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上海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诊疗 > 快讯·上海

哪些“凶手” 放倒了“老炮儿”?

举报/反馈
2016-01-27 09:30:14上海第九人民医院

  从元旦开始,电影《老炮儿》火了!在冯小刚的精彩演绎下,观众对电影中的“老北京”六爷印象深刻。我们一方面为六爷的恪守道义、捍卫尊严而感动,另一方面却也为他最终倒在结冰的湖上而扼腕。

  很明显,六爷是因为心血管问题而倒下的,这从他痛苦地手捂左胸可得知。但电影中,按照六爷的说话,他才“年过半百”,还不能算老人,却为什么早早倒下了?看着六爷的生活点滴,不难发现,把六爷“放倒”的“凶手”可有不少,而始作俑者正是六爷本人对健康的不重视。前车之鉴,后者之师。本报特别采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心血管病专家王长谦教授,从六爷的致病因素谈起,让大家提高警惕,尤其是中老年人:如果要向六爷那样不服老,就得对他的那些不良习惯“敬而远之”。

  “凶手”一  烟不离手

  《老炮儿》引起了社会热议,吸烟镜头众多就是其中最明显的焦点之一。为此,就在不久前,北京控烟协会还发出一封公开信,指责影片滥用吸烟镜头,要求影片方道歉,并在片头加播“吸烟有害健康,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字幕。

  《老炮儿》中充斥着吸烟镜头,据统计,138分钟的影片中,点烟、吸烟、递烟的涉烟镜头在28个场景的102个镜头中出现,平均每1分多钟就出现一次。即使不管电影是否违反了广电总局的相关规定,从健康角度而言,这无疑于慢性自杀。而影片出品方则回应称,《老炮儿》并没有鼓励大家抽烟,电影只是从艺术角度还原百姓的真实生活。真实生活中,是不是这样呢?

  日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2015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我国烟草流行依然严峻,我国人群吸烟率与5年前相比没有显著变化,为27.7%。其中,男性吸烟率为52.1%,女性为2.7%。由于人口总数增长,根据当前吸烟率推算,中国现在的吸烟人数比,5年前增长1500万,已达3.16亿。吸烟者每天平均吸烟15.2支,与5年前相比,增加了1支。

  这份调查同时表明,5年间,公众对各类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室内全面禁烟有很高的支持度,但公众对吸烟危害的认识没有提高,知晓吸烟导致肺癌的比例接近80%,但知晓吸烟导致其他疾病如卒中、心肌梗塞和勃起障碍的比例分别只有31.0%、42.6%和19.7%。

  这正好对应了电影中六爷的问题。尽管他知道自己心脏不好,但依然一支接着一支地抽烟,完全没有顾忌;而在另一个细节中,六爷与他的红颜知己原本要“激情”一番,却忽然“不行了”,虽然六爷说是因为“思想开小差”的缘故,但其中也有因为长期吸烟导致“不行”的可能。

  烟草的烟雾中至少含有3种危险的化学物质: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其中,焦油是由好几种物质混合成的物质,在肺中会浓缩成一种黏性物质;尼古丁是一种会使人成瘾的药物,由肺部吸收,主要是对神经系统发生作用;而一氧化碳会减低红血球将氧输送到全身去的能力。据统计,一个每天吸15至20支香烟的人,患肺癌、口腔癌喉癌的概率,要比不吸烟的人大14倍;患食道癌的概率要比不吸烟的人大4倍;死于膀胱癌的概率,要比不吸烟的人大2倍。同时,吸烟会引起全身循环系统障碍,其中也包括勃起功能障碍。有研究显示,每天吸烟超过20支,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比不吸烟的人高60%。

  王长谦教授介绍,吸烟对心脏和动脉血管的损害是巨大的。尼古丁能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吸烟及烟草中所含的一氧化碳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从而阻塞血管,这是造成心脏疾病的重要原因。大量吸烟的人,死于心脏病的概率要比不吸烟的人大2倍;心脏病发作时,其致死的概率也比不吸烟者要高得多。

