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雾霾一年堵死三千万个肺泡?听听呼吸科专家怎么说

  “我们一个肺有3亿个肺泡,80个PM2.5微粒可以堵死一个肺泡,我们生活的环境PM2.5是1155单位,一年堵死三千万个肺泡!3年堵死三分之一个肺!”

  每到雾霾天,上面这段话就会时不时地在朋友圈刷屏一下,甚至有些媒体也将其作为权威数据拿来引用。然而,雾霾真的会堵死我们的肺吗?

  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金晓光指出,事实并不是这样的。雾霾里的PM2.5颗粒的确可以通过人体的鼻腔、咽喉下行到支气管、细支气管,再进入肺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颗粒就会“堵死”肺泡,因为人体本身有防止肺部感染的自我保护机制。

  首先我们的气管和支气管上皮都具有粘液纤毛,纤毛向喉部方向快速摆动,回摆为慢速,可将粘液向喉部运送。纤毛上面的粘液分两层,内层为溶胶,随纤毛摆动而运动,外层为不吸水的凝胶,具有防止内层液体蒸发的作用,因而形成了对吸入异物和颗粒的屏障作用,粘着在气道粘膜上的颗粒由粘液纤毛装置运送至咽部后被吞咽或咳出。另外,在我们的肺部,还广泛分布着巨噬细胞,它具有超强的防御功能,能够清除进入肺泡的颗粒——先将颗粒吞噬,再通过溶酶体酶将其分解清除。

  “所以,在短期内,我们体内的保护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清除掉这些吸入的颗粒,但是长期反复大量地吸入,我们的纤毛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吞噬细胞的功能也会下降,从而导致对颗粒的清除能力下降,进而造成一些慢性的损伤。”金晓光指出,这些损伤包括气道的上皮细胞形成慢性炎症、支气管腺体增生、杯状细胞在气道分泌过多粘液等,最终导致呼吸受阻。

  也就是说,实际上,雾霾颗粒对于人体的伤害并不是机械性地“堵死”肺泡,而是诱发炎症,形成气流阻塞;并且,不是所有进入人体的PM2.5都会造成气流阻塞,而是没有被人体防御机制清除的PM2.5才会。因此,“一年堵死三千万个肺泡”的说法明显是错误的。

  

金晓光 001_副本

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金晓光

  没感觉不表示肺没有受到伤害

  有的人一到雾霾天反应就很强烈,觉得咽喉不适,咳嗽、打喷嚏什么都来了;但也有的人,即使处在PM2.5爆表的环境,仍然没有太大感觉。金晓光解释说,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气道敏感性不一样,但是不敏感(没有感觉)并不表示身体好、抵抗力强、肺部没有受到雾霾侵袭。“不管气道敏不敏感,雾霾都会给人体带来伤害,其中最应警惕的就是它会诱发慢阻肺。”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气流受限为特点。在所有肺部疾病中,慢阻肺称得上是最“不动声色”的杀手,因为它在早期往往只表现出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很多患者便误以为是感冒、身体衰老、缺乏锻炼等造成的,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期。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慢阻肺已经成为仅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的世界上第四大致死原因。我国每年死于慢阻肺的患者有128万,死亡率达17.6%,超过冠心病的死亡率和死亡人数。

  “以往慢阻肺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吸烟,慢阻肺患者中90%以上都有吸烟或被动吸烟史。而吸入雾霾跟吸烟对气道造成损害的机理是一样的。所以,长期大量吸入雾霾会为未来患慢阻肺提供可能性。”金晓光说。

  “不过,慢阻肺最终发生与否,不仅与外因有关,也与内因有很大关系”,金晓光进一步解释,所谓的内因就是基因易感性。很多人都吸烟,但并不是所有吸烟的人都会得慢阻肺,这就是基因易感性所带来的差异。

  “如果你既吸烟,同时又对这个敏感,那么就容易在长期反复刺激后诱发慢阻肺,雾霾也是同理。”金晓光表示,虽然目前还没有大型的、确切的研究,但是长期在雾霾环境下生活,N年以后慢阻肺的发病率肯定是会上升的。

  这几类人应该高度警惕慢阻肺

  金晓光提醒,有四类人应该注着重预防慢阻肺的发生。

  一是长期接触粉尘的工人;二是烟民;三是有慢阻肺家族史的人;四是小时候肺没有发育好的人。

  那么,应该如何预防呢?当然是根据发病原因来预防。如果是有职业暴露危险的人,那么最好能做一些职业防护,包括戴能够过滤粉尘的口罩等;如果已经出现症状,尽量改变一下职业,减少粉尘接触。如果是烟民,那么就戒烟,这在疾病的任何阶段都是有用的。如果是气道敏感的人,尽量做到及早发现,规律治疗,不让持续性的气道痉挛发展到不可逆的地步。另外,新生儿及儿童应避免反复呼吸道感染。

  金晓光强调,不管是高危人群还是普通人群,雾霾天都应该减少出行,不得不出行的时候一定要做好防护,佩戴能够滤过PM10和PM2.5的口罩。在家的时候,能够使用空气净化器就使用空气净化器,一切以“少吸入”为原则。

