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医学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疗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预防医学,“冬病夏治”的“三伏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
“三伏灸”根据人体经络循行规律、穴位功效、年历中24个节气规律和时间治疗学原理,以及人体体质情况和发病特点,选择在夏季“三伏”最为炎热的时候,采用具有特定温通发泡作用的中药,贴敷在穴位上,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未病先防的目的。对于一些虚寒性疾病有着明显的治疗作用,部分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此治疗时间性强,疗效好,儿童成人均可以接受。
但虚寒性疾病涉及多种疾病,具体哪几种疾病最有效果呢?根据中山三院针灸科10多年来对贴药疗效的跟踪观察,以下疾病治疗效果良好:
2.消化系统疾病:脾胃虚寒型胃痛、腹胀、腹泻。
3.各种骨关节痛:肝肾不足,寒凝经络所致的颈肩腰腿痛,关节痛。
4.儿科疾病:体质差,反复感冒,久咳,小儿遗尿。
5.女性:手足冰冷,肝肾亏虚,宫寒所致的痛经、月经不调。
39健康网编辑从针灸科了解到,今年三伏天灸一个病种每次贴6个穴位,每次30元,5次共计150元,1次挂号可交5次治疗费。如果患者想增加病种,需增加相应治疗费。(通讯员:王冰瑾)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