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总忘事儿该咋办?小心有可能是“老年性痴呆”

高平 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忘记某件事,生活中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但是频繁忘记事儿,绝对不能轻易忽视,特别是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一个典型的例子可见,著名演员李雪健在北京卫视的热播剧《嘿,老头》中饰演了一位阿尔茨海默症(又称老年性痴呆)的老人,找不到回家的路,发病时甚至连儿子也不记得。

  阿尔茨海默病是潜移默化发生的,通常当人们意识到老人“不对劲儿”时往往已经进入痴呆中晚期,所以早期发现至关重要。此病早期是有一些征兆的,如发现下列变化,而且频繁出现时,就应该尽早就医。

  1.近事遗忘

  忘记最近发生的事,刚说完就忘,一件事反复多次询问,问完又忘,经提醒仍想不起来。有一位老人吃完饭不敢洗碗,因为“洗完碗就不记得是否吃过饭”。烧菜多次放盐或做完饭忘记关煤气。但他们对几十年前的往事反而记忆犹新。

  2.学习新知识能力减退

  学完就忘,忘得比学得快,因此很多老人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例如不会使用手机、微波炉、电饭煲等。

  3.语言表达困难

  忘记简单的词语,说的话或写的句子让人无法理解。

  4.时间、地点概念含混不清

  搞不清年月日、星期几,分不清季节,烈日下穿着棉袄、寒冬时穿着薄衣。出门分不清方向,在家附近就有陌生感,外出迷路。

  5.东西摆放错乱

  频繁出现,并且错得离谱。例如:将电熨斗放在冰箱,将喜欢的水果放在洗衣机里等。有的老人喜欢藏匿物品,东挪西放,事后又忘记放在哪儿了,因此常常到处在家翻找东西。

  6.性格、情绪改变,行为异常

  过去待人热情的人变得冷漠,执拗、不同情理,情绪大起大落、喜怒无常,常常做出过激行为,克制能力差、口不择言、易冲动、甚至骂人、打人,或变得沉默寡言。疑心重,有的老人总怀疑老伴儿有外遇。另有老人自己将工资卡藏起来,事后找不着,总疑心儿媳偷了,由此发生家庭矛盾。

  7.判断力和警觉性变差

  听信广告宣传花重金买大量的药品,讲私密告诉外人,借钱给陌生人。有一位患者听信小贩的蛊惑,每天买一只乌龟回家,由于买得太多家里无处可放,乌龟互相挤压而死,家人劝阻无效,仍继续每天购买。

  最后教您10招,让你留住记忆、保持思维敏捷,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

  1.坚持运动:提倡每天走路,至少一万步,并要坚持。

  2.勤用脑:学习是保持年轻的秘诀,例如学习新的乐器,多玩益智游戏,学习一门新的外语。

  3.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加新的爱好:哲人多长寿,抑郁与阿尔茨海默病(简称AD)密切相关,是危险因素之一。多些爱好,避免宅家里看电视,看电视过多也与AD有关,增加患病风险。

  4.多参加社交:多交朋友,参加同学、老乡、战友聚会。

  5.预防心脑血管,心脑血管病会诱发,或者加重AD的发生。

  6.地中海饮食:指蔬菜水果、鱼类、五谷杂娘、豆类和橄榄油为主的饮食风格。蔬菜所占比重较大,深海鱼类,少吃白肉、红肉,辅以坚果,加上红酒,红酒中的藜芦酵对AD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7.适量补充叶酸、适量饮用咖啡。

