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未婚白领压力大 “六变一托”警惕自杀

  近日,中国希望24热线(4001619995)危机干预接线与宣讲公益培训在广州举行。据中国希望24热线2014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从2014年1月1日到6月30日,接到的3407个有效求助电话,有152个电话来自广东,仅次于上海浙江。每个周四是电话的高峰期,来电中,女性多于男性,以20-29岁年龄为主,未婚者远高于已婚者,从职业分布看,白领最多,其次是无业人群和高校生。

  

2 33贝

   (中国希望24热线(4001619995)危机干预接线与宣讲公益培训走进广州。)

  

2 55贝

  林昆辉:

  团体动力学家,生命教育讲师,心理治疗专家,危机干预专家,上海非事件SR心理治疗研究院院长、中国希望24热线学术总监、台湾自杀防治协会执行会长。数十年来在台湾致力于企业、学校、家庭、社区积极心理教育与自杀防治的推展,在生命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自杀防治、灾后心理重建与团体动力学等领域自成一家。

  中国希望24热线是由台湾自杀防治协会执行会长林昆辉林发起的首条全国性民间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公益热线。据林昆辉分析,一方面,20-29岁的年龄是80后90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工作压力大,容易为情感、求职、人际关系困扰。另一方面,这个年龄群的白领更容易了解和掌握新资讯,思想更愿意接受新事物,愿意通过向心理专业工作者求助的方式来解决自己的心理困惑。

  来电者倾诉的内容涉及到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由于涉及的隐私保密,不便透露其具体情节,但林昆辉表示,从造成来电者创伤的事件看,最多的是关于自我的,其次是关于婚姻和情感的。而从创伤的身心角度看,占最大比例的是创伤心理,其次是创伤生理,再次是偏差行为。

  另外,林昆辉表示,虽然热线数据显示白领是自杀高危人群,实际上老年人才是自杀率最高的人群。只是因为,老年人有自杀意念时往往不知道拨打求助热线,自杀事件发生后也少见报道,所以未能引起足够的关注。年轻人自杀大多是因为未婚孤独,工作压力大,老年人自杀则是因为不幸福,子女儿孙不孝顺最容易导致他们产生自杀念头。

  林昆辉提醒,当一个人突然阔谈人生哲理,关注葬礼细节、搜集自杀方法,出现“六变一托”时,要警惕自杀可能。

  性情大变:个性和情绪发生巨大改变,突然变了个样,或有强烈焦虑忧愁恐慌现象。

  行为大变:行为和作息发生巨大改变,睡眠饮食生活错乱,违反常规常理。当事人却自以为是。

  用钱大变:突然挥霍金钱,刷爆信用卡,大量请客、送礼、捐款,把钱用光。

  身体大变:突然患有重大疾病;残疾货久治不愈或精神疾病恶化。

  环境大变:生活环境职场学校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或事故。

  “一托”是指托付重要的亲人、事情和物件。

   截止目前,中国希望24热线(4001619995)已覆盖上海、北京、河南、河北、吉林、深圳、广州等七省市,13个接线室13条热线24小时365天,1000位志愿者日夜守候,对求助者进行帮助。

