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广州白内障患者可免费领取复明手术名额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白内障的发病越发常见,现时白内障已成为国内第一位致盲眼病。6月6日全国爱眼日当天,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联合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广州市视力残疾技术康复指导中心、南方生活广播,在广州万国广场举办了义诊及专家咨询活动。39健康网编辑从活动了解到,市红会医院将提供1100个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名额,为广州市65岁以上城镇居民中的白内障病人进行免费手术。

1

眼科粱纳提醒:白内障别等熟了再做

2

义诊现场可免费检查


  白内障仍被市民忽视

  复明手术别等“熟了”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眼科主任粱纳指出,现在市民已逐步开始关注自己的眼健康,但是某些眼疾还是被市民忽视了。例如白内障、黄斑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都是比较常见的致盲眼病,60岁以上的市民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眼部检查。

  根据全国抽样调查结果推算,全国双眼矫正视力低于0.3 的白内障病人约为500万人,随着全国人口每年以1000多万人的速度增长及预期寿命的延长,每年预计将会有40-120万例新的白内障发生。而在我省,每年新生白内障近10万人,50岁以上的致盲人群中,约39.6%是由白内障所引起的。白内障是现时最主要的致盲眼病。

  过去,大多数市民认为只有白内障到了失明的程度,俗称“长熟了”才能手术。其实,“现在视力在0.3左右的患者即可手术,”粱纳指出,随着微创技术的应用,在白内障手术中甚至能达到“无”损伤。5-10分钟即可完成手术,大大提高了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术后角膜清亮如初,瞳孔反应灵敏,1-2天后即可恢复原有视力。

  如果视力在0.3以下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可避免视物模糊到失明漫长痛苦的过程,也避免了白内障引起青光眼的可能性。粱纳提醒,如果白内障等到失明后再手术,由于晶状体的核硬度加大,手术难度增加,甚至不能再做先进的超声乳化手术,对病人也是一大遗憾。

  1100例免费白内障手术启动

  快记下免费手术的申请方式

  申请时间:2014年6月6日到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条件:65岁以上广州市城镇居民

  项目实施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申请方式:医院会在眼科门诊、公益宣传活动现场和社区白内障筛查中派发“免费白内障手术卡”。符合免费白内障手术的病人请持“免费白内障手术卡”、身份证和医保卡(或公费医疗证)在有效时间内到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眼科进行筛查,符合白内障手术治疗指征的患者,即可预约手术。

