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经前腹痛难忍怎么回事?或是卵巢黄体破裂作祟

林惠芳 儿童保健科 住院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三级甲等

  小梅是个健康、活泼的女孩子,喜欢运动,一天傍晚,她跟朋友打完球后,突然觉得右下腹剧烈的疼痛,她以为是刚才运动太剧烈了,稍微休息一下就会好的。没想到过了一会,疼痛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加厉害了,整个肚子都痛了起来,而且总有想要大便的感觉。看她痛得那么难受,朋友赶紧把她送到医院,原来小梅这突发的下腹剧痛竟是卵巢黄体破裂所致,医生说,所幸送来得及时,如果延误治疗,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

经前腹痛难忍怎么回事?或是卵巢黄体破裂作祟

(经前腹痛难忍怎么回事?或是卵巢黄体破裂作祟)

  卵巢黄体太脆弱 高压下容易破裂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妇科和秀魁主任医师介绍说:“卵巢黄体破裂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我们所说的卵巢黄体,是指育龄女性每个月都会有一个成熟的卵子排出,当卵子排出后,排卵处就会形成黄体,这个黄体的作用可大了,它能分泌女性雌孕激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女性荷尔蒙,维持女性的生理周期如定期月经来潮,一旦受孕,该黄体会变成妊娠黄体,继续分泌女性雌孕激素维持妊娠,保护胚胎。”可见,卵巢黄体破裂多发生于有排卵的女性,也就是育龄期女性,其发病与月经周期有一定的关系,即排卵后到月经前期,也称月经周期的黄体阶段,多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20-27天。

  卵巢黄体发生破裂是因为,黄体在发育过程中血管增生活跃,而黄体质非常脆、缺乏弹性,容易出现血管破裂出血导致黄体内的压力增加,进而破裂、出血,如果女性本身凝血机制不好,容易出血,也可出现黄体自发破裂。在外力的作用下,如重力劳动、剧烈运动、用力咳嗽、受到撞击等,或是猛烈的性生活使女性下腹部受到强烈撞击时,或者盆腔炎症导致卵巢子宫充血等情况都可致使卵巢黄体发生破裂。

  卵巢黄体破裂会有什么表现呢?和秀魁回答到,破裂后黄体内积液和血液溢出到腹腔,使腹膜受到刺激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多以一侧下腹部的突发疼痛为首发症状,如果出血量少并能自行止血,疼痛就会慢慢减轻直至消失。但如果出血量较多,血管破损处无法自愈,则患者腹痛持续加剧、范围逐渐扩大,部分患者还可伴有恶心、呕吐、肛门坠胀、尿频等不适症状,更严重还可出现休克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黄体破裂与宫外孕 别傻傻分不清

  卵巢黄体破裂与宫外孕等其他妇科急腹症的症状很相似,容易造成误诊,我们如何才能及早发现以避免悲剧的发生呢?和秀魁提醒,如果女性在月经周期的第20-27天,特别是经前一周左右的时间,突发下腹部剧痛,且疼痛持久加剧,并伴有肛门坠胀、总有便意等症状时,则应高度警惕,切勿存有侥幸心理,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在综合病史、体格检查、超声和HCG等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下,可以较好地诊断,并排除其他疾病。

  “一旦确诊为卵巢黄体破裂后,对于出血不多、症状轻微的患者,一般可通过保守治疗即可,但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及超声和血色素的检查结果,而对于出血较多、生命体征不稳定及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则应尽早手术,以免延误了治疗。”和秀魁说。

  最后,专家还提醒广大女性朋友,曾患过卵巢黄体破裂的女性再次发生破裂的几率增高,为了避免再次卵巢黄体破裂,这些女性朋友在月经周期后期需注意自我保护,尽量避免剧烈运动、重力劳动等。(通讯员:彭文斌 林惠芳)

