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胃痛便秘?中医教你几招解决胃肠道“闹情绪”

  我国日益富强,老百姓的餐桌也越来越丰盛,但同时「富贵病」也随之而来,胃肠道则首当其冲。

  反酸烧心、胃痛腹胀、便秘腹泻等症状,都是胃肠道「闹情绪」的表现,如果我们不重视胃肠道的「抗议」,那么它将以「罢工」的方式还以颜色。

  小九请来深圳市宝安中医院的陈柏书博士教你化解肠胃矛盾,让我们与肚子和好如初!

  

胃痛便秘?中医教你几招解决胃肠道“闹情绪”

 

  胃肠知多少

  胃是消化的重要器官,为我们研磨和搅拌食物,而胃中还包含有一种关键的物质,那就是胃酸,其PH值约为2,属于强酸。但正常情况下,我们并感觉不到胃酸的存在,这是因为胃自身进化出了「黏膜屏障」,从而保护胃不受胃酸的腐蚀。

  我们的肠道长约8~10米,小肠主要负责营养物质的吸收,食物在此阶段约停留3~8小时;大肠的主要功能是糟粕的传导与排泄。我们每天摄取的食物,要在我们弯曲迂回的肠道内跋涉一番,才能得到利用和排泄。

  病因面面观

  1、饮食

  肉类、蛋糕、辛辣、咖啡、乳酪等「美味」,大部分属于酸性食物,不仅会促进胃酸的分泌,而且会使人体逐渐趋于酸性体质。

  饮食寒凉,则会导致胃部血管收缩,引起黏液分泌异常。

  久而久之,过多的胃酸向上返流便出现反酸烧心,若胃酸刺激到了呼吸道,还会出现胸闷、咳嗽等症状;

  胃酸长期侵蚀胃黏膜,使屏障破坏,便会出现胃痛、消化不良等不适,严重者会出现消化系统炎症、溃疡,甚至导致胃癌的发生。

  2、起居

  现代人的通病就是起居不规律、久坐不运动,这些不良习惯扰乱了胃肠正常的生物钟,增加了胃肠的负担,久而动力减弱。

  轻者会出现胃胀腹胀、呕吐、便秘、腹泻等,重者可能引发肠息肉,亦有可能发生癌变。

  3、情致

  学习、工作的压力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过程,多项研究表明:焦虑、抑郁、失落等不良情绪,会引发消化系统疾患。

  中医认为「思伤脾」,过多的思虑,会损伤我们的脾胃,便会出现茶不思、饭不想的情况。

  解决方案

  1、检查身体

  a. 自查大便:大便是反应胃肠情况很好的指标,且易于我们的日常观察,所以要注意大便的颜色、性状以及排便周期。

  颜色方面:正常大便为棕黄色。若大便出血,可能见于痔疮肠炎、肠息肉等;黑色,提示可能消化道出血;白陶土色见于胆道梗阻。

  性状方面:当大便比往常变细或者变烂,都提示存在肠道内增生病变,如息肉、癌变等。

  排便周期:每日1~2次,至3日行一次均为正常,不过排便周期因人而异,要与自己的日常进行对比。

  b. 腹痛:按部位来划分:左上腹痛提示胃相关疾病;右上腹为肝胆疾患;广泛上腹部可能为胰腺病变;肚脐周围为小肠病变;下腹部多为大肠相关疾患,亦不排除膀胱、前列腺、子宫及附件病变。

