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胃肠“闹情绪” 医生开抗焦虑药你吃吗?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高兴时,粗茶淡饭也香甜;烦躁时,纵有山珍海味摆在面前,还是苦涩难咽。可见,胃肠的功能对情绪非常敏感。消化科老专家认为,胃肠是心灵的一面镜子,或者,干脆称之为“有情绪的胃肠”。当你的烦恼长期不消除,遮挡心灵的乌云长久密布不散时,胃肠就天天给你添乱子,让你吃不香、睡不稳。于是乎,消化科的门诊就多了一批老向医生倾诉却查不出疾病问题的患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熊小强教授指出,其实他们得的是“胃肠神经官能症”,也有人将其归为“功能性胃肠病”。

  专家认为:“这是病,得治!”  


1

  专家简介:熊小强,男,1962.10出生,1987.7于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医学系(六年制)毕业, 1987.7分配至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科。2000.12获聘获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2012.12获聘主任医师。98.2~99.1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内科进修实体瘤化疗。2002年于澳大利亚短期进修《综合医院焦虑抑郁症的识别与治疗》。02.9~04.7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内科专业研究生班学习结业。曾任广东省高校保健协会常务理事,现任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肝胆胰分会常委,广东省门急诊管理学会常委,西部精神医学协会消化心身健康专委会常委,广州市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控烟专家小组成员等职。参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获省部级科研基金3项,发表学术论著20余篇,参编医学专著2本。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上午、周五上午(中山二院本部);周二上午(中山二院南院)

  胃肠“闹情绪”:不药而愈OR久治难愈?

  对于胃肠神经官能症这类胃肠情绪病,有些患者认为,该病仅通过调节心态就能不药而愈,很排斥医生开的抗焦虑药;也有患者认为,该病治不好,只能终身用药物缓解。这两种对于疾病的认识是对是错呢?

  “很多病人拿着胃镜单给医生看,医生说没问题,他就退了号走了;也有些人因生活事件影响,开了一两周药物,然后就不来复诊了。”熊小强教授表示,确实有些患者的病程是短暂性、自限性的,两三个月就能恢复正常,症状消失;但大多数病人如果不继续治疗,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的症状会持续,倍感难受,会降低生活和工作质量,人也变得越来越焦虑,还容易和家人、同事产生冲突,从而给自己带来很大困扰,有些严重的病人坐立不安,甚至有轻生念头。

  那么,是否患了此病要长久治疗呢?熊小强教授谈到:“这种病很摧残人,和一般的慢性病还有所不同,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病情不严重者均不影响上班,而得了这个病却不得不治。”熊小强教授讲起了他在门诊碰到过的事儿。

  有些病人刚开始服用抗焦虑药思想斗争很激烈,会投诉说抗焦虑药有副作用,不肯继续服用。经熊小强教授耐心劝导之后,病人明白病症的前因后果后,配合医生遵嘱服药,胃肠就不再“闹情绪”了。

  也有些病人去过很多地方检查,开了一大堆药却老吃不好,医生开了精神药物给他,他却认为自己没有精神病,从而拒绝服用这类药物。熊小强教授指出,这种病人往往很啰嗦,病情也反反复复,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不好,内心越感焦虑。对于这种病人,熊小强教授会重新审视病情,再做检查后如果没发现问题,重新调整用药方案,有时用药太轻微病情也难以好转。

  如何防治胃肠再“闹情绪”?

  目前胃肠神经官能症有哪些治疗手段呢?日常需做好哪些措施才能预防胃肠“闹情绪”?

  熊小强教授指出,普通的消化疾病,单纯消化用药治疗可缓解病情,比如消化道溃疡病人用质子泵抑制剂、胃肠动力调节药物、胃粘膜保护剂即可,有些病人有轻微的焦虑情绪,加些轻微抗焦虑药物效果非常好;但如果是胃肠神经官能症的病人,如果不加用抗焦虑药物则效果欠佳,症状改善不明显。熊小强教授跟39健康网记者分享了防治此病的心得。

  首先,医生要耐心跟病人交流,取得病人信任。“单纯性治疗肯定不行,要先了解病情,让病人倾诉,查看既往的检查报道,让病人觉得医生很重视。”

  其次,治疗要“双管齐下”。单纯用胃肠道药物或抗焦虑药都不行。医生要为病人解说此病的“来龙去脉”,胃肠道属于脑肠轴,神经细胞的数量差不多有脑神经细胞那么多。所有的抗焦虑抑郁药都是针对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而五羟色胺80%存在于胃肠细胞里,只有7-8%在血小板上,2%在脑神经细胞里;所以胃肠“闹情绪”是有其生理基础,必须使用小剂量精神类药物辅助治疗。

