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洗洗更健康?女性的“难言之隐”究竟该如何应对?

  外阴部的搔痒、灼热、疼痛,白带增多有异味等等各种不舒服感,相信有很多女性朋友都体会过。虽说不是什么大问题,但足以让女性朋友坐卧不安,痒又无法抓挠,异味又不能随时清洗,疼痛还影响步态,很是尴尬。

  虽然在电视、报刊、网络上,宣传治疗妇科炎症的药品广告随处可见,但很多时候,并非“洗洗更健康”,也不会有“难言之隐,一洗了之”的奇迹出现。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阴道炎症的知识。

  一、正常白带

  在正常情况下,妇女阴道内有少量白色粘液,起润滑和保护阴道表面作用。中医古籍记载“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乳白色、微黄色或无色透明都是正常的白带颜色,无味或略带腥味。

  白带的量和质地随着月经周期改变,在排卵期时,白带增多,透明,微粘似蛋清样,大约持续2-3天,之后白带渐渐变少,粘稠似米汤样,月经前白带略有多。白带的敏感性却因人而异,差别很大。

  有人在体检时发现阴道内有大量白带,但无任何不适感觉,少数女性白带量正常或仅稍增多,就感觉外阴部有湿润不适感。

  正常女性阴道内呈略酸性环境,具有自净功能,可抑制绝大多数致病细菌的生长繁殖,保护阴道和邻近的尿道口。

  阴道内存在多种非致病菌,相互制约,菌群平衡,在感染病菌或阴道内菌群失调时,就会犯阴道炎。

  二、临床上常见的几种阴道炎

  阴道炎是阴道粘膜及粘膜下结缔组织的炎症,临床上以白带的性状发生改变以及外阴瘙痒或灼痛为主要临床特点,是妇科门诊常见的疾病。

  最常见的阴道炎有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和老年性阴道炎四种类型,感染的微生物种类不同,表现的症状和治疗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当出现以下症状之一,持续两天以上时,就可能患阴道炎了,建议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在医生指导下对症用药。

  1. 外阴搔痒或有灼热疼痛感;

  2. 非排卵期,白带量明显增多或伴有性交疼痛;

  3. 白带性状改变:泡沫状或有结块呈豆腐渣样,或呈黄绿色脓液状;

  4. 虽然每天清洗外阴但仍有异味;

  5. 外阴或阴道口周围有红色小丘疹或小菜花样或锯齿状的赘生物;

  6. 绝经后白带增多或阴部干涩疼痛;

  霉菌性阴道炎

  霉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可寄生在皮肤、粘膜、消化道或其他脏器中,正常时情况下在阴道中存在的数量很少,不至于造成阴道炎。

  但在适宜的条件下,如人体抵抗力降低、大量服用抗生素、夏季潮湿的环境、患糖尿病、游泳时外界传染等情况下,霉菌会大量繁殖,引起阴道的炎症。霉菌性阴道炎最突出的表现是外阴瘙痒,常常使患者坐立不安;白带色黄或白,多数比较稠厚,有时也可质地稀薄,典型的霉菌性阴道炎白带凝结成块,被形容为“豆腐渣样”或“酸奶样”。

  有报道称,白带增多的非孕妇女中,约有10%的妇女在阴道内有念珠菌寄生,孕妇中的比例高达30%,75%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霉菌性阴道炎,说明霉菌性阴道炎发病率很高,而且霉菌性阴道炎容易反复发作,因此极大困扰着患者。

  细菌性阴道病

  细菌性阴道病是以阴道乳杆菌减少或消失,相关微生物增多为特征的临床综合症,主要是由于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乳酸杆菌减少而其他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混合感染。

  大约半数细菌性阴道病患者无临床症状,有症状者可表现为白带增多,均质稀薄,颜色则以灰白或灰黄色为主,伴有腥臭味。

  滴虫性阴道炎

  滴虫性阴道炎是由毛滴虫引起的炎症,具有传染性,主要传播途径有性交传播、经公共浴池、浴盆、游泳池、厕所、衣物、器械及敷料等等。

  滴虫性阴道炎以外阴瘙痒、有灼热感甚至疼痛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白带增多,呈黄白色脓性、泡沫状,有臭味。如果炎症侵及尿道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甚至尿血。

  老年性阴道炎

  老年性阴道炎常见于绝经后的中老年妇女,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壁黏膜萎缩变薄,局部抵抗力降低,致病菌易入侵繁殖引起炎症。主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灼热感,可伴有性交痛。

  因为阴道分泌物减少,常常会有阴道发干发涩的表现,白带呈黄水样,感染炎症时分泌物可转变为脓性并有臭味,偶有点滴出血症状,有时见浅表溃疡。感染侵犯尿道时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的刺激症状。

