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贴秋膘的传统,但是现代人营养状况和居住环境都远远好于过去,是否还应当沿袭“贴秋膘”这一习俗呢?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科副主任黄启辉副教授、韦燕妮医生
贴秋膘不宜多吃肉
黄启辉副教授说,在三高已经成为常见病的今天,贴秋膘并不等于大鱼大肉、胡吃海塞。“以肉贴膘”的进补方式并不适合现代人。其原因有三。首先,夏天人们偏食生冷,脾胃功能较弱,如果突然大量进食补品,会骤然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乱,即“虚不受补”。其次,夏季室内多有空调调节气温,很大一部分人在室内工作,运动量较古代明显减少,能量消耗少,不需要更多的能量摄入。再次,贴秋膘会引起过多的脂肪摄入,其与代谢综合征、高血脂、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密切相关。乱“贴秋膘”有可能对身体带来一定的伤害。
贴秋膘宜清补
黄启辉副教授说,贴秋膘应该因时制宜,由于夏季食冷伤脾,入秋天后又天气干燥,燥邪易伤阴液,易引起口干、眼干、呛咳、喉痒、大便不畅、情绪低落等不适。因此,立秋时节应当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原则,在调理脾胃的基础上,适当补充水分滋养阴液,以清补为主,多吃党参,山药、扁豆、薏米,以及梨、萝卜、莲子、红豆、茯苓、西洋参等润肺健脾清补之品。饮食应当荤素搭配,避免偏食,过饥或过饱。他强调说,并非所有人都不适宜贴秋膘,身体瘦弱的老百姓可以借此适当进补,为身体补充能量。
适当运动也是进补
韦燕妮医生说,很多人理解是贴秋膘即是增加体重,许多爱美的女孩只怕是一听都要吓跑。其实,贴秋膘并不是指的长脂肪,而是补足“精气神”。其中,适当运动也是补充“精气神”的一方面。她建议说,是否属于肥胖,可以根据体脂率百分比(人体脂肪与体重的百分比)、BMI[体重(kg)/身高2(m2)];腰臀比(腰围除以臀围)来评估。如果BMI>24、男性体脂率>25%(女性>30%)、男性臀腰比<0.9(女性<0.85)则为肥胖,应当适当减少能量摄入,增加有氧锻炼。
饮食方面多食用木瓜、豆芽、茄子、白菜、芹菜、黄瓜、番茄等新鲜瓜果蔬菜,少吃大鱼大肉。
秋冬运动,具体操作上记住三个字:即“三”、“五”、“七”。“三”是指3公里,时间在30分钟以上;“五”指每周运动5次;“七”指轻至中度运动,即运动至每分钟心率加年龄约等于170,比如某人50岁,运动时心跳可达每分120次,这样的中等量运动属于有氧代谢运动,总的原则是步行运动后各项感觉良好,不出现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