  最后,改变病人的生活习惯,如运动少、少晒太阳都要注意。熊小强教授举例说,在靠近北极的地区,有极昼、极夜,当冬天来临,出现极夜现象,每天白天的时间不足两小时,那里的抑郁病例较其他地方大幅提升。运动是心理洗涤剂,运动结束后使人感到非常愉悦、开心。他建议胃肠神经官能症病人每天坚持快步走,早上九点之前,下午四点半后紫外线不太强时最为适宜;此外,在室外游泳也是天然抗焦虑治疗,既强健体魄又能享受阳光,还不会损伤关节。熊小强教授还建议,平时要有正确的幸福观,切莫追求过度的完美,要不然就会生活得很辛苦,幸福=所得/所想,任何人他的“所得”总归是有限的,但如果他不会管理自己的欲望,陷入“欲壑难填”的陷阱,他的幸福感就很差,心理就容易出问题;所以,应降低期望值,提升幸福指数,形成正确的幸福观很重要。

2014-08-08 04:29:34浏览30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吃了抗焦虑药为什么嗜睡乏力
吃抗焦虑药物出现嗜睡乏力,一般是药物成分影响造成,但也不排除是用药不规范、流行性感冒等因素造成,建议根据以上因素选择适当方法改善。1、药物成分影响抗焦虑药物使用后可以调节颅脑神经递质传递功能,辅助改善脑内神经组织发生功能紊乱引起的焦虑症疾病。对颅脑神经递质起到调节作用后,有可能会导致睡眠时间加长、情绪较为低沉、手脚发软等症状。使用抗焦虑药物后,建议家属适当观察病人自身状态变化,若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就医。2、用药不规范若抗焦虑药物使用前,未咨询专业医师药物使用剂量以及注意方法,出现药物使用剂量过多或过少现象,造成用药不规范,引起用药后嗜睡、手脚发软无力等症状。用药前,建议做好相关检查,根据检测结果确定药物使用剂量,避免造成自身健康受损。3、流行性感冒可能是自身免疫力低下、经常接触流行性感冒发病人群、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容易受到流感病毒刺激,影响上呼吸系统正常活动引起的一类呼吸系统疾病,造成精神状态较差、手脚发软、经常咳嗽、咳痰、体表温度上升等症状。若出现腋下温度38.5℃,建议配合医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退热治疗。假如出现咳嗽症状,也可以使用蛇胆川贝枇杷膏、止咳糖浆等药物改善。除此之外,也有可能是急性脑梗死等疾病导致,建议及时就医,根据发病原因选择适当方法改善。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目前最安全的抗焦虑药是什么
目前最安全的抗焦虑药是苯二氮卓类药物,临床常用药物有地西泮片、阿普唑仑片、劳拉西泮片、盐酸丁螺环酮片、复方苯硝那敏片、艾司唑仑片、奥沙西泮片等。但任何药物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可以私自盲目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1、地西泮片是一种长效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可以缩短入睡时间、增加总睡眠时间。同时,还具有抗惊厥和抗癫痫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焦虑症以及失眠症。2、阿普唑仑片也是一种长效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阿普唑仑片具有抗焦虑的作用,同时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的作用。3、劳拉西泮片是一种短效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劳拉西泮片具有抗焦虑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抗癫痫以及抗惊厥。4、盐酸丁螺环酮片盐酸丁螺环酮片具有抗焦虑的作用,同时还可以用于治疗抑郁症、惊恐发作。并且,也可以用于治疗强迫症。5、复方苯硝那敏片属于一种复方制剂,可以用于治疗急性焦虑发作以及伴有广场恐惧症的惊恐障碍。6、奥沙西泮片为长效苯二氮卓类镇静安眠药,服用以后可以起到抗焦虑、镇静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使患者肌肉放松,缓解紧张的情绪。此外,还包括盐酸氟西泮片、复方地西泮片等,均可用于治疗焦虑症,但具体选用哪种药物还需医生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而定。同时,患者也需严格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避免盲目用药,出现不良反应,损害身体健康。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抗焦虑药有哪些
抗焦虑药主要包括苯二氮卓类药物、抗抑郁药、非苯二氮卓类药物、抗精神病药、心境稳定剂等。1、苯二氮卓类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是治疗焦虑症的首选药物,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包括劳拉西泮、阿普唑仑、氯硝西泮等。这类药物起效快,作用强,能够快速缓解焦虑症状,且长期使用较少发生药物依赖性。2、抗抑郁药抗抑郁药主要是通过调节大脑内的神经递质,从而达到治疗焦虑症的效果。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包括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等。这类药物起效相对较慢,但抗焦虑作用较好,且长期使用较少发生药物依赖性。3、非苯二氮卓类药物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如丁螺环酮、坦度螺酮等,也可以用于治疗焦虑症。4、抗精神病药抗精神病药主要是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水平,从而达到治疗焦虑症的效果。临床上常用的抗精神病药包括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等。5、心境稳定剂心境稳定剂包括碳酸锂、丙戊酸盐、拉莫三嗪等。碳酸锂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并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丙戊酸盐可以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并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拉莫三嗪是新型的抗癫痫药物,可以辅助抗焦虑。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避免自行选择药物,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在服用抗焦虑药物期间,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同时要避免饮酒,以免影响药物的效果。如果患者服用药物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