2014-08-24 09:29:23浏览2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脚丫子脱皮的原因有哪些
脚丫子脱皮可能由皮肤干燥引起,也可能是疾病因素所致,常见疾病有足癣、湿疹、剥脱性角质松解症等。若足部脱皮严重,伴有疼痛、瘙痒加剧、红肿、渗液等症状,或长时间未见好转,应及时就医,以便通过相关检查明确病因。一、非疾病因素:在干燥的秋冬季节,空气湿度低,脚部皮肤水分流失快,如果仍穿着过紧、过硬或不透气的鞋子,长时间走路或运动时,脚部皮肤受反复摩擦、挤压,角质层增厚后易出现脱皮。建议洗脚后及时涂抹含甘油、凡士林等保湿成分的护足霜,减少洗脚次数,避免用过热的水及强刺激性肥皂。二、疾病因素:1、足癣:由皮肤癣菌感染引发,是导致足部脱皮常见病因之一,常伴有水疱、瘙痒、异味等症状。治疗可外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乳膏、酮康唑乳膏等;病情严重时需口服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用药务必严格遵医嘱。2、湿疹: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脚部湿疹可表现为脱皮、红斑、丘疹、瘙痒等。治疗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等;瘙痒严重时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药物使用种类、剂量及疗程,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3、剥脱性角质松解症: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多汗等因素有关,表现为脚部皮肤先出现白色小疱,疱壁薄易破裂,随后脱皮。可在医生指导下外用尿素软膏、维A酸乳膏等药物促进皮肤修复。日常生活中,要注重脚部卫生,保持脚部清洁干燥。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脚盆等物品,防止交叉感染。选择透气性佳的鞋袜,勤换鞋袜。适度运动,促进脚部血液循环,但要避免过度运动造成脚部损伤。若患有基础疾病,应积极治疗,定期复查,维持身体健康,利于改善脚部皮肤状况。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脚气脱皮痒烂脚什么药效果好
针对脚气导致的脱皮、瘙痒和烂脚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硝酸咪康唑、盐酸特比萘芬、联苯苄唑等药物,一般效果较好,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脚气的严重程度和自身状况,选择合适药物并规范使用。1、硝酸咪康唑:硝酸咪康唑能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从而抑制真菌生长,缓解因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脚气症状,如脱皮、瘙痒、烂脚等。但少数患者使用后可能出现局部刺激,如烧灼感、瘙痒等。2、盐酸特比萘芬:盐酸特比萘芬通过抑制真菌角鲨烯环氧化酶的活性,致使角鲨烯在细胞内大量堆积,从而达到杀菌、抑菌的效果,可减轻脚部因真菌感染产生的炎症反应,改善脱皮、瘙痒、烂脚症状。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和盐酸特比萘芬片,前者可直接遵医嘱涂抹于脚部病变皮肤,后者适用于外用药物疗效不佳的患者,通过口服经血液循环作用于全身,抑制真菌繁殖。3、联苯苄唑:联苯苄唑乳膏和联苯苄唑溶液较为常见。联苯苄唑通过抑制真菌的麦角固醇合成,改变真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缓解脚气带来的脱皮、瘙痒和烂脚问题。联苯苄唑乳膏适合日常涂抹治疗,联苯苄唑溶液则更适用于糜烂部位,能更好地渗透到病变组织。不良反应较少,个别患者可能有轻微的皮肤刺激感,药物使用需遵医嘱。治疗时,建议患者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使用药物,不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另外,涂抹药物前,先清洁并擦干脚部。如用药过程中出现皮肤红肿、疼痛加剧等过敏或不适反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脚有脚气脱皮又痒怎么办
脚有脚气脱皮又痒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来改善。建议患者定期复查,监测脚部变化情况。1、一般治疗: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是关键。每天用温水洗脚,仔细清洗脚趾缝等易出汗且易滋生真菌的部位,去除污垢和皮屑,不给真菌提供滋生环境。洗脚后,务必用干净毛巾彻底擦干,特别是脚趾间,避免潮湿。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脚盆、毛巾等物品,防止交叉感染。2、药物治疗:遵医嘱外用抗真菌药物是治疗脚气的常用手段。如酮康唑乳膏,能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对引起脚气的常见真菌,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对于症状较严重、外用药物疗效不佳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伊曲康唑能高度选择性地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影响真菌细胞膜合成,发挥强大抗真菌作用,改善脚有脚气症状。3、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辅助脚气治疗。紫外线照射治疗有一定效果,其原理是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直接破坏真菌的DNA结构,抑制真菌生长繁殖。此外,激光治疗也可用于脚气治疗,激光产生的高能量光束能穿透皮肤,作用于真菌,通过光热效应破坏真菌细胞结构,达到治疗目的。但物理治疗需在专业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操作。建议发现脚有脚气脱皮又痒的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进行真菌镜检等检查,明确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此外,若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如皮肤红肿、疼痛加剧、发热等,应立即复诊,以便医生调整治疗策略。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脚上脱皮起小水泡很痒是怎么回事
脚上脱皮、起小水泡且伴有强烈瘙痒感可能是由于物理刺激这一非疾病因素引起的,也可能与足癣、湿疹、汗疱疹等疾病因素有关。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加重或伴有发热、疼痛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一、非疾病因素:长时间穿着不合适的鞋子,如高跟鞋、紧身鞋或材质过硬的鞋子,以及过度行走或站立,都可能导致脚部皮肤受到摩擦和压迫,进而引发脱皮、起小水泡和瘙痒。此外,脚部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如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也可能导致类似症状。二、疾病因素:1、足癣:足癣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是脚上脱皮、起小水泡和瘙痒的常见原因之一。真菌在脚部繁殖,破坏皮肤角质层,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瘙痒和水泡形成。足癣通常表现为脚趾间皮肤发白、糜烂,或脚底、脚侧缘出现水疱、脱屑等症状。2、湿疹: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也可能导致脚上出现脱皮、小水泡和瘙痒。湿疹的成因复杂,可能与过敏、精神紧张、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湿疹在脚部通常表现为片状红斑、密集小丘疹及小水疱,并伴有明显的瘙痒感。3、汗疱疹:汗疱疹是一种发生于掌跖、指(趾)侧缘的复发性水疱性皮肤病,足部也可受累。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过敏、精神因素、皮肤癣菌感染等有关。典型表现为足部出现深在性小水疱,粟粒至米粒大小,略高出皮肤表面,周围皮肤正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及烧灼感。日常应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选择透气良好的鞋袜,勤换鞋袜。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减少足部皮肤刺激。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