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白露后进入“多事之秋” 要防燥防腹泻

  “白露”标志着炎热的夏天将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此时,进入中医秋季养生的“中秋”时期(注:中医将秋季分为初秋、中秋和晚秋),其特点是中秋炎热,气候干燥。白露后,在衣食住行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广州市南沙中心医院)中医科邓聪副主任医师为大家盘点一番。

  白露后防燥防腹泻

  进入白露,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同时,许多旧病,如慢性肺病、胃病骨关节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也易复发,故被称为“多事之秋”。尤其是抵抗力不佳的中老年人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护,以免早晚低温下外周血管收缩,诱发血压升高等心脑血管疾病。

白露后进入“多事之秋” 要防燥防腹泻

  白露节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人们常感觉很“干”,出现口鼻干燥、嘴唇干裂、咽燥干咳、皮肤紧巴巴、大便秘结等“秋燥”症状,严重的还会鼻出血、皮肤皲裂脱屑、肛裂等,老年人尤其多发。此时要注意防燥,室内保持一定湿度,合理补充水分,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并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适当多吃润燥滋阴的食材。

  同时,由于白露时节,空气湿度相对小,浮尘微粒相对多,造成过敏原增加,是过敏性鼻炎、哮喘和秋季花粉症等的高发季节。此时,过敏体质的人群要做好积极的预防,注意避开花粉、尘螨、动物皮毛、虾蟹等过敏原,加强身体锻炼,早晚不要受凉。

  另外,古语云:“白露身不露,着凉易泻肚”,白露节气极易发生急性胃肠炎,出现胃痛、腹痛、呕吐、腹泻等,这多因脾胃受寒引起的。所以,白露要防脾胃受寒,衣着以“不露”为原则,不可赤膊贪凉,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并少吃生冷食物。

  白露后可适度进行秋冻锻炼

  白露后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较大,早晚应注意适时添衣,避免受凉,尤其是年老体弱之人。但添衣不宜太多太快,以自身感觉不寒为宜,可有意识地让身体冻一冻。“秋冻”使人体适当接受耐寒训练,可提高机体抵抗力,对安度冬季有益。想增强体质,网友不防从白露开始坚持早晚用冷水洗脸、洗手、漱口。

  白露时节过后,日照减少,叶落风起,所谓“秋风秋雨愁煞人”,很容易让人出现消沉的情绪。中医认为,肺应秋,在志为悲,容易产生“悲秋”。因此,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以适应秋天平容之气。同时,应适当调整起居时间,早睡早起。早点睡觉,可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点起床,可以使体内的阳气更加舒畅。

  白露时早晚天气变得凉爽,与闷热的夏季相比更适合运动,运动量及强度可适当比夏天增加,但不能出汗太多,或过度疲倦。此时,可选择慢跑、爬山、踢毽子、太极拳等方式进行运动。其中,最适宜的运动莫过于登山了,在晴朗的日子里,登高望远,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使自己身心愉悦,心旷神怡,即锻炼了身体,又排解了秋愁。

  饮食上注重清热生津、养阴润肺

  白露节气,天气将开始变得更加的干燥,燥邪伤人,耗伤津液,很容易让人出现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预防“秋燥”现在是刻不容缓,因此,“润其燥”是白露节气的养生大法。饮食原则宜清热生津、养阴润肺。可多食富含维生素类食材,如胡萝卜、秋梨、芝麻、木耳、广柑、柿子等。秋藕、莲子、菱角、甘蔗等当季食材也是不错的选择,有生津、清除燥热的作用。药膳方面以润肺化痰为宜,可适当选用如银耳、百合、银杏、麦冬、川贝、沙参、玉竹、杏仁等,并可酌情配合一些益气滋阴的中药,如人参、西洋参、石斛等。

  白露时节,还比较炎热,一般不必大补,即使身体虚弱,需要服用补药,也最好选用平补之品。所谓“平补”,主要指“补而不峻”、“不燥不腻”。如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可服食莲子、芡实、山药、扁豆、红枣等,这些食材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并都具有健补脾胃的功效。(通讯员:陈瑶璇)

2015-09-08 11:17:17浏览4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