  “凶手”二  酒不离口

  除了“烟不离手”,电影中的六爷还“酒不离口”,而且专爱喝那高浓度的白酒。从电影中看到,六爷常常用枸杞和橘子皮来泡药酒喝,喝起酒来不仅是一杯杯一饮而尽,而且还会对就酒瓶“吹喇叭”,甚至因为饮酒过量而导致酒精中毒,被送往医院急救。

  中国保健协会、中华医学会等曾联合发布《中国民众健康饮酒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显示,我国酒民超过5亿,目前我国男女饮酒比率分别高达84.1%和29.3%。而在饮酒人群中,65%的人属于“不健康饮酒”,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饮酒过量。报告指出,在正常情况下,男性每日摄入的纯酒精量不超过20克-40克。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男性安全饮酒的限度是每天不超过20克酒精;美国国家酒精滥用与酒中毒研究所的标准是男性每日纯酒精的摄入量不超过40克;而我国现行的标准是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15克。

  但目前我国饮酒人群平均单次饮酒量为2.7两(以38度酒为标准),折算为纯酒精41.04克,超出了国际安全饮用标准,也超出了我国现行的安全饮用标准。

  目前酒精对于肝脏、心脏、大脑等器官的损伤是非常明确的。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化学名叫“乙醇”。乙醇进入人体,能产生多方面的破坏作用。有研究显示,血液中的乙醇浓度达0.05%时,酒精的作用就会显露,饮酒者会出现兴奋感;当血中乙醇浓度达0.1%时,人会失去自制能力;如达0.2%时,已到了酩酊大醉的地步;达到0.4%时,人就可失去知觉、昏迷不醒甚至有生命危险。

  “酒精对人的损害,最重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它使神经系统从兴奋到高度的抑制,严重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慢性酒精中毒对身体有多方面的损害,导致多发性神经炎、心肌病变、脑病变、造血功能障碍、胰腺炎、胃炎和溃疡病等,还可使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升高。”王长谦教授说,“人们可能知道饮酒能成瘾,导致中毒性脑病、酒精性肝病,但是对于酒精对心脏的毒性作用知之甚少。事实上,目前饮酒是我国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饮酒引起的扩张型心肌病又称酒精性心肌病,目前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如果不及时发现并戒酒和治疗,就会发展至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

  那么,酒精是如何伤害心脏的?“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和醋酸盐可直接毒害心肌。此外,饮酒导致利尿作用等原因,可致使维生素B1、矿物质硒,以及镁、磷、钾等电解质缺乏,这会加重酒精对心肌功能的影响。此外,心肌细胞是构成心脏的基本单位,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饮酒会致心肌细胞和心肌间质纤维化,使得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王长谦教授表示,“研究发现,大约半数的无症状的重度饮酒者经超声心动图证实有左心室肥大,舒张功能减低。

  多达30%的无症状的长期饮酒者有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如果持续大量饮酒,有些人将会发展为酒精性心肌病,出现心脏扩大、心力衰竭,表现为心悸、憋气和心律失常等。我国酒精性心肌病的诊断标准是:有大量饮酒史(约合纯酒精125毫升,即每日啤酒4瓶或白酒150克)持续10年以上,具有心力衰竭的表现,如能排除其他原因的心脏病,即应考虑酒精性心肌病的诊断。”

  那么,对于心血管病患者来说,到底能不能饮酒?王长谦教授表示,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来讲,健康人群可少量适当饮酒,但绝对不能过量(小于15克/天),更不能酗酒;已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人群则尽量不要饮酒,如果实在忍不住,尤其是逢年过节需要和亲戚朋友喝上几杯,也需要注意,最好能事先咨询医生,征得医生的同意,并且根据医生的建议酌量饮酒。

  “凶手”三  讳疾忌医

  虽然电影中,六爷的红颜知己“话匣子”屡次提醒他:“就你那个破心脏……”可见他的心脏问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但六爷就是从没把它放在心上。