  联系人:胡颖仪

  电话:34403837 13632300799(通讯员:胡颖仪)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2014-06-06 17:29:59浏览6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精神病的药吃多了会怎么样
精神病药物过量会对人体产生多方面的不良影响,主要包括心血管毒性、神经系统毒性、药物不良反应加重等。1、心血管毒性:许多精神类药物在过量时会引起严重的心血管不良反应。例如,三环类抗抑郁药过量时,心电图上可能出现QRS波群增宽,这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重要预测指标。尽管新型的抗抑郁药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心血管毒性相对较低,但在过量情况下仍需警惕。药物过量导致的心血管毒性可能表现为心动过速、QT间期延长等,这些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心电监测和相应的治疗。2、神经系统毒性:精神类药物过量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问题。例如,抗抑郁药过量可能引发5-羟色胺综合征,表现为精神状态改变(如烦躁不安、谵妄)、自主神经功能亢进(如心动过速、高血压、发热)以及神经肌肉异常(如震颤、肌阵挛、反射亢进、肌强直)。抗精神病药物过量则可能诱发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NMS),其特征为精神状态改变(如激越谵妄)、发热、肌强直以及自主神经不稳定(如心动过速、血压波动)。这些综合征可能危及生命,需要及时识别和处理。3、药物不良反应加重:药物过量会使原本在治疗剂量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更加严重。例如,一些药物在过量时会导致过度镇静,患者可能会出现嗜睡甚至昏迷。此外,药物过量还可能加重药物的其他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对身体的多个系统造成更广泛的伤害。建议患者及家属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用药频率。如果出现药物过量,应立即停止使用相关药物,并尽快就医。在就医过程中,需详细告知医生药物的种类、剂量以及过量的时间等信息,以便医生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同时,患者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中医治疗精神病有效果吗
中医治疗精神病有一定效果,中医依癫狂、郁证等理论,通过辨证用药、针灸等,对部分精神病可缓解症状;但对严重精神病,单纯中医通常难达理想效果,常需中西医结合。中医将精神病归属于癫狂、郁证等范畴,认为其发病与情志失调、气血不足、痰火扰心、肝郁气滞等多种因素有关。在治疗方面,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痰火扰心型的精神病患者,常采用清热化痰、镇心安神的药物,如黄连、黄芩、胆南星、石菖蒲等,以清除体内痰火,平定心神;对于肝郁气滞型患者,则以疏肝理气解郁为主,使用柴胡、郁金、香附等药物,调节情志,舒畅气机。同时,中医还会运用针灸疗法,选取百会、印堂、神门、内关等穴位,通过针刺调节气血运行,平衡脏腑功能,达到宁心安神、醒脑开窍的作用。然而,对于一些严重的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重度抑郁症等,单纯依靠中医治疗可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些严重的精神病通常需要综合运用西医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心理治疗等方法,以快速控制症状,防止病情恶化。中医在这些情况下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帮助减轻西药的副作用,改善患者的整体状态。对于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建议首先要到专业的精神科医疗机构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明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类型。如果病情适合,可以在西医规范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在选择中医治疗时,要选择正规的中医医疗机构和有经验的中医师,遵循医嘱进行规范治疗,不要自行使用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偏方或秘方。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老人重症肺炎多久能痊愈
老人重症肺炎痊愈时间通常在2-8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基础疾病、治疗方案等多种因素影响。若老人出现高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疑似重症肺炎症状,应立即就医,可进行胸部X线或CT检查、血常规、痰培养等,以明确诊断并指导后续治疗。一般情况下,如果老人病情相对较轻,感染病原体对常用抗生素敏感,且无严重基础疾病,经过积极有效的抗感染治疗,遵医嘱使用头孢曲松、莫西沙星等抗生素,配合吸氧、化痰等对症支持治疗,可能在2-4周肺部炎症逐渐吸收,临床症状缓解,达到痊愈标准。但如果病情较重,肺部炎症范围广泛,出现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痊愈时间会显著延长,可能需要6-8周甚至更久。此外,多种因素会影响老人重症肺炎的痊愈时间。如果老人本身患有糖尿病,高血糖环境利于病原体滋生,且会削弱机体免疫力,使感染更难控制,治疗过程中需积极控制血糖,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胰岛素等药物。若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会导致肺功能受损,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影响肺炎恢复,可能需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等药物改善肺功能。治疗方案也至关重要,及时准确的抗感染治疗是关键。此外,营养良好能为身体提供恢复所需能量和物质基础,若老人营养不良,应加强营养支持,必要时可通过鼻饲补充营养。建议老人日常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降低肺炎发生风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鼓励老人进行散步。太极拳等适当的活动增强体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有基础疾病的老人,需严格遵医嘱治疗,控制病情稳定。如果老人出现咳嗽、发热等呼吸道症状,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缩短病程,促进康复。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女人性欲低下畏寒肢冷口燥精神差怎么回事
女人出现性欲低下、畏寒肢冷、口燥精神差的症状,可能由非疾病因素如生活习惯,以及疾病因素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肾阳虚等引起。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这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症状的改善。一、非疾病因素: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内分泌系统,进而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出现精神差、性欲低下等症状。过度劳累使身体处于疲劳状态,能量消耗过度,也会引发类似情况。此外,长期缺乏运动,身体血液循环不畅,新陈代谢缓慢,可能导致畏寒肢冷。二、疾病因素:1、甲状腺功能减退: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身体代谢率下降,会出现畏寒肢冷、精神差、乏力等症状。甲状腺激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包括性功能至关重要,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导致性欲减退。通过检查甲状腺功能如测定血清TSH、T3、T4等指标可明确诊断。2、肾阳虚:在中医理论中,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本,肾阳虚则温煦功能减弱,出现畏寒肢冷的症状。肾主生殖,肾阳虚可影响生殖系统功能,导致性欲低下,同时还可能伴有精神萎靡、腰膝酸软等症状。治疗上,可遵医嘱通过中药调理,常用的方剂有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也可配合艾灸、按摩等中医理疗方法,如艾灸关元穴、气海穴等,以温补肾阳。如果出现上述症状,且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内分泌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自身抗体检测等,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