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国际杂志重点介绍中山一院腹膜透析成功经验

  近日国际腹膜透析杂志(PDI)和美国肾脏病学杂志(Am J Kid Dis)分别发表专刊和述评,重点介绍了中国腹膜透析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管理模式和成功经验。PDI主编 Wilkie 教授在述评中指出 “中山一院腹透中心是目前国际最大的腹透中心之一,腹透患者1000多人,具有良好的患者生存率、技术存活率以及非常低的腹膜炎发生率;该中心创立的腹透卫星中心模式是国际腹膜透析的优秀典范”。

  早在1963年,中山一院就在国内首次应用腹透技术治疗急性肾衰竭患者并向全国推广。近年来,中山一院建立了新的管理模式和标准化操作规程,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和提高,患者数量迅速增加。2008年在国际上率先创建了腹透卫星中心模式,效果良好并得到了国际著名专家的高度评价,当时 PDI 主编 Blake 教授撰文指出“腹膜透析卫星中心的创立和成功实践是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腹透推广及质量提高的榜样”。

  近年来,中山一院围绕提高腹膜透析质量和推广应用进行了系列基础和临床研究,特别是在腹膜纤维化发生机制、影响腹透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和干预、腹透中心规范化管理及腹透技术推广等方面成绩斐然,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并获得2014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研究结果成为国际腹膜透析学会腹膜炎防治指南的重要依据:“该研究显示了如何以卓越中心为示范,构建卫星中心服务模式,提高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的腹透质量,并获得非常好的临床效果”。

  中山一院腹透成功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1)优秀的腹透团队;(2)标准化操作和管理流程;(3)持续质量改进和再评价;(4)临床科学问题为导向的高水平研究:(5)多学科协作的技术攻关。

  据了解,中山一院腹透团队下一步将继续进行中国腹膜透析实践的理论创新和经验总结,把中国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推广和理论化,既要有国际学术的高度,又要有技术下沉和基层推广,服务于广大尿毒症患者的实用价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并在国内外具有广泛接受性和借鉴性的“中国腹透模式”。同时,得到国际主流的认可,巩固“中国腹透模式”的先进性和权威性。(通讯员:彭福祥)

2014-08-12 16:13:38浏览17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江千里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偏高
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偏高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高脂血症、慢性肝炎等原因导致的,需要根据引起的原因对症改善。1、正常现象凝血酶原时间是指通过人工模拟外源性凝血机制检测血液凝固需要的时间,正常范围在11S~13S之间,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是临床抗凝治疗的重要指标,出现偏高的现象可能是正常现象。患者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的方式进行判断,只要在正常范围之内,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2、高脂血症平时不注意合理饮食,大量进食一些脂肪含量比较高的食物,比如红烧肉、炸油条等,容易使血液变浓稠从而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升高。患者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的方式进行改善,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比如芹菜、香蕉等。必要时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辛伐他汀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进行治疗。3、慢性肝炎当肝脏部位受到病毒感染以后,容易引起炎症,长期以往可能会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从而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异常的现象。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药物治疗期间还需要合理饮食,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有助于身体恢复。另外,不排除与心肌梗死有一定关系。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的方式进行判断,根据检查结果积极治疗。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腹膜炎在哪个位置疼痛,吃什么中药好
腹膜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或腹部器官损伤引起的腹膜炎症性疾病,其疼痛部位和治疗药物因病因及病情类型而异。腹膜炎的疼痛部位主要包括全腹疼痛、上腹部疼痛、右上腹疼痛和右下腹疼痛;治疗药物则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分为清热利湿类药物、活血化瘀类药物和温阳散寒类药物等。一、疼痛部位:全腹疼痛:弥漫性腹膜炎常表现为全腹部疼痛,多由胃肠道穿孔、腹腔内广泛感染等引起,疼痛剧烈且持续,常伴有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上腹部疼痛:常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引起的腹膜炎,疼痛起始于上腹部,可能伴有肩部牵涉痛。右上腹疼痛:多由胆囊炎或胆囊穿孔引发,疼痛部位集中在右上腹,伴有局部压痛和反跳痛。右下腹疼痛:常见于阑尾炎穿孔引起的局限性腹膜炎,疼痛起始于右下腹,可能逐渐扩散至全腹。二、治疗药物:清热利湿类药物:适用于湿热下注型腹膜炎,常用中药包括黄柏、牛膝、猪苓、车前子、泽泻、赤芍、丹皮、茵陈、苍术等。若腹痛明显,可加用元胡、川楝子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类药物:适用于瘀热互结型腹膜炎,常用药物包括当归、元胡、败酱草、酒大黄、赤芍、香附、桃仁等。若小腹刺痛明显,可加乳香、没药化瘀止痛。温阳散寒类药物:适用于寒湿凝滞型腹膜炎,常用方剂为少腹逐瘀汤,药物包括小茴香、干姜、当归、川芎、桂枝、赤芍、没药、艾叶、苍白术、云苓、泽兰等。腹膜炎病情复杂且可能危及生命,建议患者在出现剧烈腹痛、发热、呕吐等症状时,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接受针对性治疗。中药治疗需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并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