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2016年11月20日是全国第三个“心梗救治日”。今年的主题是“有胸痛,早求救,我要120!”据介绍,“心梗日”设置在11月20日代表两个“120”,一个“120”是指当患者出现“胸痛胸闷”时,要及时打120;第二个“120”指救治心肌梗死的黄金时间为120分钟。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主任向定成呼吁到,心梗死亡率高,时间就是生命,一旦出现胸痛胸闷,速打120!
心肌梗死猝死率高 把握“黄金120分钟”
2016年10月6日凌晨,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去世,年仅42岁;10月31日,28岁的原国家队女排运动员霍萱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永远离开了人世!心肌梗死正在夺去越来越多的年轻生命!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群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死亡率增长更显著。《2013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心梗死患者约为250万,每年新发心梗约50万,向定成主任表示,现在或为70万。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脏的动脉血管(冠状动脉)突然闭塞导致心脏肌肉的血液供应中断而发生的心肌细胞的坏死,多数患者在发病时表现为急性胸痛、胸闷,大面积心肌梗死将诱发休克,抢救不及时就会导致死亡。
向定成主任介绍,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强调“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必须争分夺秒进行抢救,因为心肌梗死发生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坏死的心肌越来越多,能够恢复正常的心肌越来越少,死亡率也越来越高。若能在发病后1小时内打通堵塞的血管,患者死亡率仅为1%,如果延迟到发病后6小时打通堵塞血管,则死亡率将会升高到6%以上。从挽救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的角度出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救治时间窗为发病后的2小时,俗称“黄金120分钟”,若能在120分钟内打通堵塞的血管,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绝大多数心肌可以免于坏死。
大部分患者未得到及时救治 有胸痛要快快拨打120
2015年著名的《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高于西方发达国家2~3倍。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没有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是导致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快速增长最主要的原因。“心肌梗死死亡七成以上发生在院前”,向定成遗憾地表示,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绝大多数患者未能在120分钟内到达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再扛一扛吧”等多种多样的原因导致许多患者失去了抢救的最佳时间窗。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路径研究(CPACS)表明,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发病到到达二级医院就诊时间平均为5小时,而到达三级医院平均为8小时。农村地区的患者延误时间更长。
向定成强调,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早期随时可能发生心脏停跳而死亡,因此,建议所有急性胸痛患者应在发病后尽早拨打120,由救护车到达现场实施紧急救治后尽快将病人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专业救治,一旦在途中发生心脏停跳,医护人员可以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全国胸痛中心认证云平台数据库显示,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仅有10%左右是拨打120经救护车入院,而90%的病人是自行到达医院看急诊,许多病人在路上失去了生命。
快速打通血管 走胸痛中心绿色通道
向定成主任表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应争分夺秒地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即打通血管,在有条件的医院应首选急诊介入治疗(简称急诊PCI),这是打通堵塞血管的最有效手段,打通血管的比例在95%以;,在不具备条件的医院如果患者就诊早(通常要求最好是发病后3小时内)亦可以考虑使用溶栓治疗,大约60%~75%的患者可以被溶栓药物打通血管。他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首诊医院的救治能力,但是由于目前院前急救系统是按照“急诊就近”的原则设置的,许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被送至最近但不具备救治能力的医院,需要经过较长时间延误后才能明确诊断再经二次转诊才能到达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另外,救护车与医院之间缺乏信息共享与沟通,院内救治流程不够快捷等原因也会致救治时间的延误。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2011年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首创的区域协同胸痛中心诊疗模式带来了良好的效果。向定成主任介绍,胸痛中心建设和认证工作显著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呼叫120后或自行到达医院后的救治流程和时间,显著改善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目前已经通过认证的胸痛中心从首次医疗接触到完成首份心电图的平均时间从32分钟缩短到6分钟,患者进入医院大门到开通血管时间从124分钟缩短到73分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率从12.3%下降至2.4%。
胸痛中心是将院前救治(120)和基层医院救治流程与大医院的院内救治流程整合起来,形成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要求救护车到达现场后10分钟内完成心电图检查并立即传输到大医院的心血管内科值班医师手机上,由心血管科值班医师协助救护车进行确诊,明确诊断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要求由救护车绕行最近的基层医院、绕行大医院的急诊室直接将患者送进具有救治能力医院的导管室接受急诊介入治疗,以最大限度地节省救治环节和时间。目前已经被国家作为全国胸痛中心建设的标准模式。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负责牵头制订了《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和《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目前全国完成了9批认证,共有122家医院通过了认证。广东省目前已有55家医院成立了胸痛中心,其中8家通过了国家认证。
在广州,已通过认证或在认证申请中的胸痛中心有: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白云区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河南省郑州市政五街1号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汉江路221号
三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医院南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沧浪新城杨素路18号;医院北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中西路889号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汾西县城内西大街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义马市千秋路西
三级 专科医院 特色医院
广州市天河区棠德西路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