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怎么说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诊疗 > 医生怎么说

年底了,健康“4S店”提醒您:身体该做保养了!

举报/反馈
2016-12-28 21:59:3839健康网

  一转眼,2016年就要离开我们啦!值此岁末,让您的爱车和身体一起到“4S店”做个保养吧!

  有人将健康比喻为数字“1”,其他东西,如权力、地位、金钱、知识、事业、成就、荣誉、爱情、物质、友情等,每一项都是一个“0”,只有“1”存在,“0”越多说明你拥有的也就越多。如果“1”没有了,不管你有多少个“0”,也就都毫无意义了。这个比喻很有哲理性,提示健康对人是何等重要。

1

  保持健康有很多方法,这里咱们谈谈定期健康体检与健康的关系。

  定期健康体检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不管有无疾病症状,甚至自认为是健康无病的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均应进行全面系统的身体健康检查。

  体检可知道自己身体处于何种状态

  通过健康体检,可以了解自己身体的现时情况,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有病则治,无病则防,以便对自身的健康“知彼知己,心知肚明”,并能判断身体处于何种状态。

  健康状态

  如健康体检身体属于健康无病的人,需要继续保持健康和不使健康受损害,要注重健康的保持和疾病的预防。

  亚健康状态

  如健康体检发现身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表现为身体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等。需要查明原因,使身体向着健康方面转化,直至完全健康。

  患病状态

  如体检发现了疾病,则需要到医院就医,进一步搞清诊断,进行病因治疗,使之尽快完全康复。

  体检能发现无症状疾病

  有些疾病无症状,本人不知自己已患病,平时无任何治疗或防护措施,一旦病情恶化,后果则很严重。发现这部分人的隐匿性疾病,是健康体检的重要目的。现就常见无症状且较重要的疾病举一些例子:

  高脂血症。可有胆固醇、甘油三酯和(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大量脂类沉积在血管壁上, 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主要原因,而动脉粥样硬化是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脑血管病(脑出血和脑梗死)的发病基础。升高的血脂就像看不见的蛀虫, 悄无声息地吞噬着人体的健康。而健康体检则能把“它”筛查出来,经治疗将血脂降下来,以免形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隐性(无症状性) 冠心病。此病无临床症状,但可突然发病,甚至可发生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而猝死。健康体检通过心电图、彩超等检查,可确诊以便加以预防或治疗。

  适应性高血压。指人体已能适应长期升高的血压而无任何症状,临床上有收缩压高达200毫米汞柱、舒张压高达130 毫米汞柱或以上, 而无任何不适的患者,此类患者极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而猝死。有的人一辈子1 次血压都没测过(常发生在缺医少药尚未脱贫地区),这是很危险的,有的人平素无任何症状看似健康人而猝死,多半是此病所致,这也说明健康体检的重要性。

  脂肪肝。该病半数以上无症状,但可引起肝功能障碍(谷丙转氨酶增高)和肝组织受损,严重者可导致脂肪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健康体检B 超可确诊脂肪肝。

  肝血管瘤、肝肾囊肿、腹主动脉瘤。这类疾病80%以上的患者无症状,但当外力撞击病变区域时,可发生瘤体或囊肿破裂,导致急腹症而危及生命。

  静止型胆石症。此型胆结石因无症状而不被重视,但可因结石长期刺激胆囊壁而诱发胆囊癌。有的胆石症进入老年期胆绞痛才发作而确诊,故常因身体衰弱、免疫力减退而失去手术时机,造成不良后果。

  息肉病。各种息肉如结肠息肉、胃息肉、十二指肠息肉、胆囊息肉、膀胱息肉、鼻息肉和子宫息肉等,在一段较长时间内,患者可无症状。值得注意的是、倘若患的是腺瘤性息肉可能恶变(息肉中的一种病理类型,属癌前病变),如任其发展,约50%癌变,如不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可酿成严重后果。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如血液中仅有乙肝病毒,而临床上无乙型肝炎症状,被称为乙型肝炎无症状病毒携带者,这类人可无任何不适。但当身体抵抗力降低时,则有可能发生乙型肝炎症状而发病。

  早期乳腺癌。无症状,乳房可摸到境界不清的包块或硬结,较固定,乳房局部呈桔皮样或酒窝样改变,体检可确诊。

  早期宫颈癌。无症状,但宫颈涂片可发现病理性异常细胞,健康体检可早期确诊,早期治疗,以便取得最佳疗效。

  糖尿病。有的患者常有糖耐量降低,可无“三多一少”(吃的多、喝的多、尿的多,体重减少)不典型糖尿病症状的患者,健康体检时测血糖(特别是餐后2 小时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可确诊。

  慢性萎缩性胃炎。健康体检时胃镜普查证实,我国人群中慢性胃炎(包括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高达60% 以上,慢性萎缩性胃炎约占其中的1/5。此型胃炎约半数无症状,但少数患者可有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此种改变有可能发展成胃癌,可视为癌前疾病。

