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我国哮喘控制率不到30% 患者自我管理严重不合格

  根据2008年中国全国城区哮喘患者控制现状和疾病认知程度调查显示,调查患者中达到控制的仅占28.7%,仅有21.8%的患者使用过峰流速仪。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博士张清玲指出,中国哮喘个体化治疗刚刚起步,无论患者的自我管理还是医生的随访管理都没有达到规范治疗的目标。

  

张清玲_水印500x333

  指导专家:张清玲,女,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博士,临床哮喘专业组组长,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欧洲呼吸协会会员、美国胸科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2009-2011赴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心肺疾病研究所工作,参与家庭医生及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医学生的临床教学,从事重症哮喘及慢性咳嗽等方面的研究,创建了诱导痰16sRNA细菌基因样本分离技术;参与临床研究3项:非侵袭性检查在重症哮喘中的应用、抗IL-5单克隆抗体在重症哮喘中的研究、慢性特发性咳嗽气道炎症特征;获2010年欧洲呼吸协会研究学者奖学金、2011年帝国理工大学心肺疾病研究所贡献奖。主持或参加多项国内外、科研课题,国内外发表学术论著二十余篇。

  《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指出:“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实施有效的管理对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既然规范治疗如此重要,为何我国哮喘控制率仍然如此低下?张清玲认为,导致我国哮喘控制率低的原因要从患者和医者两个方面思考。

  急性发作一次 肺功能就下降一些

  不规范治疗 受害的还是患者自身

  哮喘患者的依从性比较差,许多患者没有意识到疾病的危害性,更没有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这是导致哮喘控制率低的直接原因。张清玲在临床上就遇到很多患者平时不规范用药,发作后才喷药,甚至就医时还会隐瞒用药情况。

  其实,哮喘有这样一个特性,即每急性发作一次,肺功能就会下降一些,即使发作后用药,对肺功能的损害已经难以弥补。呼吸系统就像一棵树,每次急性发作都相当于刺激一次呼吸道的细胞慢性炎症,“树干”气道就会越来越厚,“树皮”气管的弹性就越来越差,慢慢会形成气道的重塑,病情也就越来越重,肺功能也引起受影响。比如本来今年可以爬上6楼的患者,急性发作2次后,明年可能爬到4楼就开始喘息。所以,患者必须遵医治疗,按照医嘱每日按时、按量用药,不私自更换用药时间和剂量,更不可私自停药。

  其次,患者自我监测能力差也是导致控制率低的重要原因。哮喘需要长期管理,包括按时按量用药,记录哮喘日记(每日症状、每日2次峰流速值和每4周1次的ACT测试结果)等等。这些数据的记录可作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的根据,但许多患者仍无法做到完善的自我监测,甚至仅有21.8%的患者使用过峰流速仪。

  此外,哮喘患者也要注意医生处方的“更新换代”。由于挂号难等原因,有些患者在使用完上一次医生开的药以后,就按照这些药物,自行到药房购买使用。其实,按照病情的进展,每个阶段的用药情况都会有所不同。所以,患者每次就诊时要跟医生约好下次复查时间,最好固定就诊医生,下次准时复查,查看药物处方是否需要更新、调整。

  我国医院转诊体系不完善

  大医院看病难 地方医院就诊率、随访率低

  除了患者的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差,张清玲坦言,对于哮喘的疾病控制,我国的医院与医生也有做不到位的地方。尤其是我国目前尚无健全的转诊制度,患者都往大医院挤,不相信地方医疗机构,导致大医院工作负荷重;而另一方面,由于真正需要到大医院看病的难治性哮喘没有得到有效转诊,在大医院就诊机会低。而轻度哮喘患者,在地方社区医院的就诊率和随访率也低下,浪费了医疗资源,病人也得不到有效随访和病情的监控。张清玲指出,随着医疗改革的进步,这种情况会在不久的将来,有所缓解。

  其次,部分地方医院医生对哮喘指南认识不足,与患者的沟通不足,导致对病情的把握不够,没有实现规范化疾病指导。

  此外,一些不规范的医疗机构对规范治疗的实施也带来了不良影响。市场上,部分成分未明、未经审批的中药粉,价格便宜。如果患者在没有咨询医生的情况下服用,甚至因此停止使用医生所开的处方药物,这样的做法十分危险,甚至使病情恶化。(通讯员:韩文青)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2014-05-06 03:31:12浏览13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