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精准个体化治疗 中山六院开展胃肿瘤MDT联合门诊

  外科医生说动手术,内科医生说先化疗,放疗医生说放疗很重要……术业有专攻,面对不同科室医生的治疗方案,肿瘤患者也不知该听谁家之言。

  6月6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正式启动胃肿瘤多学科(MDT)联合门诊,通过现代“圆桌”会诊,为就诊患者打造精准个体化治疗服务,让患者的抗癌之路更有方向性。

  全世界胃癌新发病例 四成在中国

精准个体化治疗 中山六院开展胃肿瘤MDT联合门诊

  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国家,每年新发病例占全球的42%,但我国早期胃癌患者检出率只有5%-10%左右,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属中晚期,一部分患者甚至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

  中山六院大外科主任、胃肠外科主任林锋表示,由于胃癌的高发病率,胃肿瘤多学科(MDT)联合门诊面向的患者群主要还是胃癌。

  胃癌能否治愈,与早期发现率和规范治疗直接相关。“几乎没有两个病情完全相同的胃癌病人,”林锋指出,每位患者都需要制定合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但由于不同专业不同经验的积累,每位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和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可能不一致或存在争议。

  外科教研室主任、胃肠、腹壁和疝外科主任陈双教授指出,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目前肿瘤分期不再停留在简单的早、中、晚期,很多肿瘤都有国际分期,如1、2、3、4期,而有些分期甚至可以再细分成a、b、c等亚期,而且,还可根据患者基因表达情况分成不同基因型。

  分得这么精细,主要是为了指导临床医生给予不同的治疗,初步预测治疗的效果。但没做手术前,谁来决定患者的分期?

  现代医学还没有发展到凭借一种检查就能自动地、客观地、精确地对每个患者进行术前分期,还需要医生的主观评估,而且术前分期涉及CT、磁共振、B超、胃肠镜、病理等多个科室。

  因此,需要MDT提供一个平台,让各个科室的医生坐下来一起商量,决定分期,达成共识,并且总结经验,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

  中山六院副院长、胃肿瘤MDT联合门诊首席专家彭俊生介绍,目前中山六院电子病历及信息化医学发展为MDT广泛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各亚专科医生聚集在一起,通过电脑可了解患者病史、影像结果、内镜图像、病理报告及实验室结果等,经过讨论,外科、影像科、内镜科及病理科医生就患者的最终诊断达成一致。

  胃肿瘤并不仅仅是胃癌

  “谈起胃恶性肿瘤,人们首先想到的必定是胃癌,”彭俊生指出,其实胃部还有其他“低调”的,如胃间质瘤、原发性胃淋巴瘤胃平滑肌肉瘤等,虽然不称为“癌”,但也属于恶性肿瘤,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曾有患者因反复黑便,前往该院就诊,经过系统的诊查,发现胃部巨大肿物,全家人都紧张不安,担心是胃癌。当病理活检结果宣判不是胃癌,而是间质瘤时,全家人如释重负,可医生却说“这是恶性肿瘤”,所有人一下子就蒙了。

  彭俊生表示,对于这些不是癌症的胃恶性肿瘤,早发现、早治疗,通过多学科的介入可以使得治疗方案的选择更加科学和规范。

  何为“多学科介入”?比如通过钡餐造影、胃镜、超声内镜、CT、MRI检查,结合病理结果多能明确诊断及临床分期;根据肿瘤特性,选择性的通过综合手术、放化疗、内镜下治疗等多种手段。

  据了解,通过这样的介入,胃肿瘤预后可以大为改善,已有许多患者经过个体化、规范治疗达到长期无瘤生存。即使部分因肿瘤恶性程度高、发现较晚、对治疗不敏感等而复发者,仍可通过姑息治疗改善预后,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彭俊生建议,刚诊断为胃肿瘤的患者,都应该接受多学科门诊的诊治,制定好肿瘤的“作战方针”,抗肿瘤之路才更有方向性。

  【中山六院胃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门诊团队】

  以胃肠外科、放射科、内镜科、肿瘤内科、放疗科、营养科、肝胆外科、胸外科、介入科、病理科、超声科、康复科、护理等各学科临床一线专家为核心组建而成。

  目前主要通过医生推荐,也可由疑难患者自荐等方式,通过电话预约(13535129442),患者需要提供与病情相关的各类病历、检验和检查报告(如CT、胃镜、病理等),经专科医生对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审核后,预约安排进行病例讨论。

  【这些患者更适合联合门诊】

  1. 初诊胃癌患者;

  2. 初诊胃间质瘤、原发性胃淋巴瘤等其他胃肿瘤患者;

  3. 胃癌、胃间质瘤等治疗后复发转移患者。(通讯员:简文杨 戴希安)

