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预防性早熟 少给孩子吃这些食物

据北京市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女孩乳房开始发育的平均年龄为9.5岁,性早熟检出率为1%左右,男孩子的发育也呈提前趋势。据统计,中国学生的青春期已经由过去的12岁左右提前至10岁左右。儿童性早熟已成全球趋势,它到底有哪些表现?该如何防治?

女孩8岁前乳房就发育,当心性早熟

很多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性早熟,其实它在医学上是有严格定义的。指的是:女孩在8岁以前出现乳房发育,10岁以前月经初潮;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

我们先来了解下,正常情况下,男女大概的青春期发育时间表。女孩最早的青春期征象是乳房发育,一般出现在8-10岁,最迟13岁,然后是阴毛生长,阴道分泌物增多,一般在9-11岁,最后是月经初潮,平均在12岁左右。女孩约在15-17岁停止身高增长。男孩青春期的最早表现则是睾丸增大,一般在10-12岁,最迟14岁,然后是阴囊发育、色素沉着,阴茎发育,一般11-12岁,阴毛发育在12-13岁,继之长腋毛、痤疮,声音变调,初次遗精多在14-15岁,15岁左右长胡须,17-18岁停止长高。

身高也可为判断孩子是否性早熟提供一定的参考。青春期是男女长个关键期,女孩从乳房开始发育时开始,身高增长年速度达8-10厘米;男孩则在青春中期睾丸达10-12毫升时(约13.5岁)开始,身高增长年速度达10-14厘米。整个青春期身高增长女孩约为20-25厘米,男孩约25-28厘米。偏离以上规律就可能出现性早熟或发育延迟。

一般来说,影响青春期发育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体重指数及脂肪含量,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如农药、洗涤剂、大豆异黄酮等,还有慢性疾病等。

性早熟也分“真性”“假性”

在临床上,性早熟按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可分为:中枢性性早熟、外周性性早熟,前者也叫真性性早熟,后者也叫假性性早熟。

中枢性性早熟的可能病因有中枢神经器质性病变,也可能是先天畸形。如果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则属于特发性性早熟,其中80%~90%的中枢性性早熟属于这种情况。与之相反,80%以上的男性性早熟是器质性的。此外,还有不完全性性早熟,如单纯乳房早发育,无其他第二性征,乳晕无着色,多在数月后自然消退。

外周性性早熟可能是疾病带来的,如卵巢或睾丸囊肿、肾上腺皮质肿瘤等,也可能因外源性性激素摄入导致。摄入过多避孕药、接触过多化妆品、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等也可能导致假性性早熟。对女孩来说,性早熟可能会导致性发育提前、子宫内膜异位、乳腺癌及卵巢癌的发病率增加;对男孩来说,则可能导致睾丸和附睾萎缩、精子畸形率升高、精液量和精子数减少、精子活动度降低等严重问题。

为确定到底是哪种性早熟,需要做性激素测定,做妇科B超检查子宫、卵巢和卵泡大小,测骨龄则是预测成年身高的重要依据。确诊为中枢性性早熟后还需做鞍区核磁,尤其是男孩、6岁以下发病的女孩,性成熟过程太迅速或有其他中枢病变表现的人,必要时需做肾上腺或肝、脑、纵隔、性腺的影像学检查以排除肿瘤。

防性早熟要“忌口”

性早熟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诸多危害。因此,必须全面检查以排除可能的疾病,必要时积极治疗。治疗目标是抑制性发育,防止早初潮,防止患儿或家长的心理问题;改善因骨龄提前而减损的成年身高。

事实上,儿童性早熟预防也很关键。一定要避免容易诱发性早熟的食物,如少吃油炸食品(食用油反复加热后氧化变性易引发性早熟),少吃各种成人补品如雪蛤、冬虫夏草、人参,少用蜂王浆、蜂蜜、促使“长高长壮”的口服液,少食用可能含高激素的食物(如家禽脖子为“促熟剂”残余集中部位),少吃反季节水果(可能含较多激素、催熟剂),避免超重肥胖,避免用含动物甲状腺、性腺等含有激素的肉煲汤,避免偏食肉类和不良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言情片及成人化妆品,避免睡眠时开灯等。

