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解读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诊疗 > 体检·解读

血液黏稠≠高血脂 别盲目“洗血”

举报/反馈
2013-09-21 04:31:21生命时报

  最近,63岁的刘先生到一家私营医院做体检,医生说他的“血液黏稠度”指标高,可能有心血管病变,需要“洗血”治疗。刘先生听了很担心,血液黏稠就是高血脂吗,需要“洗血”吗?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许顶立教授指出,“血液黏稠度”并非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常规检查,目前没有确切临床证据表明其能预测血栓形成的程度。该指标不稳定,大量饮水、严重缺水、缺氧或服用某些药物都会使之发生变化。这项检查多在一些小医院或私营体检中心使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医师有时也会用它辅助诊断。

  事实上,血液黏稠不等于高血脂。血液黏稠是一个血液流变学的概念,指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多了,血流阻力增加,导致血液流速变慢。而高血脂是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造成的,只是血液黏稠的一个因素。高血脂,血液中红细胞、血小板等血细胞数量增多以及一些蛋白成分增加都可能导致血液黏稠。黏稠的血液(主要是有形成分增多引发的黏稠)流经一些小血管时容易形成栓子,小血栓发展成大血栓,乃至发生严重的血管阻塞。也就是说,血液黏稠的人不一定血脂高,血脂是否异常只能通过血脂检查来诊断。

  血液黏稠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病也没有必然联系。如果人的血脂正常,血管壁光滑,那么血液再黏稠也不会发生冠心病。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压才是形成斑块和斑块破裂的主要元凶,应关注血糖、血脂和血压。建议普通人每年进行一次血糖、血脂检查,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应注意监测血压变化。

  即使患者血液黏稠,也不建议盲目“洗血”,而应该根据血液黏稠度高低以及导致血液黏稠的原因(如血小板增高还是红细胞增高)对症治疗。阿司匹林等药物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用于有血栓形成危险的人群,如糖尿病人群。控制高血脂,首先要调整饮食结构,改善生活方式。如果2~3个月后降脂效果不理想,就应找专科医师咨询或治疗,针对高血脂的不同类型,选择合适的、安全的、有效的调脂药物,长期坚持服用。

许顶立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级甲等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