  c. 其他:反复的呕吐、反酸烧心、食入不下、胀满等不适也常见于消化系统疾病,当予以重视。

  无论发生以上那种情况,均应及时就诊,到医院进一步检查,以免耽误病情。

  2、日常保健

  起居规律、健康饮食,加强运动。不要小瞧这几个字,这才是最基本最关键的。

  腹部按摩:便秘、腹胀、嗳气者顺时针按摩;腹泻者逆时针按摩。

  敲打胃经、大肠经和脾经,可以疏经通络,健脾益胃。

  艾灸阴陵泉、足三里、中脘、天枢、关元、脾俞、胃俞等穴位。

  对于实证者,可以采用山楂、陈皮、莱菔子等泡水饮用;虚证者,可以用山药、党参、茯苓等煲汤或泡水。

2017-07-04 11:02:54浏览8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卵巢早衰检查什么项目要注意些什么
卵巢早衰的检查项目主要包括激素水平检测、超声检查等,在检查过程中有检查时间、饮食、药物使用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对于怀疑有卵巢早衰的女性,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妇产科或生殖科就诊,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关检查。一、检查项目:激素水平检测:通过检测血清中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激素等激素水平来评估卵巢功能。卵巢早衰时,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水平通常会明显升高,而雌激素水平则会降低。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卵巢的大小、形态及卵泡数量等情况。卵巢早衰患者的卵巢可能会出现体积缩小,卵泡数量减少等表现。经阴道超声检查更为准确,能清晰地看到卵巢内的窦卵泡数,有助于判断卵巢储备功能。二、注意事项检查时间:对于激素水平检测,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月经周期时间进行采血,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如果月经不规律,应提前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判断检测时间是否合适。超声检查则根据具体情况,一般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较为合适,但如果是紧急情况,随时都可以检查。饮食:在检查前一天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或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血液检测结果。药物使用: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激素水平检测结果,如避孕药、激素类药物等。在检查前可能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暂停使用相关药物,以确保检查结果真实可靠。如果确诊为卵巢早衰,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调整心态,以提高生活质量和生育机会。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卵巢早衰一般如何治
卵巢早衰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激素替代治疗、免疫治疗、促排卵治疗等,需依据患者的年龄、症状严重程度、生育需求等,遵医嘱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卵巢早衰通常是指女性在40岁之前出现卵巢功能减退,主要表现为月经异常、闭经、不孕等。1、激素替代治疗:激素替代治疗是卵巢早衰常用治疗方法。雌激素类药物戊酸雌二醇、结合雌激素,可补充体内雌激素水平,改善因雌激素缺乏导致的潮热、盗汗、阴道干涩等症状,还能预防骨质疏松。搭配孕激素,如黄体酮、地屈孕酮,可模拟正常月经周期,保护子宫内膜。激素替代治疗能缓解症状。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2、免疫治疗:若卵巢早衰是由自身免疫因素引起,可采用免疫治疗。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他克莫司,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减少对卵巢组织的攻击,保护卵巢功能。免疫抑制剂可能存在一定不良反应,使用时需密切监测。3、促排卵治疗: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卵巢早衰患者,可尝试促排卵治疗。克罗米芬、来曲唑等药物,能刺激卵巢排卵,增加受孕机会。在促排卵过程中,需通过超声监测卵泡发育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提高受孕成功率。在治疗期间,要注意缓解精神压力,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可能加重卵巢早衰,可通过旅游、听音乐等方式放松心情。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放射线、化学毒物等,减少对卵巢的损害。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和激素水平检测,及时了解卵巢功能变化,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卵巢早衰是做什么检查
卵巢早衰的检查主要通过性激素水平测定、抗苗勒管激素测定、超声检查、染色体检查等方式来获取结果,以此综合判断卵巢功能是否早衰。对于怀疑卵巢早衰的女性,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妇科或生殖内分泌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检查前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和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1、性激素水平测定:通常在月经周期的第2-3天抽取静脉血进行检测。主要检测指标包括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雌激素等。若促卵泡生成素水平连续两次高于40IU/L,同时伴有雌激素水平降低,促黄体生成素也可能升高,提示卵巢功能减退,可能存在卵巢早衰。2、抗苗勒管激素测定:抗苗勒管激素由卵巢小卵泡的颗粒细胞分泌,能更准确地反映卵巢储备功能。通过抽取静脉血检测,抗苗勒管激素水平低于正常范围,表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数值越低,提示卵巢早衰的可能性越大。3、超声检查:采用阴道超声或腹部超声检查卵巢形态、大小及卵泡数量。卵巢早衰时,超声可能显示卵巢体积缩小,窦卵泡数减少,甚至难以发现成熟卵泡。连续监测还可观察到卵巢内血流信号减少。4、染色体检查:抽取静脉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以排除因染色体异常导致的卵巢早衰,如特纳综合征等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疾病。若存在染色体异常,可明确病因与卵巢早衰的关系。若确诊卵巢早衰,应积极配合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同时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卵巢早衰有什么危害性
卵巢早衰可能导致生育能力下降、内分泌失调、骨质疏松等后果。同时,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和激素水平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卵巢早衰的迹象,及时采取干预措施。1、生育能力下降:卵巢早衰意味着卵巢功能过早衰退,卵子的数量和质量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卵巢内的卵泡储备明显减少,卵子的发育和排出变得不规律甚至停止排卵,这使得自然受孕的几率大幅降低,是导致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给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带来极大困扰。2、内分泌失调:卵巢是女性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卵巢早衰会使其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等性激素水平显著下降。雌激素水平降低会导致月经紊乱,如月经量减少、月经周期延长甚至闭经。还会出现潮热、盗汗、阴道干涩、性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和夫妻关系。3、骨质疏松:雌激素对于维持骨骼健康至关重要,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活性,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保持骨量的平衡。卵巢早衰后,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吸收加速,而成骨细胞的功能相对不足,导致骨量快速丢失,骨质变得疏松脆弱,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髋部、脊柱等部位的骨折,会给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增加了因骨折导致的并发症和致残的风险。对于已经出现卵巢早衰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考虑采用激素替代治疗等方法,以缓解症状,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但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定期复查。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