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小儿发热勿乱用药 精神差应及时就医

林惠芳 儿童保健科 住院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三级甲等

  小儿发热怎么办?其实,发热是小儿很常见的疾病症状之一,因此提到退烧药,相信不少家长随便都能说出几种解热镇痛药来。的确,我国大多数解热镇痛药都属于非处方药,家长在药店很轻易就能买到,但在买药的时候,面对眼花缭乱的解热镇痛药,想必很多家长又是开始烦恼了:品种这么多,不仅药的品种多,就连同一种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也有很多剂型,如片剂、胶囊剂、咀嚼片、混悬剂、糖浆剂、滴剂、栓剂、分散片、泡腾片等。孩子发烧,到底该选用哪一种退烧药呢?家长在选用退烧药时应该要注意些什么呢?

  1.明确诊断后再合理选择退热方法:当细菌、病毒或其他外源性致热源进入人体后,与粒细胞、单核细胞等相互作用产生内源性致热源,内源性致热源可以使得下丘脑体温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引起人体的发热。而解热镇痛药的作用机制,就是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使周围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通过出汗而达到散热的过程,但解热镇痛药属于对症治疗,只能缓解发热的症状,而不能解除病因,也不能缩短病程,并且有时还可能因为用药后改变热性掩盖病情而影响了医生作出诊断,所以,在选用解热镇痛药时,必须要诊断明确,再根据病情合理用药,如G6PD缺乏患者只能选择几种有限的退热药,部分退热药是会引起小儿溶血的,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建议有G6PD缺乏患者发热时首先去寻找医生的帮助,告诉医生患者有“G6PD缺乏”,由医生选择或建议安全的退热药。

  2.一般体温高于38.5℃才使用退烧药:发热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当体温升高时,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活性增强,抗体的产生增多,有利于炎症的修复,又由于小孩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当处于高热状态下,可能会导致小孩发生高热惊厥或脑部受损,故一般孩子体温低于38.5℃时,建议不急于服用退烧药,可以采用温水擦浴、敷冰袋等物理降温的方式,当体温超过38.5℃时,才在物理降温的同时服用退烧药。

  3.根据情况选择合适剂型:退烧药中最常见的是对乙酰氨基酚,目前市面上含有这种药物成分的药品种类很多,剂型也不少。药物的剂型不同,也会使得药效发挥作用的程度及不良反应等存在一些差异:片剂剂量准确,含量差异小,质量稳定,携带服用方便;胶囊剂掩盖了药物的苦味和臭味,生物利用度高,药物稳定性好,能定时释放药物,较适合成年人服用;咀嚼片加入了糖、果味香料,嚼起来的时候香甜可口,小孩子比较喜欢吃,但服用时如果直接吞服或咀嚼不充分时,则达不到退热效果;混悬剂、糖浆剂使用方便,口感良好,比较受小孩子喜欢;滴剂药物浓度较高,服用方便,起效快,口味也可接受,很适合小孩子使用;栓剂是药物由直肠粘膜吸收,再进入血液循环中,对胃肠道刺激和肝脏的毒性作用减小,适合于小儿使用;分散片遇到水之后可以迅速崩解形成均匀的粘性混合悬液,服用方便,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小;泡腾片含有泡腾崩解剂,放入水中后会冒出气泡,崩解快,服用方便,起效快,口味可,很多患儿都比较容易接受。对乙酰氨基酚本身是比较安全的解热镇痛药,但一般来说,在给3岁以下的儿童选择时最好选用滴剂、糖浆剂或肛门栓剂,7岁以下儿童尽量不使用复方制剂或缓释剂。

  4.避免重复用药:市面上解热镇痛药物品种繁多,如阿司匹林、维C银翘片、扑热息痛、安乃近、泰诺林、美林、百服宁等,若在服药之前没有仔细阅读药品的主要成分,极容易造成重复用药,还有些人认为将几种药物联合在一起使用,总有一种是合适的,还可以增加疗效,事实上,这种联合用药危害是不小的,因为虽然有些解热镇痛药的药物商品名不同,但是其有效成分是一样的,同时服用会导致重复用药而使剂量增加,同时也增加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之前一定要认真阅读说明书,只选择其中一种解热镇痛药,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自行选择扑热息、布洛芬等退热效果好、副作用小的药物。另外,家长在给孩子喂药时,一定要遵医嘱的量,如果是包衣片、缓释片等,不能将其压成粉或把胶囊里的药粉倒出来用水冲服,这样容易引起服用药物剂量不准,影响疗效,还可能造成胃黏膜损伤等不良反应。服用退烧药后,如果体温仍是没有降下来,无论是否同一种退烧药,都要间隔4~6小时才可以再次服用,体弱或者40℃以上的小儿,解热剂宜用小剂量,以免大量出汗引起虚脱,同时应注意多喝水以利于排汗和降温。当然,在医生指导下,部分患儿可以选择泰诺林、美林交替应用以控制发热,但是其疗程不能太长,且用量均较说明书上的用药稍偏少。

