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广州陆总开展全国首个“心梗救治日”义诊和宣教活动

  “胸痛胸闷,速打120;心肌梗死,速通血管”、“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2014年11月20日,这个本来平凡的日子如今成为全国首个“心梗救治日”。为普及大众的急救和预防知识,广州军区总医院于11月20日上午开展了大型义诊和宣传教育活动。广州军区总医院心血管专家向定成教授等知名专家参加了本次活动。

  急性心梗救治是一场生命与时间的较量

  我国每年有50万新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未经积极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平均死亡率为15%左右,积极治疗能使之降低至2%-3%,但合并休克心力衰竭者死亡率高。同时,半数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在住院前死亡的,大多数死亡发生在发病后1小时内,一般由心室纤颤引起。所以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是一场需要争分夺秒的生死较量,发病后3小时以内是最佳救治时间,6小时以内打通血管仍能挽救大量心肌,总体原则是越早越好。

  “急性心肌梗死最关键的就是要救治及时”,广州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张金霞指出,在心肌梗死发生后1小时开通血管,死亡率仅为1%。

  今年4月14日晚上8点多,广州军区总医院成功救治1名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广州市白云区44岁的唐先生。据唐先生介绍,今年4月14日晚上7点左右,正在办公室上班的他突发胸痛,胸痛持续约30分钟后,唐先生被老板送至附近社区卫生服务站,经医生初步诊断后怀疑为急性心肌梗死,随后社区医生迅速拨打120将唐先生送至广州军区总医院救治。广州军区总医院胸痛中心医生团队接诊确定唐先生为急性心肌梗死后,迅速他做了介入性治疗。从唐先生发病到成功实施介入性治疗,整个过程为1小时左右。“唐先生的成功救治,表明了抓紧时间的重要性;如今唐先生康复的非常好,也说明了患者在治疗期间依从性很重要。”唐先生的主治医生张金霞说道。

3

(张金霞医生与患者交流)

4

(阮云军医生给患者做检查)

  心梗急救首选介入治疗 公众应该摒除认知误区

  急性心肌梗死最关键的治疗手段就是尽早打通堵塞的血管,目前有三种方法:介入治疗、溶栓治疗和外科搭桥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俗称支架技术)是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主要措施,也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广州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易绍东指出,不少民众对“支架技术”的认知有失偏颇,网上也有一些“支架已经过时了,美国在30年前就淘汰不用了”的错误传言。认知不足和不科学、不准确信息的传播,也直接导致部分心梗患者在治疗过程,对医生建议的采用支架技术产生怀疑甚至是抵触。

  “介入治疗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只有当不能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急诊介入治疗时才考虑溶栓,打通血管的几率低于急诊介入治疗,且出血风险高。”易绍东表示,民众应该正确看待“支架技术”,不要因为自己的认知误区而耽误抢救和治疗。

  此外,易绍东还指出,从临床救治的情况看,心梗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一些中青年人也因为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而成为急性心梗的“生力军”。

  急性心梗救治有章可循 预防重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一旦怀疑或确认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患者和家属或者周围人该怎么做?在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发生?这些都是心梗患者和普通民众最为关注的问题。为了让广大民众更加了解心梗急救和预防的知识,广州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阮云军为大家进行了一场专题科普讲座。以下为讲座内容摘要:

1

(阮云军医生)

  急性心梗入院前自我急救:

  停止诱发胸痛的活动,原地休息、镇静

  若身边备有药物,应尽快嚼服阿司匹林300mg,或尽快舌下含服或喷雾硝酸甘油

  尽快拨打120或到医院就诊

  家属或目击者除了要帮助患者完成以上措施外,还应该在患者倒地后,将患者以仰卧体位摆放,需要时应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直至120到达。

  冠心病和心梗预防保健十六字方针:

  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平衡心态

  阮云军指出,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健康身体的基础,普通健康人群要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而冠心病和心梗患者还应该严格监测、控制血压、血脂等健康指标。(通讯员:曾顺香)

63
2014-11-20 19:39:32浏览58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