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今日小满 中医专家教您养生要注意这几点

  今天就是小满了,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在二十四节气中,小满是一个充满哲学气息的节气。小满者,满而不损也,满而不盈也,满而不溢也。中国处世哲学忌讳“太满”“大满”,有“满招损、谦受益”“物极必反”之说。人生小满,足矣。因此,我们请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科专家来教一下大家如何顺应节气来养生。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科主任李建军副教授说,养生要顺应天时,小满过后,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发育不成熟。小满节气正值5月下旬,气温明显增高,湿热重,如若贪凉卧睡必将引发与湿浊相关的疾病,如风疹、汗斑、湿疹手足癣阴道炎等疾病,小满过后这类疾病容易复发或产生明显变化。此外,小满过后,随着天气逐渐变热,人体消耗增大,因暑、湿气候的影响易导致脾胃正气不足、胃肠功能紊乱。这时除湿正当时,人凭借天地里灵气而生,顺应四季更新变化的规律而成长。按未病先防的养生观,在小满节气的养生中,要特别注重清暑祛湿,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林玉洁医生说,小满时节忌贪凉食冷。小满前后雨量增加,湿气渐重,脾胃虚寒的人如果贪凉食冷,容易出现暑湿外感的情况,这类人平时煮菜可适量放些生姜。生姜能温中散寒,将湿气驱出体外。另外忌食膏粱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如动物脂肪、酸涩辛辣、性属温热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鱼、虾、蟹各种海鲜发物、牛、羊、狗、鹅肉类等。

  在饮食上应以健脾养胃为原则,以汤、羹、汁等汤水较多,清淡而又能促进食欲、易消化的膳食为主。每餐进食量不宜过大,应以少量多餐为原则。可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冬瓜、丝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藕、胡萝卜、西红柿、山药、鸭肉等;适量多饮水,以温开水为好,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促进内热的排出。此外,切勿用饮料代替白开水,尤其是橙汁,多喝会生热生痰,加重内热。

  另外自我保健可以用艾灸调理,祛湿力度更大,这时主要选择以健脾祛湿为主的穴位如:中脘、足三里、阴陵泉、曲池、大椎、合谷、内庭、脾俞、肾俞、承山、神阙、关元、中极等。

  林玉洁医生强调说,小满,是一个充满希望和禅意、哲理的节气。“小满小满,麦粒渐满。”古人命名“小满”时,表达了一种收获在即的喜悦。此时,麦类正在由青转黄。过不了几日,金色的麦浪将给大地装扮出远接天际的金色怀想。在小满节气中,苦菜已经枝繁叶茂,而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此时麦子开始成熟。一些植物枯死了,一些植物成熟了,枯荣有度。在人体亦是如此,在小满的节气里,细饮食、畅情志、养五脏,藏精气而不泻,五脏具有“满而不实”的特点;通六腑,传化物而不藏,六腑具有“实而不满”的特点。夏之志为喜,喜入心,在夏季小满的节气里,人的精神要像自然界的万物一样郁郁葱葱、蓬勃向上,心情喜悦,使机体的气机宣畅,人体的机能旺盛而协调。以平淡而愉悦的心情在小满的节气里对待人生的起伏,才是养生的真谛。(通讯员:朱素颖)

