的目的。高血压、冠心病等老年病、慢性性患者,更要量力而行,运动适度。
2.游泳。秋季的自然水温多在5℃~20℃,冷水游泳能对神经系统起到明显的刺激作用。首先,它可以加强神经的兴奋功能,使得洗浴后头脑清晰,同时可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其次,冷水游泳还有助于消化功能的增强,对慢性胃炎、胃下垂、便秘等病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秋季游泳最好控制在45 分钟~60 分钟,不要超过两个小时。可以游3分钟休息1分钟,再游3分钟休息1分钟,进行两组这样的运动后仍不觉疲乏,就可以接着再游5分钟休息2分钟。听说适量适度的游泳还可以减肥哦。
3.骑自行车。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骑自行车和跑步、游泳一样,是一种最能改善人心肺功能的耐力性锻炼,更有益于身心愉悦。骑车时上体稍前倾,头不要过多前探,腰部稍弯曲,两肩放松,两臂伸直,不驼背,不塌腰,蹬车时,腿要直。
4.打羽毛球。秋季天气温度适宜,不冷不热,是非常适合羽毛球运动的季节。运动量宜为中强度,活动时间以40分钟~50分钟为宜。老年人和体弱者可作为保健康复的方法进行锻炼,运动量宜较小,活动时间以20分钟~30分钟为宜,达到出汗、弯腰、舒展关节的目的。
但是所有运动均需注意:不能过度,及时补充水分。如运动时出汗过多,可在开水中加少量食盐,以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同时,情志养生也很重要。《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立秋后在精神方面要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心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形容万物丰收的景象)之气。
最后,秦大夫在此祝愿每位关注的读者,健康养生,心情愉快。
[1].王志华,李彦知,杨建宇. 杨建宇二十四节气养生歌赏析(十五)[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2012,8:143.
[2].毛庆友,整理,高龙. 秋季运动要重“四防”[N]. 健康报,知识与健康2016-10-12(1)
供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秦建国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黑龙江省讷河市东北街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天等县天等镇和平街4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大庆市让胡路区
三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浙江省杭州市庆春路23号(庆春路院区);杭州市莫干山路219号(莫干山路院区)
二级 妇幼保健院 公立
平邑县莲花山路83号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新院区: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上蔡村南;旧院区: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府学巷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