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心系百姓睡眠健康 暨大附一院开展睡眠日大型义诊

  健康睡眠,平安出行,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平安幸福和社会和谐稳定。

  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是人的基本生理要求,五天不睡眠人就会死去。在紧张的劳作之后,人们通过睡眠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焕发生机。优质有效的睡眠,不仅和个人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也直接影响到白天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效率。睡眠是人体自我修复的必要过程,良好的睡眠可以使人头脑清醒、反应敏捷、精力充沛、减少失误、提高效率。

  3月21日,在第十四届世界睡眠日当天,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举办了以“健康睡眠”为主题的义诊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睡眠,科学管理睡眠,保证健康睡眠,确保驾驶人员、生产岗位的操作人员有良好的睡眠,杜绝疲劳驾驶,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近百位患者及家属参加了本次义诊活动,与在场的精神心理科专家、耳鼻喉科专家交流睡眠相关疾病的监测、诊断和护理知识。

    睡个好觉,最朴实美好的愿望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潘集阳指出,失眠会影响个人的生理功能、影响情绪稳定、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使人易老或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潘集阳建议患者,要积极配合专科医生寻找失眠的原因,抓住病根尽早拔除。

  

1111

  精神心理科主任——潘集阳在解答患者疑问

  随着社会的转轨,现代化的迅速推进,人们的睡眠状态首当其冲的受到了冲击,睡眠障碍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据有关方面测算,我国有3亿多人受到了失眠的困扰。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抢占了人们的睡眠时间,睡眠不足已成为了现代文明病。睡个好觉,对很多人来说已成为最朴实美好的愿望。

  

2222

  义诊现场医患互动

  

33333

  义诊讯息宣传栏

    打鼾,普遍存在的睡眠现象

  打鼾又称为“打呼噜”,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睡眠现象,目前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司空见惯的,而不以为然,还有人把打呼噜看成睡得香的表现;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打鼾的呢?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曹庆松指出,主要引起起打鼾的原因有三个:中枢性疾病、阻塞性疾病和混合性疾病。以耳鼻喉方面来说,打鼾常规原因都是阻塞性引起的,从鼻子到喉咙都会引起打鼾,鼻部原因包括:鼻甲肥大、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鼻腔肿瘤;咽部原因包括: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悬雍垂肥大、软腭肥大低垂、咽腔狭窄、舌体肥大。

  

44444

  耳鼻喉科主治医师——曹庆松在解答患者疑问

  其实打鼾是健康的大敌,打鼾使睡眠呼吸反复暂停,造成大脑、血液严重缺氧,形成低血氧症,而诱发高血压、心率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更严重的是,夜间呼吸暂停时间超过120秒容易在凌晨发生猝死。不过曹庆松称,睡眠中突然猝死的这种情况一般很少发生,患者们不必过于担心。因为睡眠窒息而造成严重缺氧时,患者大脑就会自动发出信息令患者转醒。

  有的患者在睡眠期间,仰卧时鼾声非常严重,但转换成侧卧的时候鼾声就没有了,这是怎么回事?曹庆松解释说,这是因为仰卧的时候由于舌体肥厚或舌体后缀,会加重呼吸困难;然后侧卧时,舌体就不会后缀,呼吸道变得通畅,就不会打鼾了,所以建议患者们睡眠时不要仰卧,尽量侧卧睡。(通讯员:张灿城)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2014-03-21 16:41:12浏览9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赖迪生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睡眠心率38-40次左右有危险吗
睡眠心率38-40次/分左右一般没有危险,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减退、心律失常、心肌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患者根据引起的原因对症治疗。1、正常现象正常人在安静休息或深度睡眠的状态下,心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到40次/分钟左右,这通常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没有危险。患者不需要过分担心,也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2、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是由于自身免疫性损伤、碘摄入过少等原因导致。由于体内甲状腺素分泌减少,患者会出现心率减慢的情况,从而导致心率38-40次/分左右。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甲状腺片等药物进行治疗。3、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的起源或传导异常,可能与药物刺激、心血管疾病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出汗、乏力等症状,还可能会伴有睡眠时心率38-40次/分左右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美托洛尔、普萘洛尔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导管消融术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4、心肌炎心肌炎是指心肌局限性或者弥漫性的急性或者慢性炎症性病变。如果患者本身患有心肌炎,会导致心肌功能受到损伤,在睡眠时可能会出现心率38-40次/分左右的情况,还会伴有胸闷、气短、头晕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卡托普利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辅酶Q10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所引起的心脏病,可能与长期吸烟、不健康饮食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心绞痛、胸部压迫、呼吸急促等症状,还可能会伴有睡眠时心率38-40次/分左右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进行抗血栓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骑自行车等,可提高自身免疫力,对于不适症状的缓解也有积极意义。若患者出现明显不适,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王凤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三甲
睡眠不足、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心慌
睡眠不足、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心慌可能是胸膜炎、心力衰竭、肺部感染等导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治疗方式。 1、胸膜炎 胸膜炎指发生在胸膜腔内的炎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失眠、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肺不张、胸廓塌陷,出现呼吸困难和心慌。如果患者是结核菌感染的胸膜炎,需要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药物进行治疗。当患者是细菌导致的胸膜炎,需使用阿莫西林、红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 2、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全身 组织基本代谢需要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活动受限、体液潴留等。通常对心脏的负担比较大,患者可能会出现失眠、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或者是心慌的症状,可以通过心脏彩超、X线、造影等检查进行确诊。患者可以使用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等利尿剂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增加心肌收缩力,例如地高辛、西地兰等。 3、肺部感染 肺部受到细菌、病毒的感染,患者可能会出现失眠、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或者是心慌等症状,病情比较严重时会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患者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并进行吸氧来缓解症状。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比如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等。 病情恢复期间注意休息,保证良好的睡眠,促进疾病恢复。同时,保持饮食均衡,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有助于补充维生素,但应尽量少吃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赖迪生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心脑血管疾病会影响睡眠吗
心脑血管疾病可能会影响睡眠,心脑血管疾病一般包括脑卒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头晕、头痛、胸闷、胸痛等症状,从而影响睡眠质量。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治疗。1、脑卒中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组织损伤,通常是因为年龄增加、饮食不健康、肥胖等原因引起的。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肢体无力、感觉障碍等症状,还可能会伴有睡眠障碍的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等。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所引起的心脏病,可能与长期吸烟、不健康饮食、压力过大等因素有关。患者会出现胸痛、胸部压迫、呼吸急促、睡眠障碍等症状,还可能会伴有睡眠障碍的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阿司匹林、吲哚布芬、阿托伐他汀钙等。3、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指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导致心脏输出量不稳定,出现淤血或者缺血的状态,从而引起的一种心脏疾病。心力衰竭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水肿、乏力、头晕等症状,还可能会伴有睡眠障碍的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等。4、高血压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压力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可能与遗传、饮食、精神刺激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心律失常、心悸等症状,还可能会伴有睡眠障碍的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呋塞米、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药物进行治疗。5、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是指脑动脉的管壁因脂类物质沉积和内膜受损,同时血小板、纤维素等物质积聚在损伤的血管壁内膜,使得血管壁变得粗糙、僵硬,失去弹性,管腔变得狭窄的一种现象。脑动脉硬化可能会导致患者脑部供血不足,进而影响睡眠质量。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瑞舒伐他汀钙、辛伐他汀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有助于病情的恢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还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同时也要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