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胖不胖不能光看BMI 还须做体脂测试

  看上去身材匀称或苗条,称起来体重刚好,这些人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连旁人也通常认为他们身材保持得不错。可是,竟然通不过体脂测试,被判为“肥胖”!

  近日,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内分泌科用新引进的体脂测定仪为员工进行体脂检测,结果发现不少身材标准的员工体内脂肪含量超标,属“隐形肥胖”。该院内分泌科主任罗宏斌提醒,隐形肥胖也会导致与肥胖相关的疾病,需引起重视。

IMG_3427水印图

  专家简介:罗宏斌,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内科主任兼内分泌科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委员、广东省内分泌医师协会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州市劳动模范。主要研究方向: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防治、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参研过4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主持省市区科研项目13项,发表科研论文30多篇,合编医学专著6部,获得国家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项。

  出诊时间:周一、四上午、周三下午。

  BMI仅提供体重参考,不能反映脂肪分布

  182厘米的个头、体重75公斤、有着一身结实的肌肉,吴先生被同事们调侃“单位身材最标准的帅哥。”但是,医院体脂测试提示他,腹腰部脂肪超标,评估为“肥胖”一族。

  还有杨小姐,BMI指数(衡量肥胖和标准体重的重要指标)一直在正常范围,看起来身材纤瘦的她,一站上体脂测定仪,竟被机器无情地判断为体脂肪超标,骨骼肌、节段肌肉均低于标准,体脂百分比评估为“肥胖”,属隐形肥胖。杨小姐对此十分惊讶,以为自己挺健康,没想到却是肥胖。

  罗宏斌主任指出,一直以来,人们把BMI指数当成判断肥胖与否的金标准,往往只关注BMI[体重/身高(米)的平方]是否在标准范围(18.5-22.9)内。一旦BMI提示超重,就开始拼命减肥,却忽视了尽管BMI正常,但身体脂肪比例异常的隐形肥胖。也就是说,肌肉含量低,脂肪含量高。

  其实,BMI仅提供体重参考,不能正确反映体脂肪的分布以及是否超标。“要真正判断是否属于肥胖,需利用体脂仪的微电力测定体内的生物电阻抗,以推断测量者的脂肪含量和健康状况。隐形肥胖并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外观更看不出来,因此经常被忽视。”他表示,隐形肥胖可通过磁共振或CT检查来精准判断,但检查繁琐,价格昂贵,而体脂分析仪也可以快速准确的判定。

  同时他善意提醒,隐性肥胖实际上是身体发出的亚健康信号,尽管可能暂时没有引发不良的身体状况,但若任其发展,会诱发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病。“糖尿病与体脂过高有密切关系,血糖、体脂超标,会导致糖脂代谢疾病。”

  隐形肥胖脂肪集中腰部,白领学生是高发人群

  人的脂肪堆积可分为梨形肥胖和苹果形肥胖。其中,梨形肥胖指脂肪主要集中在臀部及大腿的位置;苹果形则是指腰身、腹部肥胖。

  罗宏斌主任指出,隐形肥胖也算是“肥胖”,这类人群多是腹部脂肪超标,属苹果形肥胖,过剩的脂肪会包围在心脏、肝脏、胰脏等重要器官周围,患心肺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危险性要比梨形肥胖大。“脂肪分布主要集中在腰腹部,也是隐形肥胖与肥胖的区别之一,如果一直忽略,很可能转变成真正的体型肥胖。”

    而造成人体脂肪增多,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基础代谢率降低,尤其是进入到更年期后,随着男性雄性激素减少,女性雌激素的减少,脂肪会在体内堆积,造成腹部肥胖;二是遗传因素;三为吃得多,动的少,体内多余的能量转化成了脂肪留存在体内。他表示,隐形肥胖在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的白领、学生群体中较为普遍。由于隐形肥胖的人外表看起来身材正常,因此大多数隐形肥胖者都没有“自己是不健康”的意识。

  隐形肥胖怎么办?为防止隐形肥胖进一步恶化,罗宏斌主任建议患者首先要改善生活方式,“分别从控制热量摄入和增加运动两方面双管齐下。应按照个人劳动强度合理控制饮食和能量摄入,同时养成长期、有规律的运动习惯,增加肌肉量。”同时,患者可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限制盐、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保证水、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充足供给。(通讯员:欧阳穗)

2014-09-22 01:58:46浏览9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