  在电影中,他因为心梗而突然倒地,被送医院急救时,医生告诉他:已经有两根血管堵上了,需要“搭桥”。而第二次因为酒精中毒被送到医院时,他的病情迅速恶化,医生告诉他:三根血管都堵上了,必须马上手术。但此时,六爷还是能拖则拖,希望保守药物治疗,并对儿子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能不手术就不手术。”

  对此,王长谦教授介绍,心梗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另外,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对于心肌梗死患者,送入院后需要做冠脉造影检查,根据血管堵塞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要做冠脉支架或冠脉搭桥手术。

  电影中,六爷的“三根血管”应该指的是心脏的三根主血管,一旦出现堵塞,这是非常严重的情况。“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与梗死面积的大小、并发症及治疗有很大的关系。死亡大多发生在第一周内,尤其1~2小时内,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到达医院前死于室颤。住院后死亡原因除严重心律失常外,还包括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脏破裂等。”王长谦教授表示。而最后,六爷倒在结冰的湖上,估计就是其中的一种情况。

  “我们要了解,并且能识别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才能给予及时处理。心肌梗死患者约70%有先兆症状,主要表现为既往无心绞痛的患者突然发生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的患者发作突然明显加重,或无诱因自发发作;心绞痛性质较以往发生改变、时间延长,使用硝酸甘油不易缓解;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或明显心动过缓或过速;心绞痛发作时伴气短、呼吸困难;冠心病患者或老年人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或晕厥等情况。

  这时,都应想到心肌梗死的可能性。”王长谦教授说,“这些症状一旦发生,必须认真对待,患者首先应卧床,保持安静,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可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喷雾吸入硝酸甘油,若不缓解,5分钟后可再含服一片。心绞痛缓解后,立即去医院就诊。若胸痛20分钟不缓解或严重胸痛伴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晕厥,应呼叫救护车送往医院。”

  电影中,六爷虽然刚强,但对于住院、手术却抗拒。一方面,他是没有认识到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性,另一方面也有患者普遍存在的讳疾忌医的心态。对此,王长谦教授说:“临床上,我们遇见不少患者会走极端:要么一点点不适就马上要求做各种检查,生怕自己得了重病而惶惶不可终日;要么就是无论什么病都能拖则拖,不愿意治疗,即使被家属逼着来医院,也是消极抵抗,不遵医嘱。这都不对。要知道,如今医疗技术飞速发展,对于心血管疾病,只要及早发现、及时诊断、早期治疗,就能取得较好的预后。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药物保守治疗或支架或搭桥手术等,患者应以科学态度来面对疾病、面对医学,积极听从医生安排,这样也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生活质量。”

  “凶手”四  饮食不当

  作为心血管病患者,电影中的六爷却是毫不忌口。几个镜头中,就能看出他的饮食并不健康:早餐,跟朋友几个在路边小摊吃油条;晚上,又常呼朋唤友吃火锅;还有宵夜,伴随白酒的也是高油高盐的小菜;去看望儿子时买了一大盒糕点,也可以看出平时没少吃那些高热量的点心;常常不吃饭,下个面条就凑合了一顿,等等。

  对此,王长谦教授表示,上了年纪的人,本就应注意饮食规律、清淡,注重一天三餐的营养合理搭配,跟别说心血管病患者了。油条等油炸类食物几乎不含什么营养物质;火锅的高嘌呤、高胆固醇更是害大于利;而不少酥皮点心中往往含较高脂肪,而且多是饱和脂肪,也应少吃为妙;对于盐多的菜肴,心血管病患者也要敬而远之,普通人每日摄入食盐不应超过6克,有心脏病的人更要限制钠的摄入,同时要避免饮食过饱。

  “不少心肌梗死病例都发生在暴饮暴食之后。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王长谦教授说,“所以,预防心血管病发生或复发,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

  如果已经发生过心肌梗死,饮食上更要当心,出院后几天里一般应该低脂饮食,避免高热量的食物摄入,更不能饮酒和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每天应少吃多餐,可以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等到逐步恢复至可以活动时,再逐渐增加食物,但也不要盲目进补,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让心脏和身体的负担加重。”