  三、就诊治疗注意事项

  1. 有重点的详细叙述病史:是否外阴搔痒,白带的量是多是少,白带的颜色;有无特殊气味;发生的时间;进行过何种治疗;配偶是否患有泌尿生殖系统疾患等等。

  2. 阴道炎的诊断主要靠阴道分泌物也就是白带的化验,因此在就诊前不宜阴道用药,也不建议进行阴道冲洗,检查前一晚也不宜进行性生活。如果是用药后的复查,则在停阴道上药一周后进行,或下次月经干净后检查。

  3. 不同阴道炎用药完全不同,错用药物有时会起到相反作用,用药前一定要到医院就诊,请医生明确诊断属于哪种阴道炎,再正确选择用药。

  4. 遵医嘱用药。大部分情况下阴道炎局部上药后症状很快得到改善,但一定要按要求用足疗程,而不是症状一好就不再用药了,否则容易出现阴道炎反复发作,时好时坏,感觉很难治愈。

  5. 阴道炎虽然表现的是阴道口痒,但其实病在阴道里边,药栓要尽量放置于阴道深处,这样才能有很好的疗效。

  6. 伴侣同治:如果你感染了霉菌性阴道炎或滴虫性阴道炎,一定要男女双方同时治疗,也就是说需要治疗的不仅是你,还有你的他,这样才会有预期的疗效。阴道上药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细菌性阴道病只需要女方治疗,对于性伴侣不需要治疗,在治疗后若症状消失也无需随访。

  7. 如果反复患霉菌性阴道炎,建议查一查血糖,如果是口服避孕药的朋友建议停服避孕药而改用其他避孕方式。

  四、预防阴道炎的几项建议

  1. 不要滥用抗生素。

  不轻易使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可能抑制阴道内部分有益菌群,造成菌群失调,霉菌大量繁殖导致罹患霉菌性阴道炎。因此,使用抗生素要慎之又慎。

  2. 正确清洁外阴。

  (1)清洗顺序:先洗净双手,然后从前向后清洗外阴,再洗大、小阴唇,最后洗肛门周围及肛门。

  (2)用具卫生:清洗用具使用前要洗净,毛巾使用后要晒干或通风处晾干,最好在太阳下曝晒,有利于杀菌消毒。

  (3)温水清洗:温水清洗即可,水温不宜太高,38度-40度左右,觉得不凉不刺激皮肤就好。

  3. 每天清洁外阴。

  女性外阴皮肤娇嫩柔弱,皮脂腺及汗腺的分泌较体表其它部位旺盛,加上白带的影响,局部容易滋生病菌,必须每天清洗外阴。

  4. 尽量不要使用碱性大的肥皂、高锰酸钾、酸性的妇科清洁消毒剂等用品清洗外阴。

  5. 不要冲洗阴道。

  阴道自身有“自净作用”,在正常情况下,女性没有必要做阴道冲洗,只要保持外阴清洁即可,否则由于经常性阴道冲洗破坏了阴道内环境,反而容易出现菌群失调,适得其反。

  6. 单独清洗内裤。

  内衣裤一定要单独洗涤,置于通风处干燥,如果有条件的话,在阳光下晒干更好。

  7. 定期清洗洗衣机。

  8. 尽量避免出入公共浴室或到消毒条件不好的游泳池游泳,不要坐浴或盆浴。出门在外,不要使用宾馆的浴盆,以免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9. 选好内裤。

  紧身化纤内裤会使阴道局部的温度及湿度增高,很适合致病菌的滋生,所以尽量选用棉质、宽松的内裤,勤换内裤。

  10. 即使分泌多也尽量不要用卫生护垫,经期卫生巾要勤换。

  一旦出现了外阴搔痒或白带异常,很有可能是患了阴道炎,不宜自己随意用药,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慎重用药,千万不要羞于启齿延误治疗。