2015-07-31 05:25:53浏览4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淋巴结炎症吃什么药效果好中医治疗
淋巴结炎症可遵医嘱通过服用阿莫西林、头孢克洛、阿奇霉素等药物治疗效果较好,中医治疗则包括中药内服、针刺、推拿等方法。若怀疑患有该疾病应及时就医,可进行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淋巴结超声等检查,以明确病情。一、治疗药物:1、阿莫西林:该药物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保护,进而破裂死亡,常用于治疗由敏感细菌引起的淋巴结炎症。2、头孢克洛:该药物为第二代头孢菌素,能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完整性,阻止细菌繁殖,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引起的淋巴结炎症有较好疗效。3、阿奇霉素:该药物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作用是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达到抗菌的目的,可用于治疗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导致的淋巴结炎症。二、中医治疗:1、中药内服: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和体质辩证用药。若为风热痰毒证,常用牛蒡解肌汤,其包含牛蒡子、薄荷等药材,可疏风清热、化痰消肿;若为肝郁痰火证,选用柴胡清肝汤,方中柴胡、黄芩等可疏肝清热、化痰散结。2、针刺:选取与淋巴结炎症部位相关的穴位,如颈部淋巴结炎症可选取风池、肩井等穴位。通过针刺穴位,调节人体经络气血的运行,起到疏通经络、消肿止痛的作用,帮助缓解淋巴结炎症症状。3、推拿:专业推拿医师通过特定手法,如按揉、推擦等,对相关穴位和经络进行刺激。例如对合谷穴、曲池穴等穴位进行按揉,促进气血流通,调节人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辅助治疗淋巴结炎症。日常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恢复。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减少病菌感染机会。如果淋巴结炎症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如出现高热、淋巴结迅速增大变硬等情况,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中医认为惊厥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中医认为惊厥可由非疾病因素如情志刺激、饮食不节等,以及疾病因素如外感温热病邪、痰热内扰、脾虚肝旺等引起。如果出现惊厥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脑电图、头颅CT或MRI等检查,以明确病因并及时治疗。一、非疾病因素:1、情志刺激:突然遭受惊吓、恐惧等强烈的情志刺激,可使人体气机逆乱,导致肝风内动,引发惊厥。日常应尽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受到强烈精神刺激。若因情志刺激出现不适,可寻求专业中医师帮助,通过中医情志疗法等进行调节。2、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生冷食物,或暴饮暴食,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常,水湿内生,聚湿生痰,痰浊蒙蔽清窍,引动肝风,从而出现惊厥。建议均衡饮食,避免食用过多刺激性食物。二、疾病因素:1、外感温热病邪:温热之邪侵袭人体,由表入里,热盛动风,出现高热、神昏、惊厥等症状。治疗以清热、凉肝、息风为主,可选用羚羊钩藤汤等中药方剂,具体用药需遵医嘱。若伴有高热,可配合物理降温。2、痰热内扰:体内痰热积聚,上扰心神,引动肝风,导致惊厥。治疗常采用清热化痰、息风止痉之法,可使用礞石滚痰丸等药物,具体药物选择及使用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3、脾虚肝旺:脾胃虚弱不能正常运化水谷,气血生化不足,肝木失于滋养,导致肝旺而化风,引发惊厥。可通过健脾平肝的方法治疗,如使用参苓白术散合天麻钩藤饮,需由中医师根据具体病情调配使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规律,避免过食生冷、油腻食物,如生鱼片、炸串等,多吃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减少情志刺激。如果患有慢性疾病,积极治疗,定期复查,防止病情发展引发惊厥。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中医治肝血管瘤能不能消失
中医治疗肝血管瘤主要是整体调理,通过中药改善循环、缓解症状,但难以让瘤体消失。因为肝血管瘤形成复杂,中药无法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且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患者不能仅靠中医。中医认为肝血管瘤的形成往往被归结为气滞、血瘀、湿热痰瘀互结、气血亏虚、正气不足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中医治疗肝血管瘤,主要遵循整体调理和辨证论治的原则,通过运用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功效的中药来进行调理。这些中药如柴胡、郁金、香附、丹参、赤芍、桃仁、红花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抑制瘤体的进一步生长,并可能缓解因肝血管瘤引起的胁肋部胀满、疼痛不适等症状。然而,需要明确的是,这些中药的作用主要是调理和辅助,而非直接针对瘤体本身进行消除。因为肝血管瘤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中医治疗往往难以直接作用于血管的病变部位,使其完全消失。此外,中医治疗的效果还受到患者个体差异、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时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肝血管瘤的治疗,不能单纯依赖中医方法,而应综合考虑各种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针对肝血管瘤的治疗,建议患者在就医时,应首先进行全面的医学检查,以明确瘤体的大小、位置、生长速度以及是否存在并发症等情况。对于较小的、无症状的肝血管瘤,可以选择定期观察,无需特殊治疗。对于较大、有症状或有恶变倾向的肝血管瘤,则可能需要采取手术、介入等西医治疗方法来更有效地处理问题。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肌炎中医能治好吗
对于部分病情较轻、病程较短,且对中医治疗敏感的肌炎患者,中医通过辨证论治,运用中药、针灸等手段,有较大可能达到临床治愈;然而,若肌炎病情严重、已造成严重肌肉损伤,或对中医治疗反应不佳,可能难以彻底治愈。在病情早期,当肌炎仅表现为肌肉轻度疼痛、乏力,尚未出现明显肌肉萎缩及严重脏器受累时,中医治疗具有独特优势。中医将肌炎归为痿证、痹证范畴,主要通过望、闻、问、切收集患者症状体征,进行辨证。若为湿热浸淫型,以清热利湿中药组方,如苍术、黄柏、薏苡仁等配伍,可有效清除体内湿热之邪,缓解肌肉酸痛。配合针灸治疗,选取足三里、三阴交、曲池等穴位,可疏通经络气血,促进肌肉血液循环,改善肌肉营养代谢。这类患者多数能在数月内症状明显改善,实现临床治愈,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能力。对于中晚期肌炎患者,肌肉损伤严重,出现大面积肌肉萎缩,甚至累及心脏、肺部等重要脏器,引发心肌炎、间质性肺炎等并发症时,中医治疗难度较大。此时,单纯中药调理难以快速修复已受损的肌肉纤维,逆转脏器功能损害。另外,部分患者体质特殊,对中药吸收不佳,或者病情复杂,证型不典型,中医辨证困难,可能导致治疗方案难以精准制定,在这些情况下,单纯依靠中医治疗往往难以彻底治愈肌炎。如果怀疑患有肌炎,如出现不明原因肌肉疼痛、乏力、运动耐力下降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通过肌酶谱、肌电图、肌肉活检等检查明确诊断。病情较轻者,可尝试中医治疗。若疗效不佳或病情加重,及时联合西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