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天天关注GDP、CPI,还真不如认真学习一下什么是ICD!”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张澍教授4月 15日在IMPROVE SCA 全球临床试验启动会上说,我国平均每天有约1500人死于心脏猝死,而只要植入ICD,关键时候只需要10秒钟,就可能救你一命!
张澍教授讲解ICD
张澍教授说的ICD,全称是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直径5厘米左右,专门用来对付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指由心脏原因导致的,在急性症状发生后1小时内的自然死亡。每年我们都会在新闻里看到一些国家栋梁、社会名人、商界精英,在风华正茂之时,猝然离去,但也不要觉得猝死离我们普通老百姓很远。张澍教授说,目前在中国心脏性猝死的总死亡人数每年高达54.4万人。其中,因冠心病引起的猝死,占到心脏性猝死原因的80%。
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及难以预测的特点,而且绝大多数猝死事件发生在医院外,张澍教授介绍说这种情况抢救存活机会非常低,仅为1% 以下,因此心脏性猝死防治的有效性是降低心脏病死亡率的关键。
心脏性猝死防治的一个有效手段,专家推崇的就是ICD。
ICD和起搏器大小相仿,植入患者体内,可持续监护患者的心脏状况。当患者发生室速或室颤时,ICD自动选择合适的方式包括释放有效电击进行治疗,只需要10秒钟,就可及时挽救患者生命。
针对已经发生过猝死的患者来说,植入ICD是我国心血管病防治指南中,针对心脏性猝死的二级预防标准和措施。同时,一级预防标准和措施中,也明确说到通过临床诊断,发现潜在的高风险患者并尽早植入ICD。
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被普遍接受并应用的是一级预防标准,这是针对未发生过心脏猝死的高危人群实施的预防。但因为观念和医保问题,我国一级预防的推广,任重道远。
IMPROVE SCA 全球临床试验,是我国引导的一项全球约15个国家和地区100家研究中心同时开展,针对1.5级预防对心脏性猝死(SCD)防治临床意义的研究,核心之一,就是要跟踪研究ICD在1.5级预防中的效果。
专家简介:张澍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心脏中心主任助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前任主任委员。自2000年就任阜外医院心律失常诊疗中心主任,致力于将该院心律失常诊疗中心建成亚洲第一,国际大型的心律失常诊疗中心。牵头完成国家“十五”、“十一五”攻关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目前主持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关于我国心律失常数据信息平台建设项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