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主要来自于自己,如果我们自己生活方式有问题,再好的医疗保障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日前,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执行会长王旭峰对39健康网表示,决定健康与否的关键,不在医院、政府,而在于个人能够掌控的饮食、运动、心理、睡眠等生活方式因素。
那么,怎样才算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呢?王旭峰认为饮食上可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为指导,他提醒,“不要小看这48个字,落实到生活中,我们大家的平均寿命可以延长5-8年。”
第一条: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在保证量的前提下,如果大家每天吃的食物样数越多,那么营养就越均衡。每一种吃的量相对越少,就会把食品安全风险稀释到最低,吃的越安全,也越有利于发挥不同营养素之间的协同作用。
第二条: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6000步。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第三条:多吃蔬菜、奶类、大豆
如果我们大家每天能够多吃蔬果的话,便秘、肠道癌症、高血压、心血管很多疾病都会下降,因为蔬果里面含很多膳食纤维,对我们有很多益处。成年人每天最好吃一斤蔬菜、七两水果,喝300g奶,保证钙的摄入。大豆也要多吃,尤其有肥胖、高血压、脂肪肝的话,更应该多吃豆制品。
第四条: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这些食物我们要多吃,因为富含优质蛋白。比如说每周吃鱼280-525g,畜肉280-525g,蛋类280-350g。优先选择鱼和禽平均每天摄入总量120-200g,吃鸡蛋不要不吃蛋黄。
第五条: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清淡饮食,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g,烹调油25-30g。控制添加糖摄入,每天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足量饮水,每天7-8杯。儿童、少年、孕妇不应饮酒,成人每日饮酒量,男性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第六条: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珍惜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和适宜的烹调方式,多在家吃饭。学会阅读食品标签,享受食物和亲情,传承优良文化,兴饮食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