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白血病女铤而走险“试管”助孕 卵巢破裂大出血险丧命

  辅助生育技术是不孕不育家庭的福音,每年都有不计其数的女性患者接受“试管”助孕。然而,一场看似普通的取卵术却差点要了陈女士(化名)的性命。35岁的陈女士已有10年的白血病病史,此前曾怀孕,做过人流,之后就不再有孕。近日,陈女士在一家私立医院做试管婴儿助孕,行取卵术,熟料,当天下午就开始出现腹痛,被诊断为腹腔内出血,情况危急,随即被转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后经多学科医生联合抢救,最终才从死神手中逃脱。

  白血病女患者“试管”助孕 取卵后卵巢破裂致大出血

  陈女士有10年的白血病史,此前曾做过一次人流,之后再没有怀孕。4月2日,陈女士在一家私立医院进行取卵术,当日下午便开始出现腹痛,随即被送往医院。

  医生经腹部CT检查发现,陈女士盆腹腔内有大量积液、积血,在为其进行腹腔穿刺时抽出淡红色血水,诊断为腹腔内出血。但因为陈女士患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小板不能正常发挥凝血功能,做不做手术都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医生难以决断。而此时,患者的血色素已有110g/L将至60g/L,情况十分危急,医生决定将其转送至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4月3日早上8时,面色苍白、腹痛腹胀的陈女士被紧急送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急诊。据妇产科何勉教授回忆,陈女士在入院时带着3条静脉输液管和1条吸氧管,病情十分危急。

400X300_77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姚书忠教授

  患者出血不止 专家急行手术冒险止血保卵巢

  妇产科主任姚书忠教授在接到消息后,立即组织妇科、内科及其他相关科室专家进行会诊讨论,一致认为患者系腹腔内出血,需立即急诊手术找到出血部位止血才能抢救患者。但患者在入院检查时被发现血小板值异常升高,已达2000×109/L(正常值范围为100-300×109/L),且不能发挥正常的凝血功能,有容易出血、出血不止的倾向。

  血液内科主任周振海教授在评估患者的病情后认为,患者血小板计数太高,没影响血小板功能,此时手术风险极大,可能手术后不但原来的出血病灶不能止血,反而新的手术切口部位也会出血不止,患者很可能会因术中无法止血而丧命,因此他建议最好先行血小板清除术去除病变的血小板,同时输注血制品降低血小板计数才能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然而在积极输液、输血抢救的同时,陈女士的状态却很快变差,腹部更加膨隆,腹胀难忍,监护仪显示心率增快至140次/分左右,复查血色素已降至48g/L,患者已接近休克。种种数据表明,患者腹腔内出血在进一步增多,再拖延下去输血速度赶不上出血速度,患者很快将不治,必须尽快手术止血。

  由于出血太厉害,在这与死神赛跑的档口,血小板清除术根本无法实施。危急关头,指导抢救的姚书忠教授和何勉教授当机立断决定立即行急诊腹腔镜手术止血。经过与患者家属沟通,患者及家属也表示了充分的知情理解,签字同意手术。而此时,从患者被送入院到决定手术,也不过才过去了不到1个小时。

  在医护人员的配合下,医院为患者开通了绿色通道,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等参与抢救人员快速配合,周振海教授也“坐镇”手术室,随时监护患者术中的血液系统变化。

  一切准备就绪,当医生将穿刺套管置入患者腹腔时,鲜红色的血液立即从穿刺套管喷涌而出,瞬间将手术台染红。在清除了大约4000ml的血块和积血后,仍然在出血的卵巢破口被暴露了出来。考虑到患者未生育的情况,专家放弃了原定切除卵巢的手术方案,尽最大的努力缝合止血,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

  在不到1小时的手术时间里,抢救小组经过默契的配合和不懈的努力,终将卵巢破口出血止住,将患者从死神手中抢回。而术后,患者经过输血、补液对症支持治疗,恢复良好,目前已顺利出院。

400X300_78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何勉教授

  专家提醒:患病女性孕前最好做身体状况评估

  据专家透露,陈女士此次腹腔内积血总共有5000ml,相当于将全身的血液换了一遍,虽然抢救很成功,但同时也给想怀孕的患病女性敲响了警钟。

  “白血病患者在病情稳定期是可以怀孕的,但是孕前必须要做综合的评估,最好到血液科咨询相关的专家。”周振海教授建议。

  何勉教授也提醒女性,如果本身合并有疾病,一定要先咨询过相关专科医生,征得其意见,是否能怀孕或者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如被明确告知不宜妊娠,切不可铤而走险。而医生也应该对进行辅助生殖的患者进行详细检查和评估,严格按照医学指征操作,切不可为了圆患者生育之愿而放弃原则,否则反而可能误了卿卿性命。(通讯员:李绍斌、彭福祥)

