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一类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疾病,中老年人多发,是当今世界三大致死疾病之一,危及我国人民健康。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由于脑卒中多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若抢救不及时或措施不当,病情很快恶化,危及生命,治疗效果并非十分理想,所以预防脑卒中尤其重要。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霍勇教授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是指对已经具有脑血管病危险的人群控制其危险因素,防止脑血管病的发生。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降低人群发生脑卒中的危险。
在2014年中国脑卒中大会暨全国心脑血管病论坛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霍勇教授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社会和全民共同参与和根据我国国情非常重要。
众所周知,高血压是脑卒中及冠心病发病急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史预防脑卒中的关键,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和基因多态性研究均显示,高Hcy是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卒中发生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也就是说H型高血压并不是高血压和高Hcy水平的简单组合,当高血压合并Hcy同时存在时,其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将成倍增加。
“H型高血压”就是指伴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高血压。中国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由于我国人群特有的Hcy代谢相关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的高遗传突变率和饮食习惯等造成的低叶酸摄入之间的共同作用,导致我国人群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国外人群所说。在我国,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占全部高血压的70%以上,其概念的提出对于中国高血压人群脑卒中的预防来说或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方面,国内和国外的研究结果显然不同。”霍勇教授介绍。国外研究往往都是在不太缺乏叶酸的欧美国家进行,所以补充叶酸的大型临床试验并未得到阳性结果。我国人群叶酸的缺乏要比欧美严重得多,国内CSPPT研究将能填补在亚洲地区的空白。
霍勇教授说,CSPPT研究现在已经做完了,正在等待发表结果。通过试验估计在同样血压控制水平的情况下,通过补充叶酸能否降低卒中风险,其结果是非常令人鼓舞的。
“结果提示我们,在中国脑卒中预防中既要坚持传统五个风险因素,同时也要结合中国的特点,通过补充叶酸,可以进一步降低这些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患者脑卒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