  8.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大脑代谢废物。

  9.戒烟。

  10.避免头部外伤。

分享:高平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神经内科

2016-06-02 09:19:09浏览4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赖迪生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肺心病症状表现
肺心病即肺源性心脏病,是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或功能改变的疾病。其症状主要涵盖呼吸系统症状、心脏相关症状以及全身性症状等方面。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但要避免过度劳累。1、呼吸系统症状:肺心病患者常存在长期的基础肺部疾病,呼吸系统症状较为突出。咳嗽是早期常见症状,多在晨起或夜间加重,随病情进展,咳嗽频率和程度会增加。咳痰也较为普遍,痰液性状会因病情变化,在稳定期多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痰,当合并感染时,痰液变为黄色脓性且量增多。2、心脏相关症状:随着肺动脉高压的发展,心脏负荷加重,逐渐出现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自觉心跳异常,可伴有心慌、心前区不适。由于右心衰竭导致体循环淤血,会出现下肢水肿,按压水肿部位会出现凹陷,且恢复缓慢。3、全身性症状:由于心肺功能受损,身体长期处于缺氧和代谢紊乱状态,患者会感到乏力,日常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容易疲劳。病情严重时,还可能出现精神症状,如头痛、失眠、烦躁不安、神志恍惚等,这是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影响了神经系统功能。若出现上述疑似肺心病的症状,务必及时就医。一旦确诊,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严格遵循医嘱。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因为感染会加重病情。要戒烟,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赖迪生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肺心病会有什么表现
肺心病是由于肺部疾病引起肺动脉高压,进而导致右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全身性症状等。1、呼吸系统症状:肺心病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初期为劳力性呼吸困难,随病情进展可发展为静息性呼吸困难。此外,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痰液多为白色黏液性或脓性,严重时可出现咯血。部分患者可出现胸痛,多与肺动脉高压或胸膜受累有关。2、心血管系统症状:肺心病患者常出现心悸、气短等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发展为静息时心悸、气短。严重时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等体循环淤血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下肢水肿,初期为踝部水肿,随病情进展可发展为全身性水肿。此外,患者可出现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房颤等。3、全身性症状:肺心病患者常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性症状,与慢性缺氧和右心功能不全相关。部分患者可出现体重下降,与慢性消耗和食欲减退相关。此外,患者可出现发绀,多见于口唇、甲床等部位,反映慢性缺氧状态。对于肺心病患者,建议定期进行肺功能、心脏超声等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预防呼吸道感染,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在饮食上,应遵循低盐、低脂、高蛋白的原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肺心病和肺气肿怎么治
肺心病通常是指肺源性心脏病,其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氧疗、控制心力衰竭等,而肺气肿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机械通气、手术治疗。如果患有或怀疑患有肺源性心脏病、肺气肿,应及时就医,进行胸部X线、肺功能检查、心脏超声等项目检查以明确病情。一、肺源性心脏病治疗:1、药物治疗:抗感染药物在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至关重要,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药物,用于控制呼吸道感染,减少因感染诱发的心肺功能恶化。支气管扩张剂可缓解气道痉挛,改善通气功能,常用沙丁胺醇、氨茶碱等,帮助患者排出痰液,减轻呼吸困难症状。2、氧疗:长期家庭氧疗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十分必要,可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机体缺氧状态,改善心肺功能。一般采用低流量吸氧,持续吸氧时间每天不少于15小时,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延缓病情进展。3、控制心力衰竭:对于出现心力衰竭的肺源性心脏病,可遵医嘱使用利尿剂呋塞米,减轻心脏的前负荷,消除水肿;强心药物地高辛,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泵血功能,但使用时需密切监测。二、肺气肿的治疗:1、药物治疗:支气管舒张剂是肺气肿治疗的常用药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异丙托溴铵、沙美特罗等药物可舒张气道平滑肌,缓解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在病情较重或急性加重期联合支气管舒张剂使用,能减轻气道炎症反应。2、机械通气:对于病情严重、氧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帮助患者呼吸,减轻肺水肿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改善气体交换。3、手术治疗:对于严重肺气肿患者,肺减容术可切除部分过度膨胀的肺组织,减少肺容积,降低肺内压力,改善呼吸功能。肺移植手术是终末期肺气肿的一种治疗选择,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手术风险高且供体资源有限。日常应戒烟,避免吸入二手烟,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流感季节可接种流感疫苗。加强营养,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坚持呼吸康复训练,根据自身情况适度运动。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赖迪生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治疗肺心病有什么方法
肺心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手术治疗。这些治疗方法旨在缓解症状、改善心肺功能,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药物治疗:肺心病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抗感染药物如阿莫西林胶囊等,是控制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感染的关键。此外,对于肺动脉高压和心力衰竭的患者,可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以减轻心脏负担,缓解水肿症状。正性肌力药如地高辛等,可用于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输出量,但需注意监测药物浓度,防止中毒。对于伴有支气管痉挛的患者,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等,以改善通气功能。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在肺心病的治疗中起着辅助作用。呼吸训练、胸部物理治疗和运动疗法是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呼吸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呼吸技巧,减轻呼吸困难;胸部物理治疗则有助于排痰,改善肺部通气;运动疗法通过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些物理治疗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3、手术治疗:对于部分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肺心病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选择。常见的手术包括肺减容术、肺移植等。这些手术旨在改善肺部功能,减轻心脏负担,从而缓解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并提高生活质量。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预防呼吸道感染。若出现不适症状加重或病情变化,应及时就医并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