分享:吴向红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妇科

2016-06-13 09:13:41浏览7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子宫内膜癌B超准确率是多少
宫内膜癌B超准确率受病情阶段及多种因素影响。早期病变局限时准确率约为80%~90%,中晚期病变范围扩大,准确率可能会降至60%~75%。但检查者经验、患者肥胖程度等因素也影响结果,且B超无法明确区分内膜增生与癌,存在漏诊可能,需结合多种检查综合评估。在子宫内膜癌早期,如果患者处于较好的身体状态,通过B超检查可以发现子宫内膜增厚的情况,此时准确率较高,可能达到80%~90%。这是因为早期病变相对局限,B超能够较为清晰地显示子宫内膜的异常变化。然而,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已经发展到中晚期,此时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如腹部包块、消瘦等,同时病变范围扩大,与周围组织的界限变得模糊,这会导致B超检查的准确率有所下降,可能只有60%~75%。但除了病情严重程度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B超检查的准确率。例如,检查者的经验和技术水平、患者的肥胖程度等。经验丰富的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解读B超图像,而患者的肥胖可能导致超声波衰减,影响图像质量。此外,B超检查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不能明确区分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癌,对于一些早期病变或特殊类型的子宫内膜癌可能会出现漏诊。对于怀疑患有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多种检查方法的综合评估。除了B超检查外,还可以结合临床症状、妇科检查、分段刮宫病理检查、宫腔镜检查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等。此外,患者还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子宫内膜癌。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子宫内膜癌有哪些症状
子宫内膜癌的症状包括阴道排液、腹痛、腹部包块、全身症状等。对于子宫内膜癌,建议女性要重视自身健康,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特别是有家族病史、长期服用雌激素等高危因素的人群。1、阴道排液:部分患者会有阴道排液的表现。在疾病早期,可能只是排出少量的稀薄的白色分泌物或带有少量血丝的液体。随着病情发展,如果肿瘤发生感染、坏死,阴道会排出大量脓性或脓血性液体,并且伴有恶臭味。2、腹痛: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腹痛症状可能不明显。当癌肿侵犯到子宫肌层、浆膜层或者周围组织时,患者会出现下腹部隐痛或坠胀感。如果癌组织堵塞宫颈口,导致宫腔内的血液或分泌物无法正常排出,引起宫腔积血或积脓,就会出现较为剧烈的下腹部胀痛或痉挛性疼痛。3、腹部包块:当子宫内膜癌发展到一定程度,子宫可能会因其生长而增大,患者有时可以在下腹部触摸到包块。尤其是在膀胱充盈时,包块可能会更加明显,包块质地较硬,活动度一般较差。4、全身症状:到了子宫内膜癌晚期,由于肿瘤的生长消耗大量营养物质,患者会出现明显的消瘦、乏力、贫血等恶病质表现,还可能伴有发热症状。如果癌细胞发生转移,转移到不同的部位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转移到肺部会出现咳嗽、咯血,转移到骨骼会出现骨痛等。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若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子宫内膜癌形成几年绝经正常
子宫内膜癌的形成与绝经时间之间通常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一般无法确定子宫内膜癌形成后几年绝经是正常的。然而,从医学角度来看,大多数女性在45至55岁之间绝经,这是正常的绝经年龄范围。绝经时间通常需要考虑到个体差异和多种影响因素。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雌激素的长期刺激有关,而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会显著下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绝经时间的早晚并非子宫内膜癌的直接诱因,而是与女性的整体健康状况、遗传因素、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子宫内膜癌与绝经时间相联系,更不能据此判断绝经时间的正常性。除了绝经年龄外,还有其他多种因素会影响女性的绝经时间。例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状态可能会增加女性晚绝经的风险。此外,长期接受激素替代治疗、有家族遗传史等因素也可能对绝经时间产生影响。这些因素通过影响女性的内分泌系统,从而间接作用于绝经过程。针对子宫内膜癌和绝经时间的问题,建议女性关注自身健康,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特别是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女性,如晚绝经、肥胖、糖尿病等情况,更应加强监测和筛查。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避免过度的精神压力和不良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持内分泌平衡和身体健康。对于已经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规范的治疗和随访。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子宫内膜癌做什么检查能查出来几级
子宫内膜癌可以通过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等检查方法进行综合性诊断。如果怀疑为子宫内膜癌,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并遵医嘱进行治疗。1、妇科检查:妇科检查是初步筛查的重要环节,包括视诊和触诊。医生通过观察外阴、阴道和子宫颈的形态、色泽,以及阴道分泌物的性状,判断是否存在异常。触诊则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了解子宫、附件等盆腔器官的质地、大小、活动度及有无压痛等。这些检查虽不能直接确诊子宫内膜癌,但可为后续检查提供线索。2、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在评估子宫内膜癌的范围和分期中发挥重要作用。经阴道超声检查可观察子宫内膜厚度、肌层浸润情况等,是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盆腔MRI是首选影像学检查,能清晰显示子宫内膜及肌层结构,明确病变大小、位置及侵犯深度,还可观察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CT扫描则对中晚期病变的诊断价值较大,可评估病变侵犯子宫外的情况。3、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确诊子宫内膜癌的金标准。子宫内膜活检可通过吸取活检、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下活检等方式获取组织样本,明确病变性质。病理报告会详细描述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等特征,从而进行分级。子宫内膜癌的分级通常分为三级,G1为高分化,恶性程度低;G2为中分化;G3为低分化,恶性程度高。针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术后可能需要辅助放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等。例如,对于术后疼痛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等药物缓解症状。患者应遵医嘱进行治疗和随访,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