  乙型肝炎。检查甲胎蛋白及乙肝两对半、大小三阳的情况,对乙肝的确诊至关重要,因这涉及到乙肝是否需要治疗的问题。

  消化道憩室。这是一种消化道先天畸形,如食管憩室、胃憩室、十二指肠憩室、回肠末端憩室和结肠憩室等。此病一般无症状,患者也不知自己身体有结构异常,一旦并发憩室炎、憩室溃疡、憩室肿瘤、憩室结核、憩室出血和憩室溃疡穿孔等,就可出现腹痛、急腹症,引起严重后果。

  无症状型消化性溃疡病。患者患溃疡病时,无上腹部不适、烧心和疼痛等临床症状。此型溃疡病的发病率,胃溃疡占4%~4.8%,十二指肠溃疡占15%~25%。本型溃疡病可突然发生出血或穿孔,引起急腹症。

  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瘤)。这是一种先天性病变,表现为颅内某一区域的血管增多成团和畸形。本病有三大症状:癫痫、出血和头痛。这些症状常在10~30岁年龄段时出现,在这之前,可无任何感觉,就像健康人一样(有时偶有头痛症状)。一旦出现症状,特别是血管破裂导致的脑出血,患者可能发生猝死。如有蛛丝马迹,怀疑是本病,可借助磁共振或颅脑CT确诊。

  体检能了解原有疾病的情况

  有些人原患某种疾病,自已也知道,但不知道现实的健康情况如何,疾病是减轻了?增重了?还是保持平稳状态?不得而知。举例来说,如胆结石、胆囊息肉、结肠息肉、前列腺增生或肝囊肿等,病变经B超或CT检查,可和上次体检对照比较,可知病变是缩小了还是增大了;再如高血压病,这次测血压与上次相对比,是高了?是低了?是正常?还是没变化。健康体检了解了现实情况,可为进一步处理提供依据。

  通过健康体检,对发现的无症状疾病(或新疾病),可采取相应的治疗或防护措施,以免病情恶化;对原来就患有的疾病,了解了现实情况,如果病情加重,可采取针对性治疗,如果病情稳定,可继续动态观察。这些只有经过健康体检才能做到。

  健康体检时应该注意哪些?

  有人在健康体检时不知应注意些什么事项?还有人对健康体检有一些错误看法,现作以下解释和提示,供您参考:

  要到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正规体检单位体检。现在的体检机构基本分两类:一是单独组建的体检中心;二是医院的体检中心。建议最好选择后者,因检查出的疾病医院认可,便于日后住院或门诊治疗作参考。

  经常看门诊者不等于全面体检。当然,全面体检时,可以剔除门诊看病时近期检查过的项目,以免反复检查费时费钱,实无必要。

  体检单位对体检项目的设置,通常备有若干“菜单”,受检者可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选择。受检者也可自己选择某些特殊项目检查。根据笔者的经验体会,愿提供以下两种供选用:①经济型:包括测血压,胸部X线片,心电图,查大便潜血,查眼睛(有否白内障、青光眼和黄斑变性),验血糖、血脂等,老年男性查前列腺,测前列腺癌标志物(PSA)。②小康型:除上述项目外,还包括肝胆胰B超、肝功能、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40岁以上妇女作宫颈涂片检查。③豪华型:除上述项目都检查外,尚对可疑部位做磁共振、CT、动态心电图检查或针对性特殊检查。

  莫“因噎废食”。有的人认为自己身体好,不会有病, 即使有病也是小病,无碍大体。健康体检是白耽误功夫,没事找事;也有人害怕体检,采取“鸵鸟政策”,怕如果查出病来会影响自己的“升迁”和“晋职”,自我欺骗“因噎废食”,拿自己的健康不当回事,这是要不得的。

  白花冤枉钱。自认为身体健康,健康体检是白花冤枉钱。事实也可能是这样,检查结果确实没查出病来,于是后悔不迭做了体检,说什么既误工又白花冤枉钱。岂不知没查出病来是好事,不就怕有病不知道吗?“防患于未然”、“治未病”不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吗?要切记“只要做体检,就会有收获(不管有病无病)”这句名言,也就是说体检需要一些付出,但收获的却是无价的健康。

  健康体检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做疾病筛查,目的是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从而早期治愈。一般说,幼年、青年较少得大病,不需做健康体检。其实也并不尽然,幼年、青年比老年得病概率少是客观事实,但这个年龄段的人群也可得许多病,必要时也需做健康体检,但不要做体检硬性时间要求。

  健康体检是发现无症状疾病的主要措施。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极为必要,最好20~40岁者每两年查一次体;40~70岁每年查一次体;70岁以后视身体情况而定,如可疑有病者可随时做健康体检。70岁以上如有明显症状,也可不做健康体检,直接到医院门诊确诊治疗。一旦发现无症状疾病就要积极治疗,或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避免酿成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北京医院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