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专家解说:肥胖与内分泌的那些事儿

徐谷根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在以前食不果腹的年代,肥胖是生活富足的象征,而如今肥胖是万症之源,是增加患病率的危险信号。现在的内分泌科门诊,除了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和糖尿病,我们还可以听到一个新鲜的疾病名称——“肥胖症”,而且经常会有挺着啤酒肚的男士或丰满腹部的女士到此就诊。那么,肥胖和肥胖症是否等同?肥胖症是内分泌疾病的一种吗?肥胖和内分泌,哪个是因?哪个是果?39健康网记者带着众多疑问采访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徐谷根,请他跟网友们聊聊肥胖与内分泌的那些事儿。

徐谷根

  专家简介:徐谷根,男,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治:糖尿病、肥胖、甲状腺疾病、痛风(关节痛)、骨质疏松高血压病、尿崩症垂体瘤、消瘦、月经紊乱、更年期综合症、男性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儿童生长发育障碍。

  出诊时间:周一、三、五上午

  特色医疗:1.减肥综合治疗肥胖及糖尿病;2.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足;3.甲状腺穿针及注射治疗甲状腺结节。

  肥胖不等于肥胖症

  对于肥胖与肥胖症是否等同的疑问,徐谷根回答说:“肥胖与肥胖症并不完全等同,肥胖到一定程度会引起内分泌的紊乱和一系列症状,即称为肥胖症,是疾病的一种。如果只是轻度肥胖,则可看为疾病早期,是亚健康的一种。”

  那么,肥胖到哪种程度才算是“病”呢?徐谷根解析说,以前大家都认为肥胖只是一种生理现象、亚健康。但随着医学进展,医学家发现肥胖和内分泌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世界卫生组织已把肥胖认定为一种病。

  国际上流行用体重指数(BMI)来为肥胖分度,即体重除以身高平方的比值。正常值为18-24,24-28为超重,大于28为肥胖,大于30是中度肥胖,大于35是重度肥胖。比如说,一个人身高1.70m,体重85KG,则其BMI=85/1.7/1.7=29.41,属于轻度肥胖。

  一个人的体重指数若超过28可认为患上肥胖症,还会引起一系列内分泌问题。徐谷根举例说,脂肪肝、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失调、月经紊乱、不孕不育、痛风、骨质疏松、关节障碍、肿瘤等等都与肥胖症关系密切,所以,肥胖症是一种内分泌疾病。

  肥胖与内分泌互为因果

  肥胖和内分泌疾病,哪个是因?哪个是果?徐谷根认为,内分泌和肥胖是互为因果关系的。他介绍说:“肥胖中的一种类型是单纯性肥胖,是因饮食和运动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能量摄入过多堆积体内,最后引发肥胖症,从而导致内分泌的紊乱,这种肥胖是因,内分泌疾病是果;而内分泌疾病也可引起肥胖,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多囊卵巢综合征、皮质功能减退、库欣综合征等疾病均可以导致患者肥胖。”

  据了解,肥胖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单纯性肥胖,因过量饮食、缺乏运动所致;第二类,内分泌性肥胖,是因为内分泌科疾病导致的;第三类,家族性特发性肥胖,常常找不到原因,检查内分泌并无异常,吃得也不多,一般有遗传基因和遗传背景。另外,肥胖也可由肠道腺病毒感染、精神压力大等引起。

  “所以,肥胖和内分泌互为因果。肥胖导致内分泌紊乱,内分泌紊乱又加重肥胖!”徐谷根说。

  肥胖应从小干预

  青少年肥胖演变为成年肥胖几率有多大?何时该干预?又该如何干预呢?徐谷根指出,人的脂肪细胞在3岁以内数量不断增加,3岁之后数量基本不变,但体积会继续增大,所以小时候肥胖,脂肪细胞会较标准体重者多,也意味着成人以后肥胖的几率会较高。

  “所以,青少年肥胖要从小干预,在喂食过程中不要喂得过饱,家长们都喜欢把小孩子喂成胖小伙,其实他们不知道,小时候胖,长大之后胖的概率会增高。目前,很多没有糖尿病家族史的胖小孩,虽只有10多岁,就查出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和加以干预。”

