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患者认为,摄入果糖不会造成血糖大幅度升高,所以果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安全的,甚至是“健康、绿色食品”。对此,空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关小宏教授说,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吃太多果糖不仅会增加肥胖风险,而且会增加患糖尿病概率。
关小宏: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2014年第九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糖尿病、糖尿病足。社会职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糖尿病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常委。
出诊时间:每周三上午
果糖也是“糖”
果糖是左旋六碳酮糖,是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是最甜的天然甜味剂,天然存在于蜂蜜、水果、菊芋等菊科植物中。由于果糖的代谢特征不依赖胰岛素,因此它可以在短期内为糖尿病患者补充能量而不影响血糖浓度。
然而,果糖的代谢主要依靠肝细胞,进入体内的果糖大部分被转化为葡萄糖,剩下的则成为合成脂肪的原料,因此高果糖饮食会促进脂肪合成,增加血脂异常、肥胖、胰岛素抵抗、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果糖能致病
关小宏教授特别提醒有糖尿病并发症的糖友们,在确保恰当热量摄入的基础上,一定要合理控制果糖的摄入。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循环中的脂质可直接损害肾小球结构,高脂血症在启动肾小球损害到肾小球硬化的过程中是一个重要因素。研究发现三酰甘油水平与尿蛋白排泄率升高、肾小球滤过率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在高果糖饮食引起的肥胖患者中可能会因高三酰甘油血症加重肾脏的损伤。
糖尿病并发脂肪肝患者:由于果糖代谢后导致脂肪的合成增多,导致甘油三酯清除率降低,增加肝脏甘油三酯的合成和沉积,长期应用可以导致脂肪肝发病率增加,对于已经患有脂肪肝的患者,摄入果糖后使果糖激酶和脂肪酸合成酶表达量明显增加,更加速了果糖代谢和脂肪酸的合成,促进肝脏脂质沉积,形成恶性循环。
糖尿病并发痛风患者:高果糖饮食可使机体在短期内消耗大量的三磷酸腺苷(ATP)生成二磷酸腺苷(ADP),进而转化成AMP,并且ATP大量消耗将刺激AMP脱氨基酶活性增加,使AMP大量转换为尿酸。随果糖摄入,尿酸累积形成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洁净慢性沉积即可导致痛风。
营养学杂志(Journalof Nutrition)上的一篇文章指出,与摄入葡萄糖相比,果糖的摄入增加会使患者的脂肪形成加倍。果糖与葡萄糖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是不同的。葡萄糖在肝细胞内转化为合成脂肪的甘油,通常要受磷酸果糖激酶的控制。而果糖则不受其控制,因而可以转化为更多合成脂肪需要的甘油。
当果糖摄入量多时,果糖能转变为葡萄糖,使肝脏中糖原的储存量增加。大量果糖摄入,将成为合成脂肪的原料。也就是说,果糖能致人肥胖,它给肥胖症添加了燃料。此外,果糖摄入增加还会升高甘油三酯水平。
果糖会成瘾
果糖有种特殊的香味,能刺激人的食欲,最终对这种甜味上瘾。即使吃饱了,还是想继续进食。通过研究发现,果糖会使抑制食欲的激素水平下降,同时还会升高刺激食欲的激素,造成人容易产生饥饿感。吃得多了,体重也自然增加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食品中,例如果汁、可乐、雪碧等汽水,饼干、蛋糕等烘烤的食物,果酱,罐装食物等等都含有丰富的果糖。如何才能才能避免因进食太多的糖而被疾病“盯上”呢?
首先,下决心少摄入糖浆。水果能够提供全面的营养,尤其是富含纤维素,纤维类型的水果包括草莓、油桃和苹果,可以在没有甜味的优酪乳中加入这些水果而别加糖浆。少喝软饮料和果汁。680克含高果糖谷物糖浆的软饮料,就相当于12勺的糖以及150卡的热量,一些品牌的果汁甚至更糟糕。这些高热量对人体来说是多余的,还不如吃同等热量的其他一些更有营养的食物。(通讯员 空军总医院对外宣传中心 章小川 肖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