2016-06-06 14:19:39浏览8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赵英帅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甲减的症状与治疗
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减弱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其症状包括代谢减慢、神经系统异常及心血管系统改变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生活方式调整、饮食调理、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等。一、症状:1、代谢减慢:甲减患者常表现为代谢率降低,症状包括畏寒、乏力、体重增加。由于甲状腺激素水平不足,机体产热减少,患者对寒冷环境敏感。基础代谢率下降导致能量消耗减少,即使饮食量未增加,体重也可能上升。此外,患者常感到疲劳,日常活动能力下降。2、神经系统异常:甲减可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及反应迟钝。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抑郁情绪或情绪波动,严重者甚至出现嗜睡或昏迷。这些症状与甲状腺激素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减弱有关。3、心血管系统改变:甲减患者常出现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及血压偏低等心血管系统症状。由于甲状腺激素对心脏的直接刺激作用减弱,患者可能出现气短或胸闷。4、皮肤与毛发改变:甲减患者皮肤常表现为干燥、粗糙及脱屑,毛发稀疏、易脱落。由于甲状腺激素不足,皮肤代谢减慢,汗腺和皮脂腺分泌减少,导致皮肤干燥。二、治疗:1、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适当增加体力活动以改善代谢状态。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提高基础代谢率,缓解乏力症状。2、饮食调理:建议患者摄入均衡饮食,适量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以改善便秘症状。对于碘缺乏引起的甲减,可适量增加含碘食物如海带、紫菜等,但需避免过量摄入以免加重甲状腺功能异常。3、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是甲减的核心治疗手段,常用药物为左旋甲状腺素。左旋甲状腺素的剂量需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及病情严重程度个体化调整。甲减患者应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同时,患者应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并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以确保药物剂量的准确性。
赵英帅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甲减最开始的症状
甲状腺功能减退是因甲状腺激素合成或分泌不足引发的全身性代谢减低综合征,其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畏寒、乏力、心率减慢及食欲减退等,这些症状与甲状腺激素对能量代谢、神经传导及器官功能的调控作用密切相关。1、畏寒:甲状腺激素通过激活细胞线粒体产热过程维持体温平衡。当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基础代谢率可降低,导致机体产热减少。患者会出现对冷刺激敏感,即使环境温度适宜也需额外保暖,冬季症状尤为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皮肤干燥、毛发稀疏,与汗腺及毛囊代谢受抑制有关。2、乏力:甲状腺激素可促进葡萄糖和脂肪分解供能。甲减时,ATP生成减少,肌肉细胞能量供应不足,导致骨骼肌收缩力下降。患者常感持续性疲劳,即使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日常活动如爬楼梯、家务劳动等会明显加重疲劳感,部分患者出现运动后肌肉酸痛,与乳酸代谢异常相关。3、心率减慢:甲状腺激素通过β肾上腺素能受体增强心肌收缩力并加快窦房结起搏频率。甲减时,心肌细胞β受体密度下降,导致心输出量减少。患者静息心率常低于60次/分,可伴有心悸、气短,活动后尤为明显。严重者可出现心包积液,进一步影响心脏功能。4、食欲减退: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及消化酶分泌。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胃排空时间延长,肠蠕动频率降低,患者表现为食欲下降、进食量减少,常伴腹胀、便秘。部分患者因代谢减慢出现体重增加,与热量消耗减少及水钠潴留有关。对于出现上述症状者,建议尽早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及游离甲状腺素水平。确诊后可能需要遵医嘱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劳累。另外,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以预防黏液性水肿、心包积液等并发症。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孕期甲状腺功能异常对胎儿有什么影响
孕期甲状腺功能异常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即甲减和甲状腺功能亢进即甲亢,可能导致胎儿发育迟缓、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早产流产等后果。备孕女性应在孕前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甲状腺疾病。1、胎儿发育迟缓:甲状腺激素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孕期甲减会使孕妇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不足,影响胎儿细胞的代谢和增殖,导致胎儿生长缓慢,出现胎儿体重偏低、身长增长滞后等发育迟缓的表现。而甲亢时,孕妇处于高代谢状态,营养物质消耗过多,也可能导致胎儿获得的营养不足,进而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2、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在胎儿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甲状腺激素起着关键作用。孕早期胎儿的甲状腺尚未发育完全,其甲状腺激素主要依赖母体供应。若孕妇甲减,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影响胎儿大脑和神经细胞的分化、增殖以及髓鞘形成,增加胎儿智力发育障碍、认知能力低下、听力及语言障碍等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风险。严重时,可能导致胎儿出生后患有先天性呆小症,表现为智力迟钝、身材矮小、面容呆滞等。3、早产流产: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影响孕妇体内的激素平衡和内环境稳定。甲减可能使子宫平滑肌收缩能力减弱,胎盘血流灌注不足,增加流产的风险;而甲亢则可能导致孕妇交感神经兴奋,子宫收缩增强,容易引发早产。一旦确诊甲状腺功能异常,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确保孕期母婴健康。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孕期便秘使劲拉会影响胎儿吗
孕期便秘使劲拉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孕妇在怀孕期间容易出现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等情况,而过度用力排便可能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孕期便秘的原因多样,孕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孕激素水平升高,会使肠道平滑肌松弛,蠕动减慢,导致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水分被过度吸收,从而引起便秘。增大的子宫压迫肠道,也会阻碍粪便排出。此外,孕期活动量减少、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等,都可能加重便秘情况。当孕妇用力排便时,腹压会急剧升高,这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过高的腹压可能会导致子宫收缩,若子宫收缩频繁且强烈,可能增加流产、早产的风险,尤其在孕早期和孕晚期,这种风险相对更高。同时,腹压变化还可能影响子宫内胎儿的血液供应,短暂的血液供应减少虽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但长期或频繁出现,可能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针对孕期便秘,处理方法有多种。首先从饮食方面调整,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如菠菜、芹菜等,以及水果,像苹果、香蕉等,这些食物中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软化粪便。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饮用足够的水,有助于粪便排出。若饮食调整效果不佳,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使肠道内渗透压升高,保留水分,促进排便;也可使用开塞露,通过润滑肠道、刺激肠壁来促进排便,但该药物不宜长期使用。孕期要预防便秘,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每天固定时间尝试排便,即使没有便意,也可在马桶上坐几分钟,培养排便反射。适当增加活动量,如散步、孕妇瑜伽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避免久坐久卧,保持适量运动。如果便秘情况严重或伴有腹痛、阴道出血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