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专家提醒:“是药三分毒”用药需谨慎

  OTC即非处方药,国外称为“可在柜台上买到的药物”(Over The Counter),简称OTC。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是管理上的界定,而非是药品本质的属性。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是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是有保障的。其中非处方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常见轻微性疾病。

  非处方药分甲、乙两类。为更便于百姓,又将非处方药中安全性较高的药品划分为乙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药剂科杨响光副主任表示,甲类非处方药的专有标识为红色;乙类非处方药的专有标识为绿色,在药品盒右上角有明显标识。

专家提醒:“是药三分毒”用药需谨慎

  药物两重性 了解药原则

  “是要三分毒”即药物有两重性。毒性药物的毒性与治疗作用是药物的两种属性。用药对症、剂量和用法适当,毒性转变为药性;反之,药性也可转变为毒性,危及人体健康。

  清热解毒类使用原则:不过度,不盲目联合用药;避免误服;注意同名异物、同物异名;注意个体差异,因人施药;中西药同时使用方法恰当。清热解毒类使用方法:

  过敏药物

  举例1:牛黄解毒片

  患儿女,14岁(非过敏体质),因患口腔炎症,早饭后口服牛黄解毒片(某中药厂出品)2片,没有同期服用其他药物。服后,逐渐出现全身不适,继而出现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瘙痒……

  注意药物泻实还是补虚

  举例2:黄连上清丸

  用于风火上攻、上焦实热等症。其处方来源于明代龚廷贤《万病回春》洗肝明目散加减。主要成分是黄连、大黄、连翘、薄荷、黄岑、荆芥穗、栀子、白芷、甘草、川穹等。汇集了清风散热、泻火解毒的众多中药,以通泻三焦实火的清热解毒著名基础方“黄连解毒汤”为主药,可将表邪里热双解。该药清热通便、散风止痛,可用于头晕目眩,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注意药物名称的细节准确

  举例3:牛黄清心丸

  清热解毒,镇惊安神。用于邪热内闭,烦躁不安。小儿高热惊厥。

  药物作用脏腑部分不同

  举例4:牛黄解药的区别

  牛黄解毒丸、牛黄清胃丸、牛黄上清丸、牛黄清宫丸的对比及正确使用。

  OTC使用有限制,仔细阅读说明书。

  举例5:板蓝根颗粒

  在管理上具有双重身份,指即是处方药又是非处方药的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等95个品种)。这95个品种其处方、制成的成品二者均无差别,但包装,说明书不能共用必须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要求印制标签和说明书。尤其是二者的功能与主治差别较大。

  如:处方药的板蓝根颗粒其功能主治:清凉解毒,凉血利咽,小钟。用于扁桃腺炎,胰腺炎,咽喉肿痛,防治传染性感言,小儿麻疹等。作为处方药的板蓝根颗粒的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病毒性感冒,咽喉肿痛。

  杨响光副主任给出以下安全使用小贴士:

  1.加强用药观察及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完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2.注意药物过敏史。对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如有过敏反应,应及时处理,以防发生严重的后果。

  3.辩证用药,采用合理的剂量和疗程。尤其是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孕妇以及原有脏器损害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注意用药方案。

  4.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中、西药并用时尤其要注意避免因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5.需长期服药的患者要加强安全性指标的监测。

  不能因为中药成分复杂,部分成分没有研究清楚、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理没有完全掌握就认为中药很危险。不能认为中药大部分来自大自然的动、植物、矿物,经炮制后如要,就认为中药是安全的。因为中药都有其偏性。