  一般来说,如果孩子体重超过正常体重的两个标准差就要有所警惕,开始控制饮食、运动,主要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并检查是否有内分泌紊乱。肥胖会引发学习能力下降和自尊心受挫,所以,必须从小学就开始干预。(通讯员:高龙)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2014-05-28 04:13:24浏览6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精神病的药吃多了会怎么样
精神病药物过量会对人体产生多方面的不良影响,主要包括心血管毒性、神经系统毒性、药物不良反应加重等。1、心血管毒性:许多精神类药物在过量时会引起严重的心血管不良反应。例如,三环类抗抑郁药过量时,心电图上可能出现QRS波群增宽,这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重要预测指标。尽管新型的抗抑郁药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心血管毒性相对较低,但在过量情况下仍需警惕。药物过量导致的心血管毒性可能表现为心动过速、QT间期延长等,这些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心电监测和相应的治疗。2、神经系统毒性:精神类药物过量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问题。例如,抗抑郁药过量可能引发5-羟色胺综合征,表现为精神状态改变(如烦躁不安、谵妄)、自主神经功能亢进(如心动过速、高血压、发热)以及神经肌肉异常(如震颤、肌阵挛、反射亢进、肌强直)。抗精神病药物过量则可能诱发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NMS),其特征为精神状态改变(如激越谵妄)、发热、肌强直以及自主神经不稳定(如心动过速、血压波动)。这些综合征可能危及生命,需要及时识别和处理。3、药物不良反应加重:药物过量会使原本在治疗剂量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更加严重。例如,一些药物在过量时会导致过度镇静,患者可能会出现嗜睡甚至昏迷。此外,药物过量还可能加重药物的其他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对身体的多个系统造成更广泛的伤害。建议患者及家属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用药频率。如果出现药物过量,应立即停止使用相关药物,并尽快就医。在就医过程中,需详细告知医生药物的种类、剂量以及过量的时间等信息,以便医生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同时,患者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中医治疗精神病有效果吗
中医治疗精神病有一定效果,中医依癫狂、郁证等理论,通过辨证用药、针灸等,对部分精神病可缓解症状;但对严重精神病,单纯中医通常难达理想效果,常需中西医结合。中医将精神病归属于癫狂、郁证等范畴,认为其发病与情志失调、气血不足、痰火扰心、肝郁气滞等多种因素有关。在治疗方面,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痰火扰心型的精神病患者,常采用清热化痰、镇心安神的药物,如黄连、黄芩、胆南星、石菖蒲等,以清除体内痰火,平定心神;对于肝郁气滞型患者,则以疏肝理气解郁为主,使用柴胡、郁金、香附等药物,调节情志,舒畅气机。同时,中医还会运用针灸疗法,选取百会、印堂、神门、内关等穴位,通过针刺调节气血运行,平衡脏腑功能,达到宁心安神、醒脑开窍的作用。然而,对于一些严重的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重度抑郁症等,单纯依靠中医治疗可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些严重的精神病通常需要综合运用西医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心理治疗等方法,以快速控制症状,防止病情恶化。中医在这些情况下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帮助减轻西药的副作用,改善患者的整体状态。对于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建议首先要到专业的精神科医疗机构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明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类型。如果病情适合,可以在西医规范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在选择中医治疗时,要选择正规的中医医疗机构和有经验的中医师,遵循医嘱进行规范治疗,不要自行使用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偏方或秘方。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老人重症肺炎多久能痊愈
老人重症肺炎痊愈时间通常在2-8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基础疾病、治疗方案等多种因素影响。若老人出现高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疑似重症肺炎症状,应立即就医,可进行胸部X线或CT检查、血常规、痰培养等,以明确诊断并指导后续治疗。一般情况下,如果老人病情相对较轻,感染病原体对常用抗生素敏感,且无严重基础疾病,经过积极有效的抗感染治疗,遵医嘱使用头孢曲松、莫西沙星等抗生素,配合吸氧、化痰等对症支持治疗,可能在2-4周肺部炎症逐渐吸收,临床症状缓解,达到痊愈标准。但如果病情较重,肺部炎症范围广泛,出现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痊愈时间会显著延长,可能需要6-8周甚至更久。此外,多种因素会影响老人重症肺炎的痊愈时间。如果老人本身患有糖尿病,高血糖环境利于病原体滋生,且会削弱机体免疫力,使感染更难控制,治疗过程中需积极控制血糖,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胰岛素等药物。若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会导致肺功能受损,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影响肺炎恢复,可能需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等药物改善肺功能。治疗方案也至关重要,及时准确的抗感染治疗是关键。此外,营养良好能为身体提供恢复所需能量和物质基础,若老人营养不良,应加强营养支持,必要时可通过鼻饲补充营养。建议老人日常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降低肺炎发生风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鼓励老人进行散步。太极拳等适当的活动增强体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有基础疾病的老人,需严格遵医嘱治疗,控制病情稳定。如果老人出现咳嗽、发热等呼吸道症状,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缩短病程,促进康复。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女人性欲低下畏寒肢冷口燥精神差怎么回事
女人出现性欲低下、畏寒肢冷、口燥精神差的症状,可能由非疾病因素如生活习惯,以及疾病因素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肾阳虚等引起。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这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症状的改善。一、非疾病因素: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内分泌系统,进而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出现精神差、性欲低下等症状。过度劳累使身体处于疲劳状态,能量消耗过度,也会引发类似情况。此外,长期缺乏运动,身体血液循环不畅,新陈代谢缓慢,可能导致畏寒肢冷。二、疾病因素:1、甲状腺功能减退: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身体代谢率下降,会出现畏寒肢冷、精神差、乏力等症状。甲状腺激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包括性功能至关重要,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导致性欲减退。通过检查甲状腺功能如测定血清TSH、T3、T4等指标可明确诊断。2、肾阳虚:在中医理论中,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本,肾阳虚则温煦功能减弱,出现畏寒肢冷的症状。肾主生殖,肾阳虚可影响生殖系统功能,导致性欲低下,同时还可能伴有精神萎靡、腰膝酸软等症状。治疗上,可遵医嘱通过中药调理,常用的方剂有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也可配合艾灸、按摩等中医理疗方法,如艾灸关元穴、气海穴等,以温补肾阳。如果出现上述症状,且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内分泌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自身抗体检测等,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