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解读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诊疗 > 体检·解读

体检完“正常”并非万事大吉

举报/反馈
2013-08-14 00:29:34天津网

  “又是脂肪肝高血脂,没事,大家都有,多走走就好了。”这几天,单位的体检结果下来了,不少人都查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可是多数人拿到体检报告单后随手一放,要么往抽屉里一塞,看也不仔细看。还有一部分人,明明知道自己查出了问题,但还把医生的建议当耳边风,平时酒照喝、烟照抽、肉照吃,不良的生活习惯就是不肯改。

  “这些人是在拿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开玩笑,也违背了体检的真正目的。”天津市公安医院体检科主任赵玲珑语重心长地说,“体检的目的不是检查,而是尽早发现疾病,争取治疗时间。查出问题却什么也不做,查了也是白查。”

  体检报告出来后的常见情景:紧张 无视 不治疗

  发现胆结石全家紧张

  张明体检发现胆囊里有块石头。他近几年总感觉胃口不好,原因总算是找到了。他翻来覆去睡不着:到底是不管它随它去,等到疼的时候再说,还是现在就择期手术切除胆囊或者做保胆手术?纠结啊!他的纠结弄得一家人都紧张起来。

  医生的话:有问题多咨询几个医生。每种治疗的方式都有它的适应范围和优点缺点。拿张明的情况来说,石头比较大,但是就一个,最好是再做个胆囊功能的检查。如果胆囊功能很好,就可以做保留胆囊的手术,这样不仅能保留胆囊的功能,还能减少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避免结肠病变的风险;如果胆囊的功能已经不好了,就可以选择切除胆囊,避免万一结石嵌顿引起剧烈疼痛而导致发生危险。

  肝功不好是警报

  肖雄30出头,作为销售主管,平日里吃吃喝喝的应酬自是不少,但他自觉身强体壮。体检报告显示他的转氨酶有点高,还有一些血脂数字也有点高,但是与正常数字的差距不大,于是他把报告随手一扔,再也不看。

  医生的话:体检结论是主检医师根据各科体检结果综合分析后给受检者开的健康处方,对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预防和治疗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些受检者对体检过程较为重视,却忽视了体检结论,没有仔细阅读和认真实施,使健康体检失去了意义。就以肖雄为例,整日的吃吃喝喝已让他成为肝病的高危人群,而转氨酶升高相当于身体发出的警报,如继续忽视,在饮食、作息上不加控制,即有很大可能发展为肝病。

  高血压不治疗出大事

  老张患高血压已经有10年了,每年查体医生都建议他吃药,可他总是说没事,一点也没觉得不好啊,是药三分毒,不吃。

  医生的话:目前高血压能有效控制的不到7%,老张两周前与邻居口角,争执的时候情绪过分激动,突然出现了胸痛、胸闷,直接昏倒在地。送到公安医院检查发现她因为血压急剧升高,导致了大面积心肌梗塞,急诊做了冠状动脉支架手术才拣回一条命。类似情况还有一位李女士,12年的高血压不肯服药,去年出现肾动脉硬化尿毒症,只能靠透析生存。

  体检能发现早期疾病

  举两个例子,一个是34岁的转业军人,一直身体很好,常规体检胸透时发现肺部结节影,进一步检查发现是早期肺癌,手术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另病例54岁,2008年检查没问题,2009年没查,2010年发现肺里有巨大肿物——2008年确实没问题,也就是说,两年间肿瘤完成了由扎根到发芽、长大的全过程,如果2009年检查了,预后应该会改善很多。

  “正常”并非万事大吉

  不少人看到体检报告上写着“正常”,就觉得万事大吉。真正重视健康的人,应该找出去年、前年的体检报告,逐项进行对比,发现其中隐藏着的问题。

  体检报告不光意味着一个结论“正常”或者“不正常”,而是对身体状况的细分。今年和去年的体检结果也许都正常,但其中某项指标有较大变化的话,就说明这一年来,您的身体状况已经发生了变化,也许有患某种疾病的倾向,应该引起重视。

  大部分市民可能看不懂医疗数据,所以医院在体检报告的最后一页往往会给出一个体检结论,列出你身体存在的问题并注明医生的建议。比如你有高血压,那么医生会根据既往病史,建议你定期到心血管内科检查治疗或者少食胆固醇高的食物,戒烟、戒酒,多食蔬菜、水果等。

  拿到体检报告后最好能当场翻看,如果有不懂的可以找相关科室的医生进行咨询。

  体检是健康管理的开始

  体检不是目的,关键是体检以后,针对健康问题进行持续性的关注和管理,要延续到体检后对医生健康建议的坚持执行。

  体检后应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并根据医生的建议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体检报告一定要好好保管。每年请医生对上年和今年的体检报告做比较分析,能够发现一年来身体状况的变化,确定有无某种疾病倾向,尽早防治;根据身体的变化制定合理的健康促进计划,并持之以恒地实施健康促进计划,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