2014-04-22 05:46:11浏览3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奶疙瘩的功效与作用对乙肝有用吗
奶疙瘩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补充优质蛋白、增强饱腹感、补充能量等多种功效与作用。奶疙瘩对乙肝并没有直接的治疗作用,但因其富含营养成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乙肝患者补充营养,间接对病情的稳定和恢复起到辅助作用。1、补充优质蛋白:奶疙瘩由牛奶或羊奶制成,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身体多种生理功能,如酶的催化、抗体的形成、肌肉的构建等。食用奶疙瘩能够为人体提供必需的氨基酸,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尤其适合儿童、青少年以及术后康复人群补充营养,增强身体修复能力。2、增强饱腹感:奶疙瘩质地紧实,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食用后在胃内消化吸收相对缓慢,能够长时间维持饱腹感。对于需要控制饮食量、管理体重的人群来说,奶疙瘩可以减少其他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同时,在户外活动或工作繁忙无法及时进餐时,奶疙瘩也能快速缓解饥饿感,提供持续的能量支持。3、补充能量:奶疙瘩含有一定量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脂肪是高能量物质,可为身体储备和提供热量,满足人体在基础代谢、体力活动等方面的能量需求;碳水化合物则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其快速分解产生的能量可及时补充身体消耗,尤其适合体力劳动者和运动人群,帮助恢复体力、缓解疲劳。建议在食用奶疙瘩时,控制好摄入量,由于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过量食用可能增加肠胃负担,引起消化不良。对于患有高血脂、肥胖症等人群,需谨慎食用,避免摄入过多脂肪。对于乙肝患者而言,在日常饮食中可以将奶疙瘩作为营养补充的选择之一,但需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量食用。
姜发纲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父母都是高度近视,会遗传给孩子吗
父母都是高度近视,通常会遗传给孩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若发现视力异常,应及时就医,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高度近视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其遗传因素主要与基因有关。目前研究发现,多个基因位点与高度近视相关,如MYP1、MYP2等基因。这些基因参与眼球发育、眼轴长度调节以及眼部结构的形成。当父母双方都为高度近视时,其携带的这些致病基因更有可能同时传递给孩子,使得孩子从遗传层面就具备了患高度近视的易感性。而且,遗传因素在高度近视的发病中所占比重较大,相比普通近视,高度近视受遗传影响更为显著。高度近视的遗传模式较为复杂,主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有部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X-连锁隐性遗传。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中,孩子需要从父母双方各继承一个致病基因才会发病。若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且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那么孩子几乎肯定会遗传到高度近视相关基因。而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中,只要父母一方携带显性致病基因,孩子就有50%的概率遗传到高度近视。X-连锁隐性遗传则主要影响男性,因为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若母亲是携带者,儿子有50%的几率患病。这些复杂的遗传模式,使得父母高度近视时,孩子遗传到高度近视的风险大大增加。对于父母都是高度近视的家庭,孩子出生后应尽早进行眼部检查,建立视力档案,定期监测视力变化。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孩子良好的用眼习惯,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叶黄素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蓝莓等,为眼睛发育提供充足营养。
徐嘉文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父母的痣会遗传给孩子吗
父母的痣有可能遗传给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有助于维持孩子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对预防痣的异常变化也有积极意义。 从遗传学角度来看,痣的形成与基因存在关联。某些特定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会影响黑色素细胞的发育和功能。如果父母携带与痣相关的特定基因,那么孩子遗传到这些基因的可能性较高。例如,先天性巨痣就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其发病机制涉及多个基因的异常。当孩子继承了这些异常基因后,身体在发育过程中,黑色素细胞的分布和增殖就可能出现异常,从而导致痣的形成。从环境与遗传相互作用角度分析,环境因素虽不能直接导致痣的遗传,但与遗传因素共同影响着痣的出现。紫外线照射是促使痣形成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若父母长期处于阳光照射强烈的环境中且未做好防护,其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可能因紫外线刺激而发生异常改变,进而形成痣。而孩子若遗传了对紫外线敏感的基因,再加上类似的紫外线暴露环境,就更易出现痣。对于关注此问题的父母,建议在平时做好孩子的防晒工作,尽量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降低因环境因素诱发痣形成的风险。同时,要定期观察孩子皮肤痣的变化,一旦发现痣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出现异常改变,需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流产物染色体异常是父母问题吗
流产物染色体异常并不完全是父母的问题。虽然父母的遗传因素在其中占据一定比例,但流产物染色体异常的成因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父母的染色体状态是导致流产物染色体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本身存在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异常,例如染色体平衡易位、罗伯逊易位等,在生育过程中,就有可能将异常的染色体传递给胎儿,导致流产物染色体异常。以染色体平衡易位为例,父母的染色体在发生断裂和重接后,遗传物质总量虽然没有丢失,但基因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这种情况下,胎儿在遗传父母染色体时,可能出现染色体片段的重复或缺失,进而引发染色体异常,最终导致流产。除了父母遗传因素外,还有诸多其他因素可致使流产物染色体异常。在受精卵形成及胚胎发育过程中,可能发生新的染色体突变。例如,受到外界环境中的致畸因素影响,如辐射、化学物质、病毒感染等。孕妇在孕期接触大量电离辐射,可能损伤胚胎细胞的DNA,导致染色体断裂、重排等异常情况。某些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也可能干扰胚胎细胞的正常分裂过程,引发染色体数目或结构改变。若发生流产且发现流产物染色体异常,夫妻双方应前往正规医院的遗传咨询门诊就诊,进行染色体检查,排查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日常生活中,夫妻双方要尽量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远离辐射源、避免滥用药物、减少化学物质暴露等。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