2017-05-21 17:13:53浏览7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药疹过敏后会留下什么副作用
药疹过敏后可能会有皮肤损害、黏膜损伤、内脏器官功能损害等副作用。患者应立即停用可疑致敏药物,避免再次接触,防止过敏反应加重。1、皮肤损害:药疹过敏常导致皮肤出现各种皮疹,如红斑、丘疹、水疱等,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剥脱性皮炎、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等。皮疹消退后可能会留下色素沉着,使局部皮肤颜色加深,影响美观。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皮肤干燥、脱屑、瘙痒等症状,长期搔抓可能导致皮肤苔藓样变,进一步加重皮肤损害。2、黏膜损伤:药疹过敏可累及口腔、眼、生殖器等部位的黏膜。口腔黏膜受损时,患者可能出现疼痛、溃疡,影响进食和说话;眼部黏膜受累可引起眼结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严重者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生殖器黏膜损伤则会出现红肿、糜烂、疼痛,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生活不便。3、内脏器官功能损害:药疹过敏可能影响肝脏、肾脏、血液系统等内脏器官的功能。例如,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导致肝功能异常,出现黄疸、肝区疼痛等症状;肾脏受累时,可能出现蛋白尿、血尿、肾功能衰竭等;血液系统受影响可能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等,增加感染和出血的风险。同时,要注意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和摩擦,可使用温和的护肤品缓解皮肤干燥和瘙痒。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药疹一般多久消退完
药疹一般1-3周消退完。药疹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或外用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反应,其消退时间与药物代谢、免疫反应类型及药物特性、药疹类型和患者个体情况密切相关。药疹消退主要与药物代谢动力学和免疫反应过程相关。药物半衰期决定其在体内的清除速度,多数药物在停用后5-7个半衰期可基本清除。免疫介导的超敏反应需要时间平息,IgE介导的速发型反应消退较快,而T细胞介导的迟发型反应消退较慢。皮肤炎症反应的消退涉及炎性细胞凋亡、炎性介质清除和组织修复等过程,通常需要1-3周完成。轻型药疹如麻疹样或荨麻疹样药疹,炎症程度较轻,组织损伤有限,因此恢复较快。适当的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加速这一过程。影响药疹消退时间的因素包括药物特性、药疹类型和患者个体情况。长半衰期药物如胺碘酮引起的药疹消退较慢。重型药疹因表皮广泛坏死,需要更长时间修复。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药物清除能力下降,药疹消退延迟;而年轻的患者由于器官、系统功能较强,药疹消退时间就会缩短。若出现药疹,建议立即停用正在使用的可能致敏药物,并尽快就医。向医生详细告知近期用药情况,以便准确判断致敏药物。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饮食上,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可能加重过敏反应的食物,如海鲜等。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若药疹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如出现高热、皮肤大面积水疱、破溃等情况,应及时复诊。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药疹子是什么样的
药疹是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在皮肤黏膜上引起的炎症性皮疹,也被称为药物性皮炎,通常伴有瘙痒等不适,严重程度和表现形式多样。药疹本质上是人体对药物的一种异常免疫反应,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作为抗原,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从而导致皮肤黏膜损伤。引发药疹的药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抗生素类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等,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布洛芬等。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异很大,有的人可能初次用药就出现药疹,有的人则在多次用药后才发病。药疹症状表现多样,轻型药疹可能仅出现散在红斑、丘疹,伴有轻微瘙痒,类似常见的皮肤病。固定型药疹常在皮肤特定部位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红斑,边界清晰,再次使用致敏药物时,在同一部位会再次发作且症状加重。而重型药疹病情凶险,如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皮肤会出现大面积水疱、表皮松解,像烫伤一样,伴有高热、黏膜糜烂等症状,严重威胁生命健康。一旦怀疑药疹,首先要停用可疑药物,再遵医嘱进行治疗。对于轻型药疹,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涂抹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糖皮质激素药膏减轻炎症。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能有效控制过敏症状。若为重型药疹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可能会使用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磷酸钠等糖皮质激素进行系统治疗,以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如果出现疑似药疹症状,不要自行处理,应及时就医。日常用药时,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不良反应,有药物过敏史要告知医生。用药过程中若皮肤出现不明原因的皮疹、瘙痒等异常,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避免随意使用来源不明或成分复杂的药物,降低药疹发生风险。
任守臣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三甲
儿童多动症药物治疗有副作用吗
儿童多动症药物治疗是存在副作用的。药物治疗是多动症干预的重要手段之一,虽能有效改善症状,但不可忽视其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家长及医护人员需充分了解,权衡利弊,以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目前用于治疗多动症的药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兴奋剂,如盐酸哌甲酯;另一类是非兴奋剂,如盐酸托莫西汀。兴奋剂类药物常见副作用包括食欲减退,可能导致儿童进食量明显减少,影响营养摄入与身体发育;睡眠障碍,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干扰正常睡眠节律;还可能引发情绪波动,如烦躁、焦虑不安等。非兴奋剂药物部分儿童用药后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像恶心、呕吐、腹痛,影响消化系统正常功能;也有一定几率导致头晕、乏力,使儿童日常活动耐力下降;少数还会出现肝酶升高,影响肝脏正常代谢。不同个体对药物副作用的敏感程度不同,有些儿童可能仅出现轻微不适,持续用药一段时间后身体适应,副作用减轻或消失;但有的儿童反应较为强烈,副作用给生活学习带来较大困扰。并且,药物副作用的发生还受剂量、用药时长等因素影响,剂量越高、用药越久,出现副作用风险相对越大。建议家长务必带儿童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全面评估诊断,由医生依据儿童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用药方案,选择合适药物与剂量,并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儿童身体、情绪、学习等各方面变化,定期复诊,一旦发现难以耐受的副作用,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策略。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