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40岁的李先生特别喜欢抽烟,而且烟量不小,一天两包,已持续二十多年。前日,他突然咳痰、上楼气短、走路都呼吸困难,到武汉市武昌医院呼吸科就诊,做了肺功能检查后,医生告诉他,他的肺功能降低40%,诊断为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病。李先生这才下定决心戒烟。
据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病常见于老年人,但李先生才40岁就患病,肺部提早进入老年期,这与他长期较大量吸烟密切相关。在慢阻肺的众多致病因素中,约有80%和吸烟有关。我国的一项研究资料显示,吸烟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13.2%,显著高于不吸烟人群的5.2%。长期吸烟开始的年龄越早,吸烟量越大,患病的可能性就越高。
其次,除了吸烟,长期吸入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接触,也是慢阻肺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比如从事采矿、采石、铸造、油漆、化工等职业的人,接触粉尘、化学物质时间较长的人,患慢阻肺的概率也比较高。
此外,呼吸道感染的人群也要注意,反复呼吸道感染可加速肺功能的下降,加速慢阻肺的疾病进程。
有专家建议,45岁以上人群最好每年体检时,加入肺功能检查。如果是上述提及的高危人群,检查时间更要提前,40岁起就要定期检查肺功能。
目前,最常用的肺功能指标有两个:1.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指先尽量深吸气,直到不能再吸进气体后迅速用力呼气,第一秒呼出的气体量;2.时间肺活量(FVC),指尽力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一般来说,FEV1<80%预计值和FEV1/FVC<70%是诊断肺功能是否呼气气流受限的敏感指标。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