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陪父母看病做好三件事

庄平 综合内科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级甲等

  什么情况下该带父母去医院做检查?带父母就医该做哪些准备?相信不少人有这样的疑问。台湾《康健》杂志最新刊文指出,陪父母看病要了解三件事。

  1.别把疾病当成老化。

    老人家身上的许多症状有些是正常老化,例如视力减退、听力退化;有些是疾病却被误认为是老化,例如认知障碍(经常忘东忘西,子女认为老了本来就会记忆力不好);有时症状表现很不典型,例如老人的感染症常常没有典型的发烧,而是胃口不好、活动力不佳。

  尤其是有情绪障碍的老人,往往以身体症状表现,像是沮丧、行动缓慢、食欲差、常卧床、头痛、胸闷、疲惫等,“很可能是老人忧郁症,一般人多认为这是正常的老化,或以为是本来的内科疾病引起的,”台湾老年精神医学会常务理事、台湾大学精神科医师黄宗正提醒,对老人来说,很多内外科的疾病会让脑部某些区域或回路缺损,脑部会有较多病变,一旦忽略早期预警,容易延误就医治疗。

  当父母出现不舒服的症状时,子女可记下各种症状出现的时间与频率,然后带着目前爸妈服用的药物去看诊,如果还是不太舒服,可提早复诊。台北荣总高龄医学中心主治医师刘建良表示,老人家的病情说变就变,不能等。更重要的是,一旦老人家出现三种状况:昏(意识不清)、痛(急性疼痛)、喘(呼吸急促),要立刻送急诊。

  2.陪父母看病别抢着说话。

    台湾大学老年医学部主治医师陈人豪认为,除非是身体功能不错,只有一些小毛病的老人,可让他们去自行就医,否则,建议子女(或主要照顾者)最好能陪同看病协助表达,让医生有充分的信息确认诊断。

  台湾大学家庭医学科副教授卢丰华发现,很多时候是家人以为医生看病时间短促、担心老人家讲不清楚、讲不完,所以急着帮腔,“这会让老人家变得无法表达。其实这是医生的责任,有没有好的问诊技巧很重要。”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康复理疗科副主任医师庄平表示,老人希望被尊重,医生只要技巧得当,放慢讲话速度,声音别太尖锐,就可以慢慢问出老人家的想法。

  如果陪同的家属过于强势,或讲得跟老人家不太一致,有经验的医生会分开问,请家属先出去,“例如忧郁症老人,也许老人家想表达些想法,家属在旁让他不想说,”陈人豪补充,有些老人家有被迫害幻想或认知障碍,不能只靠病人主诉,需要照顾者陪同,对确诊很有帮助。

  3.陪诊最好带齐服用的药物名单。

    许多医生指出,子女带父母就医时,最好能把父母目前使用的药物、药单或其他医生诊断说明带上,以使看病更有效率。

2013-08-25 04:22:34浏览6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