  最后,家长在家给小孩服退烧药过程中,当患儿出现精神、反应较差、体温持续不能退至38度、出现频繁惊跳时需第一时间就诊,而不是自行再服用退热药。(指导: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谢丹宇主任医师 通讯员:彭文斌、林惠芳)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2013-08-08 07:13:09浏览16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吴鹏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嗳气、打嗝、屁多、大便不成形跟吹风扇有关吗
嗳气、打嗝、屁多、大便不成形等症状通常与吹风扇并无直接关系,出现这些症状可能的原因一般包括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等。 1.饮食不当 首先,暴饮暴食或食用过多产气食物,如豆类、红薯、洋葱等,可能导致食物及其发酵产生的气体,长时间积存在胃内,进而出现嗳气、打嗝、屁多、糊状便等症状。建议清淡饮食、少食多餐,并尽量避免食用产气食物。 2.胃肠功能紊乱 其次,长期饮食不规律、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可能会引发胃肠功能紊乱,导致患者出现大便不成形、腹胀腹痛、打嗝嗳气、排气增多等症状。建议患者规律饮食,并保持心情愉悦,必要时也可遵医嘱使用莫沙必利、曲美布汀等药物进行治疗。 3.肠易激综合征 最后,若患者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中,或存在内脏高敏感性等问题,都可能会因肠易激综合征而出现嗳气、打嗝、屁多、大便不成形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东莨菪碱、匹维溴铵等药物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在吹风扇的过程中,未做好腹部保暖措施,可能会因腹部受凉,而诱发或加重腹泻症状。此外,患者恢复期间建议清淡饮食,并保证每日充足的水分摄入。
吴鹏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总是嗳气、感觉堵得慌,还不解大便是怎么回事
总是嗳气、感觉堵得慌,还不解大便,可能是由饮食不当、不良生活习惯、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导致的。1.饮食不当首先,大量食用高脂高糖的食物、难以消化的食物、产气食物,或存在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等不良饮食习惯,常会导致食物及其发酵产生的大量气体,长时间滞留在消化道内,最终出现腹胀、嗳气、排便困难等不适症状。2.不良生活习惯其次,长期久坐或缺乏运动,可能会引起胃肠蠕动减慢,从而影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导致患者出现腹部胀满、反酸嗳气、持续便秘等不适症状。此外,长时间处于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中,也可能会引发胃肠功能紊乱,进而出现上述不适症状。3.肠道菌群失调最后,由于肠道菌群对维持正常的胃肠消化功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肠道菌群失调时,患者常会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打嗝嗳气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因为病情相对较重,而出现便秘、腹泻交替出现的情况。此外,患者恢复期间建议清淡饮食、规律作息,并保证每日充足的水分摄入。同时,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对于改善上述症状,也常有一定的帮助。若上述症状持续存在或出现进行性加重,则建议患者尽快到医院就诊医治,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吴鹏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反复发烧、呕吐是怎么回事
反复发烧、呕吐可能是由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胃肠型感冒等原因引起的。1.急性胃肠炎首先,急性胃肠炎常与不洁饮食或暴饮暴食等原因有关,患者常因胃肠黏膜持续受到炎症刺激,而出现反复呕吐、腹痛腹泻的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因为病情较重,出现头痛发热、全身乏力等不适。建议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必要时,也可遵医嘱使用洛哌丁胺、消旋卡多曲等药物进行治疗。2.急性胆囊炎其次,胆管梗阻、细菌感染等原因,常可能会引发急性胆囊炎,患者常会在大量进食油腻食物后发作,出现右上腹剧痛、恶心呕吐、发热乏力等症状。建议患者暂时禁食,并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片、颠茄片等药物进行治疗。3.胃肠型感冒最后,如果患者近期存在受凉、淋雨等情况,可能会因机体免疫力下降,而引发病毒感染导致胃肠型感冒。患者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鼻塞流涕、食欲不振等表现。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尼美舒利、伪麻黄碱等药物进行治疗。此外,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体温变化,若体温升高到38.5℃,通常需要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进行退热治疗。同时,建议患者在恢复期间保持清淡饮食,并做好自身保暖措施,避免身体受凉加重原有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