2014-10-17 15:40:14浏览13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稍微运动下体就流液体是阴道炎导致的吗
稍微运动下体就流液体,并不一定是阴道炎导致的,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女性应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及时就医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阴道炎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其症状包括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灼热感等。当女性患有阴道炎时,阴道黏膜可能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且可能伴有异味。在运动时,由于身体活动增加,阴道内的分泌物可能更容易流出,从而表现为下体流液体的现象。此外,阴道炎还可能引起性交痛、尿频、尿急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进一步支持了阴道炎的可能性。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仅凭运动时下体流液体这一症状,并不能直接诊断为阴道炎,还需结合其他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判断。运动时下体流液体也可能与多种非疾病因素相关。女性在排卵期或月经前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阴道分泌物可能增多,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在运动时,这些分泌物可能更容易被排出,从而表现为下体流液体。其次,运动时身体温度升高,血液循环加快,可能导致阴道及周围组织的血管扩张,分泌物增多。此外,穿着紧身或不透气的内裤和运动服,也可能影响阴道的通气和排汗,导致分泌物增多。这些因素都可能引起运动时下体流液体的现象,但与阴道炎无关。女性应注意保持外阴部的清洁和干燥,穿着宽松、透气的内裤和运动服,避免过度清洁和使用刺激性清洁剂。同时,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治疗妇科疾病,保障女性的生殖健康。
曾钢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凯格尔运动正确做法是什么
凯格尔运动是通过重复缩放部分骨盆肌肉以增强盆底肌肉力量的锻炼方法,其正确做法包括找准肌肉、规范动作及合理安排锻炼频率。凯格尔运动的核心在于精准定位盆底肌肉。首先要找到盆底肌,可通过在排尿过程中尝试中断尿流的方式来感知,能使尿流中断的肌肉即为盆底肌,但日常训练时不建议在排尿时进行。确定盆底肌位置后,平躺在床上,双腿弯曲微微分开,全身放松,尤其是腹部、大腿和臀部肌肉,避免这些部位发力。接着收缩盆底肌肉,就像憋尿动作,但程度要更强烈,保持收缩状态3到5秒,然后缓慢放松,同样维持3到5秒,如此重复进行。训练时呼吸要均匀自然,不要憋气,收缩肌肉时吸气,放松时呼气。盆底肌支撑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随着年龄增长、妊娠分娩等因素影响,盆底肌会逐渐松弛,导致脏器脱垂、尿失禁等问题。凯格尔运动通过反复锻炼,能使盆底肌纤维增粗,提高其弹性和张力,更好地维持脏器位置和正常功能。在女性群体中,妊娠和分娩会对盆底肌造成极大损伤,产后及时进行凯格尔运动,可加速盆底肌恢复,降低产后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对于男性,良好的盆底肌功能有助于改善前列腺健康状况,提升性生活质量。从心理层面讲,当通过坚持凯格尔运动,身体机能得到改善,如尿失禁等尴尬问题得到缓解,个人的自信心会显著增强,从而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减轻因身体不适带来的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进行凯格尔运动时,需注意循序渐进。初始阶段,每天进行3组,每组收缩、放松动作重复10到15次即可,随着肌肉力量增强,逐渐增加每组的次数和每天的组数。运动过程中若出现疼痛、不适或其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并咨询医生。要保持长期坚持,凯格尔运动效果并非一蹴而就,通常需要持续练习数周甚至数月才能见到明显成效。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脊髓性肌肉萎缩症产前筛查孕几周做
脊髓性肌肉萎缩症产前筛查一般在孕16-22周进行较为合适。对于有脊髓性肌肉萎缩症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孕妇,建议在孕前就咨询遗传科医生,了解相关的筛查知识和最佳筛查时间。孕16-22周是较为理想的筛查时间,这是因为在此期间,羊水的量较为充足,胎儿的细胞在羊水中分布相对均匀,通过羊水穿刺获取胎儿细胞进行基因检测,能较为准确地诊断脊髓性肌肉萎缩症。而且这个时期胎儿的发育已经较为稳定,进行羊水穿刺等操作对胎儿和孕妇的风险相对较低。同时,此阶段如果检测出胎儿患有该病,孕妇和家属有相对充裕的时间考虑后续的决策。影响筛查时间的因素主要有孕妇和胎儿的个体情况。若孕妇存在前置胎盘、凝血功能异常等情况,可能需要推迟筛查时间,以降低穿刺过程中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对于胎儿来说,如果胎儿发育迟缓或存在其他健康问题,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筛查时间,确保检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此外,不同医疗机构的检测技术和流程也可能对筛查时间有一定影响,一些机构可能在特定孕周才能提供较为完善的检测服务。孕期要按时进行产检,与医生充分沟通,根据自身和胎儿的状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最合适的筛查时间。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检查和后续可能的处理措施。
孔朝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脊髓损伤为什么腿很重
脊髓损伤后腿部感觉沉重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这主要是由于脊髓受损导致神经传导功能受到影响。脊髓作为人体重要的神经中枢,负责传递大脑与身体各部分之间的神经信号,控制运动、感觉和内脏功能。当脊髓受损时,这种神经信号的传递会受到阻碍,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症状,包括腿部沉重感。脊髓损伤后,下肢的神经信号传递受阻,导致腿部肌肉无法正常接收来自大脑的指令,进而出现肌肉无力、痉挛或萎缩等症状。这种肌肉状态的改变,加上神经传导的异常,使得患者在行走或活动时感到腿部异常沉重。此外,脊髓损伤还可能引发下肢血液循环障碍,进一步加重腿部的不适感。除了肌肉和神经传导的异常外,脊髓损伤后患者的心理状态也可能对腿部沉重感产生影响。面对突如其来的身体变化,患者可能会感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状态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身体的感知和体验,从而加剧腿部沉重的感觉。此类疾病的治疗应综合考虑多个方面。首先,对于脊髓损伤本身,应根据损伤的原因和程度,采取手术、药物或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措施。如地塞米松等皮质类固醇药物在减少脊髓损伤和修复神经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应遵医嘱选择。另外针对腿部沉重的症状,可以通过按摩、针灸等手段来缓解症状。同时,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不良姿势,以减少对脊髓和下肢的负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