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没有情感共鸣,孩子更容易“生病”

1.躯体化反应

  女孩在学校遇到考试时,常出现恶心、呕吐、肚痛、发烧等病状。到多家医院诊断,被定为躯体化症状。因此随母亲一起来到我的心理咨询室。

  她的目光很特别,我想到的形容词是执着和漠然。我感觉很难通过眼神跟她建立情感连接。

  我依然温和地看着她的眼睛问:你怎么看待自己的躯体化症状?

  女孩描述得很客观,包括语气、眼神都显得公事公办。我努力跟她建立连接,在呼吸上,眼神上,神情上,专注地陪伴着她。直到十多分钟后,她凝视的眼神变得富有情感了。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她那特别的眼神,既是对情感交流的渴盼又是失望后防御。而当她能够感受到有人能够读懂她时,她就恢复了正常的情感流动。

  从临床经验上判断,女孩躯体化症状所表达的是,女孩十分渴望被人理解支持,而情感上却得不到共鸣回应。于是,心理能量被迫投注在封闭的内心世界,并且不自觉地用躯体表达自己的情绪。

  2.情感表达与交流

  每个生命诞生伊始,就本能地渴望跟人连接。父母亲,是婴儿最重要的连接对象。前语言期,婴儿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于是会发出不同的情绪信号。如果母亲对婴儿的情绪保持敏感并且有恰当的回应与安抚,在良性的情感交流互动中,婴儿就会发展出良好的情绪感知及表达能力。相反,如果婴儿成长过程发出的情绪信号,长期缺乏适度的回应,婴儿就本能地把心理能量投注在内心活动中,不能有效感知自己的情绪,直接用躯体反应表达情绪。

  跟女孩建立起基本的连接后,我追问:当出现躯体化症状时,身边亲人有什么反应?

  女孩的话匣子一下子被打开了,诉说着周围人的否认与隔膜。一种非常明显的感觉是:没有人能够理解她,没有人能够感同身受她的痛苦。本来已经感到压力与无助了,身边人的不理解更是加重了她的内心负担。在她应对自己的身体反应的痛苦时,更要分出额外的能量去应对身边人的不认同,这让她更加身心疲惫。

  是的,越是不被理解,越想要被人理解。于是,在内心不断纠结着,生命能量就这样被无声耗费于内心活动中,当然,在面对学校考试时,就会感到无力无助。

  躯体症状,正是内在虚弱无力无助感的表达。

  3.情感剥夺

  女孩用了半小时的时间,诉说她跟宠物狗的故事。八年来,那只狗跟她形影不离,是她最好的伙伴。但是,就在她读初中时,那只宠物狗被迫送乡下婆婆家了。说好了,由婆婆代养,但是,当女孩又一次到婆婆家看望它时,却不幸地被告知,那只狗当天不停地跟在车后追赶,竟然没有回到婆婆家里。

  宠物狗显然是女孩情感交流的对象。它的丢失,是对女孩极大的情感伤害,她失去的是一个能够懂她陪伴她理解她的伙伴。女孩的眼睛里不停地流泪。

  我问,愿意对那只狗说些什么吗?女孩说,不。

  内心的愤怒与哀伤,在女孩习惯的模式中,是不去表达的。因为,她缺乏情感表达的环境,她的表达只能遭受冷遇甚至被否定。

  越是不被人注意的东西,人们就越受到它的影响。比如情感交流。

  女孩的父母常教导说把学习搞好,一切就好了。

  但是,青少年无法生活在真空中,当面临外界压力时,他们内心会产生系列的反应与情绪。他们需要有沟通交流的对象与渠道。遗憾的是,现在的孩子们,虽然生活在喧嚣的人海中,内心却是一片孤独的沙漠。关注他们的人很多,教导他们的人很多,却没有人能懂他们,没有人能理解他们、倾听他们。

  诉说情绪烦恼常得不到倾听和支持,甚至被视为软弱无能,就连那只懂自己的宠物狗,也不见了。女孩的情感没有交流的对象,于是不再用言语表达情绪,心理能量必将淤塞不畅。退行到婴儿状态,用躯体表达情绪,躯体化症在青少年中经常出现。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多是心理能量在内心淤积的结果,是情感得不到交流的结果。

  4.心理干预

  对于青少年心理问题,仅从行为上矫正或思想上教导,无疑于对牛弹琴。根据个人临床经验,在咨询关系中提供安全的氛围,让他们在具体的情景中,体验自己的内在历程,然后学会一致性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及思想,学会用合理的方式支争取自己所想要的,就会逐渐发展出具有良好适应能力的心智。那么行为、心理问题,自然就会得到改变。