2016-08-05 09:54:59浏览31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周博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支气管炎哮喘能活多少年龄
支气管炎哮喘分为不同类型,其对患者寿命的影响也有所不同。若病情控制良好,多数患者寿命接近正常人;但病情严重且控制不佳时,寿命可能显著缩短,缩短时间从数年至数十年不等。日常注意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减少尘螨滋生。对于轻度过敏性支气管炎哮喘患者,这类患者是在接触特定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后发作。若能明确过敏原并有效规避,同时规范使用药物治疗,其哮喘发作次数会显著减少,肺功能基本可维持正常状态。这类患者的预期寿命与健康人群相近,在没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的情况下,通常不会因哮喘问题而明显缩短寿命。而重度非过敏性支气管炎哮喘,常由呼吸道感染、空气污染等多种因素诱发,且病情较为复杂、严重。由于频繁发作,患者的气道会逐渐出现不可逆的重塑,肺功能进行性下降,易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等严重并发症。即便积极治疗,肺功能也难以恢复如初,反复的急性加重会对心肺功能造成持续损害。此类患者的寿命受影响较大,可能会缩短数年至数十年,具体时长取决于病情进展速度、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严重程度等。外出时根据天气及环境状况佩戴口罩,避免吸入有害颗粒和过敏原。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定期到医院复查肺功能等指标,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闭经年龄正常多少岁开始
女性闭经的正常年龄通常在45岁至55岁之间。闭经,即女性月经停止,是一个自然的生理现象,标志着女性生育能力的结束。女性在45岁左右开始,卵巢功能会逐渐减弱,雌激素水平也会逐渐下降。这一过程是渐进的,通常伴随着月经周期的不规律,直至最终月经停止,即闭经。而55岁左右则是闭经年龄的上限,超过这个年龄仍未闭经的女性相对较少。当然,这一时间区间并非绝对,因为闭经年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响闭经年龄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营养状况、生活习惯以及环境因素等。遗传因素在闭经年龄中起着重要作用,母亲或姐妹的闭经年龄往往会对个体的闭经年龄产生影响。营养状况的好坏也会影响闭经年龄,营养不良或过度肥胖都可能导致闭经年龄提前或推迟。此外,生活习惯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等,以及环境因素如环境污染、化学物质接触等,也可能对闭经年龄产生一定影响。女性可以采取以下建议来保持身体健康:首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这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内分泌平衡。其次,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影响闭经的疾病,如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此外,女性还应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情绪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通过这些措施,女性可以更好地应对闭经这一自然现象,保持身体的健康和稳定。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四价的HPV适合哪个年龄段
四价HPV疫苗适合的年龄段是20至45岁大量研究和临床试验数据表明,20至45岁这一年龄段接种四价 HPV 疫苗,能在预防相关疾病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四价HPV疫苗之所以设定在这个年龄段接种,主要基于疫苗的临床试验数据、疫苗的效果、安全性以及目标人群的感染风险等因素。临床试验表明,在这个年龄段内接种疫苗,可以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有效预防HPV6、11、16和18型病毒感染。其中,HPV16和18型是高危型病毒,与70%的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相关,而HPV6和11型则主要引起生殖器疣。因此,接种四价HPV疫苗对于预防这些由HPV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选择在这个年龄段接种还考虑到了感染风险的因素。20至45岁的女性处于性活跃期,感染HPV病毒的风险相对较高。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降低感染风险,从而保护女性的生殖健康。同时,疫苗在这个年龄段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得到了充分验证,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对于考虑接种四价HPV疫苗的人群,在决定接种前,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生或预防接种机构人员,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是否适合接种,如有发热、急性疾病、对疫苗成分过敏等情况,应推迟或避免接种。其次,尽量在推荐年龄范围内尽早接种,以获得更好的预防效果。再者,即使接种了四价HPV疫苗,也不能完全替代宫颈癌筛查等预防措施,仍需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和 HPV 检测等,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宫颈病变。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避免多个性伴侣、正确使用安全套等,对于预防HPV感染和相关疾病也非常重要。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二价HPV疫苗适合的年龄和价格是多少
二价HPV疫苗适合9-45岁的女性接种,价格通常在每剂300元至600元之间,全程接种需要3剂,总费用约为1800元至2400元。其价格主要受疫苗类型、地区差异、接种机构等因素影响。一、疫苗类型:国产二价HPV疫苗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国内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成本相对较低,价格也较为亲民,每剂价格通常在300元-400元。进口二价HPV疫苗由于涉及到进口关税、运输成本以及在国外的研发和生产成本等因素,价格相对较高,每剂价格一般在500元-600元。二、地区差异:在经济发达地区,如一线城市,物价水平较高,疫苗的采购、运输和储存成本也相对较高,加上市场需求较大,价格可能会处于较高水平。而在经济相对不那么发达的地区,尤其是一些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物价较低,疫苗价格可能会相对便宜一些。三、接种机构:一般来说,公立医院由于有较为规范的采购渠道和定价机制,价格相对稳定和透明,通常在每剂500元至600元之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常会承担一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疫苗采购上可能会有一定的政策支持,价格可能会相对较低,一般在每剂350元至500元之间。二价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重要手段,建议9-45岁的女性尽早接种以获得最佳保护效果。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接种,确保疫苗来源可靠。接种前需告知医生自身的健康状况和过敏史,以避免不良反应。接种后可能出现轻微不适,如注射部位疼痛、发热等,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但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