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生活好了,我国百姓,尤其是老年人,对健康就特别上心,这自然是好事。但许多想法做法很不科学,与追求健康的本意相去甚远,甚至是南辕北辙。
有些人过于惜命,太在意身体的小小不适和细微变化。有句喻意颇深的调皮话:想害谁就送他个血压计。人体器官的活动是个变数、譬如心跳和血压,就随活动量大小,当时身体状态以及一天中时段不同而变动。如果一天到晚盯着仪器上显示的数字作自我诊断,势必要时喜时悲,战战兢兢,失去“心情愉悦”这一有利健康的核心要素。
过度医疗是当前的一个严重问题。医学上有条重要医疗原则:能不用药就不用药,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输液。我们常见的情形恰好相反。有的医生就爱多开药、开贵药,动不动就输液更是司空见惯。这里有医生的因素,但患者心甘情愿也是不争的事实。
此外,太多人对药和保健品的作用过于迷信,大病小病必吃药,同时吃各种药,药可以治病,保健品也有相似功效,岂不知这里也有相生相克的道理。有的药是某种病的“克星”,却是引发某种病的“灾星”。是药三分毒,保健品也一样,因服用不当或某种东西吸收过量而伤身的例子不胜枚举。有的老人听风就是雨,别人说吃红薯好,就上顿红薯接下顿红薯,后果可想而知。
上述种种谬误能够存在和流传,根本原因是百姓缺乏科学的健康素养。所谓健康素养,说白了就是顺其自然:正常饮食、适量运动、科学防病、正确治病。对健康养生持一种平常心态,不刻意追求,当然更不能放任自流。最近有人提出一个“健康公式”:60%营养十20%心情舒畅十20%运动=100%健康。在五花八门的养生秘诀中,这个方子看起来比较理性、科学,更温和、不极端。
关于科学素养,医疗专家廖新波认为应包含三个方面:认识力、判断力和阅读力。没有这种综合能力,就难免被不正确的养生观牵着鼻子走。
但要在全民中培养科学的健康素养,决非易事。这是个需要全民参与的世纪工程,教育应沿着人生的轨迹展开:家庭-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社会,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 蛇口老年病医学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 针灸科白班
副主任中医师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中医科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