  王长谦教授表示,心血管疾病一般都与动脉硬化有关,高脂饮食、缺乏膳食纤维、盐的摄入过高等饮食因素占很大的比例。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合理膳食十分重要。他说:“我们可以通过食补来保护心脏,比如玉米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有助于人体脂肪及胆固醇的正常代谢,可以减少胆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积,从而软化动脉血管;番茄的各种维生素含量很高,可提高机体氧化能力,保护血管弹性,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苹果富含多糖果酸及黄酮类化合物、钾及维生素E和C等营养成分,可使积蓄体内的脂肪分解,对推迟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作有明显作用;海带中含有丰富的岩藻多糖、昆布素,既能防止血栓又能降胆固醇、脂蛋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茶叶含有茶多酚,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血脂,缓解血液高凝状态,经常饮茶可以软化动脉血管;大蒜含挥发性辣素,可消除积存在血管中的脂肪,有明显降脂作用;

  洋葱含有一种能使血管扩张的前列腺素A,它能舒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减少血管的压力;茄子含丰富的维生素P,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有软化血管的作用,还可增强血管的弹性,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对防止小血管出血有一定的作用。”

  可能还有这些“凶手”

  除了以上这些原因之外,王长谦教授认为,心血管病发生的生活方式相关高危因素还有以下这些,也能从六爷身上找到。

  剧烈运动

  影片结尾,六爷在天蒙蒙亮时就从家里骑自行车出发,需要在早上8点前赶到颐和园后边的野湖“茬架”。据在北京居住的人士指出,六爷住的地方在后海,到颐和园有十几公里的路程,而且路途中他还要追赶鸵鸟,预计他骑车的最高时速可达30公里/小时。虽然缺乏运动是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之一,大家都了解生命在于运动,六爷也常常溜冰,但要知道,突然剧烈运动对于心血管病患者来说也是大忌,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如果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就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缺血,进而心力衰竭,也可诱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不重保暖

  电影中,六爷跟人“约架”,老是选在清早,要知道,一年四季之中,寒冷的冬季最容易发生心肌梗死,尤其是在一天之中温度最低的早上。除了生物钟因素外,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心血管病患者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老年如果早锻炼,不要太早出门,而出门时最好戴上帽子、围巾、手套等,做好保暖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  孤独伤身  尽管六爷不认老,但无可否认的是,他正迈向花甲之年。而随着年龄增长,因与儿子不睦而孤身一人的他,在电影中留下了一个个孤独的身影:一个人遛鸟、一个人溜冰、一个人借钱,乃至最后孤身一人前赴“决战”。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研究证实,孤独会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带来双重打击,尤其使人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美国一项涉及30万人的研究显示,孤独的人与社交活跃的人相比,患心脏病和卒中的可能性更高,死于心脏病和卒中的概率也比正常人为高。孤独的人睡眠不好,衰老得快;孤独感会增加人体压力激素皮质醇的分泌,削弱人体免疫系统。

  性格执拗

  电影中,六爷是个死要面子的人,性格固执、不知变通,而且容易激动和被激怒。这也是心血管疾病的不良因素。美国心脏病专家经过长期观察研究发现,大多数心脏病患者个性好强、固执急躁、好冲动、竞争性过强、人际关系紧张、常有时间紧迫感,专家对这种特征称为“A型行为类型”,亦称“A型性格”。这种人的血中肾上腺素含量较高,因此容易发生冠心病。

  这种人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独断专行、锋芒毕露、易激动、爱生气、内心不快立即爆发、解决问题也果断迅速;另一种类型比较内向,虽然也很易激动,性情也很急躁,但往往强制自己的感情,即使内心不满,也不表现出来,常有一种无法表现的愤怒和被压抑的心情。后者较前者血中肾上腺素的含量更高,比前者更易患冠心病,病变发展也较快。研究证明,这类性格的人,胆固醇一般较高,凝血时间也缩短,血管中红细胞流动缓慢。这都是促使冠心病、心绞痛乃至心肌梗塞的因素。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