  女孩在被理解的氛围中,逐渐感到安全。她说,在考试时,她担心自己考不好,然后就会出现躯体化症状。那么如果有人允许她放松下好好休息,她就会感觉轻松,然后会有信心和力量去应对考试。之后,她开始反思头脑中那个不允许自己有任何闪失的念头,开始重新思考自己每次都要考出好成绩做优秀学生并得到他人好评的价值。带着觉察与反思,她渐渐拥有了更为灵活的应对方式。为一道题目听不懂而忧心忡忡让自己陷入到无助泥潭,然后又在不被理解不被支持的环境中挣扎,然后用躯体病症表达无助的反应方式逐渐减少了。

  作为亲子领域的临床心理治疗师,我呼吁家庭学校社会: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共情环境。作为一个人,他们需要跟人连接。

王金现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2016-06-13 08:58:07浏览3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郑帅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治疗骨质疏松注射用药有哪些
治疗骨质疏松可以注射的药物包括鲑鱼降钙素注射液、唑来膦酸注射液、依降钙素注射液、地诺单抗注射剂、特立帕肽注射液等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 1、鲑鱼降钙素注射液 鲑鱼降钙素注射液属于一种单链的、具有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多肽类激素药物,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可以促进骨骼的重吸收,从而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 2、唑来膦酸注射液 唑来膦酸注射液属于一种非甾体类的抗骨吸收抑制剂,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可以用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也可以用于治疗骨质疏松引起的骨痛,对于骨质疏松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遵医嘱适当增加药物剂量。 3、依降钙素注射液 依降钙素注射液属于一种钙调节剂,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可以用于治疗骨质疏松引起的骨痛,也可以用于治疗骨质疏松引起的骨质破坏。 4、地诺单抗注射剂 地诺单抗注射剂属于一种骨吸收抑制剂,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可以用于治疗绝经后的骨质疏松。 5、特立帕肽注射液 特立帕肽注射液是一种合成的多肽激素,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用于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还可以用于治疗性腺功能减退性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地进行运动锻炼,例如打太极、散步、医疗保健操等,同时在饮食上多吃富含钙元素的食物,例如鸡蛋、牛奶、大豆等,如果患者症状严重,建议患者立即到医院进行救治,防止病情加重。
任守臣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三甲
小儿家庭必备9种常用药
小儿家庭必备9种常用药有哪些这一说法不准确。小儿家庭必备常用药有布洛芬混悬液、小儿感冒颗粒、川贝止咳糖浆、蒙脱石散等。在使用药物的时候需要先咨询医生,不可私自盲目用药。 1、布洛芬混悬液 布洛芬混悬液属于非甾体抗炎药物,主要成分是布洛芬。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当小儿出现发热的情况时,并且体温超过了38.5摄氏度,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布洛芬混悬液进行退热治疗。 2、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感冒颗粒属于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有广藿香、菊花、连翘、地骨皮、白薇、薄荷等。可以起到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作用,当小儿风热感冒时可以遵医嘱使用小儿感冒颗粒进行治疗。 3、川贝止咳糖浆 川贝止咳糖浆属于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有川贝母、前胡、桔梗、陈皮、甘草。可以起到宣肺气、散风寒、镇咳祛痰等作用。当小儿患有风寒感冒出现咳嗽的现象时,可以遵医嘱使用川贝止咳糖浆。 4、蒙脱石散 蒙脱石散属于一种止泻药物,会在肠道内形成一层保护膜。可用于食物中毒、肠道感染等原因导致的急性腹泻。也能够用于肠道感染性疾病、小肠吸收不良等原因引起的慢性腹泻。当小儿因为上述几种原因出现腹泻的情况时,可遵医嘱使用。 除了备以上几种药物以外,也可以备健胃消食片等药物。
陈筱婷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盲目吃靶向药物有什么危害
盲目吃靶向药物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适、皮肤过敏、肝肾功能损伤、骨髓抑制、神经系统损伤等危害。1、胃肠道不适靶向药物是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如果患者盲目服用靶向药物,可能会对胃肠道造成一定的刺激,从而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2、皮肤过敏如果患者属于过敏体质,并且对靶向药物中的成分过敏,盲目服用后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皮疹等过敏反应。3、肝肾功能损伤由于靶向药物需要经过肝肾进行代谢,如果盲目服用靶向药物,可能会导致肝肾功能损伤,从而引起肝区疼痛、黄疸等不适症状。4、骨髓抑制靶向药物是一种治疗肿瘤的药物,如果患者盲目服用靶向药物,可能会导致骨髓抑制,从而引起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等不适症状。5、神经系统损伤部分患者在服用靶向药物后,可能会出现神经系统损伤的情况,例如头晕、头痛、嗜睡等,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昏迷的现象。建议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不可以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因用药不当引起不适症状。在用药过程中,患者要注意保持清淡饮食,可以适当进食小米粥、面条等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熬夜,以免影响病情恢复。如果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