  “不要认为频繁切换环境会引起身体不适,也不要认为长期待在空气好的地方会降低我们对于恶劣环境的承受能力。总而言之,能待在空气好的地方就不要待在空气不好的地方。”金晓光说。

  

2016-12-28 09:36:53浏览6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银屑病打生物制剂能控制几年
银屑病打生物制剂控制病情的时间因人而异,通常为1-5年不等。但具体时间受到患者个体差异、治疗过程是否规范等原因的影响。遵医嘱用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可延长控制时间;自行调整用药、不良生活习惯则可能会导致控制时间缩短。生物制剂控制银屑病病情的时间并不固定。有的患者在使用生物制剂后的前1-2年效果显著,皮损基本清除,病情处于缓解期。这是因为生物制剂能够精准地作用于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细胞因子或信号通路,阻断炎症反应,从而有效控制病情。随着治疗时间延长,部分患者在3-5年期间仍能保持较好的疗效,但也有一些患者从第2-3年开始,可能由于机体对药物产生适应性变化等原因,疗效逐渐下降,病情出现一定程度的复发。然而,影响生物制剂控制银屑病时间的因素众多。患者的个体差异是重要因素之一,例如,一些患者本身免疫系统较为敏感,可能对生物制剂的反应更好,控制时间相对较长;而部分患者免疫系统调节能力较差,可能容易出现病情反复。此外,治疗过程中患者是否严格遵医嘱按时用药、生活方式是否健康等也至关重要。若患者自行停药、减药,或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等,都可能干扰生物制剂的疗效,缩短病情控制时间。对于使用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的患者,建议务必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规范用药,切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还要定期复诊,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从而尽可能延长生物制剂对病情的有效控制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皮肤病生物制剂有副作用吗
皮肤病生物制剂有副作用。生物制剂通过靶向特定的免疫分子来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有效控制如银屑病、湿疹等免疫相关皮肤病。然而,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主要包括注射部位反应、感染风险增加以及罕见的过敏反应等。在使用过程中,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生物制剂常见副作用有多种。注射部位反应较普遍,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瘙痒,有时还会出现硬结,影响患者舒适度与依从性。部分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感染风险增加,像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这是因为生物制剂会一定程度影响机体免疫功能。还有少数人会有过敏反应,轻者皮肤起疹、瘙痒加剧,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危及生命的情况,一旦出现需立即就医。当出现生物制剂的副作用时,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注射部位的轻微反应,如红肿、瘙痒等,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在短期内自行消退。但如果症状持续加重或超过五天,应及时就医。对于感染风险增加的情况,患者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生物制剂,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或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龙)等进行治疗。使用生物制剂前,患者务必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如实告知医生既往病史、过敏史等。用药期间严格遵医嘱定期复诊,监测不良反应,一旦察觉异常及时反馈。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引发不良后果。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银屑病关节炎打生物制剂后能像正常人工作吗
银屑病关节炎患者打生物制剂后一般能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建议患者在工作中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和关节损伤,尽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或进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首先,从生物制剂的治疗效果来看,生物制剂能精准地作用于银屑病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可以显著减轻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延缓关节破坏的进程。许多患者在使用生物制剂后,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能够进行正常的肢体运动,这为其恢复工作提供了身体基础。例如,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等生物制剂,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介质,可使大部分患者的关节症状得到缓解,从而能够胜任日常工作中的体力和活动要求。其次,从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方面来讲,银屑病关节炎不仅会影响关节功能,还常伴有皮肤病变,给患者带来身心双重痛苦。生物制剂在治疗关节症状的同时,对皮肤症状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能够减轻皮肤瘙痒、红斑、鳞屑等表现,使患者的外观得到明显改善。这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自信心,减轻心理压力,使其能够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同时,要按照医嘱继续规范使用生物制剂,并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病情稳定控制,维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赵英帅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风湿病类风湿疼吃什么药治疗
风湿病类风湿疼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甲氨蝶呤、硫酸羟氯喹等药物,建议患者及时前往风湿免疫科,经专业医生诊断评估,再规范用药治疗。1、布洛芬:布洛芬属于非甾体抗炎药,可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前列腺素是参与炎症反应和疼痛传导的重要介质,其合成受抑制后,能减轻关节局部的炎症反应,降低痛觉神经末梢的敏感性,从而缓解关节疼痛、肿胀。布洛芬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轻、中度疼痛,能快速减轻症状。2、甲氨蝶呤:甲氨蝶呤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其通过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止二氢叶酸还原成四氢叶酸,影响嘌呤和嘧啶的合成,进而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从免疫层面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进展,防止关节破坏。适用于病情活动、进展较快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能有效降低疾病活动度。3、硫酸羟氯喹:硫酸羟氯喹进入人体后,积聚在溶酶体内,可改变溶酶体的酸性环境,抑制抗原递呈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和递呈,调节T、B淋巴细胞的活性,从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减轻关节炎症,缓解疼痛。此外,该药物还具有抗炎特性,可降低炎症介质的释放。但少数患者长期使用可能出现视网膜病变,影响视力,所以需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建议患者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另外,定期前往医院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若正在服用其他药物,务必告知医生,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