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国1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状况堪忧 医保应加大报销投入

姚斌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级甲等

  广东省1型糖尿病转化医学研究新闻发布会于2013年7月27日下午在广州隆重举行,项目负责人翁建平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姚斌教授,项目组组长李津博士以及参与该项目的广东省内16家中心的负责人或代表,以及来自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作为广东省1型糖尿病转化医学项目负责人,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翁建平教授做开幕致辞时表示,1型糖尿病是青少年儿童的重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家庭和社会,上世纪末WHO组织的全球青少年儿童1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发病率较低,约为0.6/10万,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且近年来糖尿病患者患病率增长非常迅速,全国患者病例数非常庞大。

  “令人担忧的问题是,目前为止我国1型糖尿病患者仍然缺乏全面的数据,患者在入学、就业等方面也常常受到歧视,这给医疗管理部门制定糖尿病医疗政策,以及患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带来了不小的障碍。”翁建平说。

中国1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状况堪忧 医保应加大报销投入

  管理转化研究发布多项阶段性成果

  中国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状况堪忧

  新闻发布会上,项目组组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李津博士介绍,广东省1型糖尿病转化医学项目通过对1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监测、教育、营养、生活等各方面进行长期的系统管理,从而达到改善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最终延长寿命的目的,该项目将从中国1型糖尿病血糖及并发症等的长期控制出发,致力于探索适合中国1型糖尿病的管理,并帮助1型糖尿病患者如何像正常人一样走向社会摸索有效模式,并未医疗管理部门的医疗决策提供参考。

  目前,1型糖尿病转化医学研究已经开展了3年,通过项目团队各中心的共同努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已经表现出中国1型糖尿病有别与国外的几大特点:

  1、中国1型糖尿病发病率也与出生季节相关

  美国的一项针对1型糖尿病患儿的大型研究中发现,5月份出生的儿童发生1型糖尿病的机率最大,而1月份出生儿童的机率最小。但季节与1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关系一直缺乏中国数据。1型糖尿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在一项纳入了2227例1型糖尿病患者的统计结果显示,广东地区在6月至10月出生的1型糖尿病患者较多,而在12月至4月出生的患者较少。其中以8月份出生患者的风险最高,1 月份出生患者的风险最低。专家认为,出生前4-5月母体维生素D水平对胎儿胰岛β细胞发育非常关键;8月份出生的患儿在出生前4-5月正好处于3月至4月份,而这段时间正好又是广东地区阳光照射最少的时期,从而导致这段时期母体维生素D水平较低。

  2、中国1型糖尿病患者酮症酸中毒发生率高

  在新闻发布会上,项目组发布的数据中显示,中国1型糖尿病患者酮症酸中毒(DKA)的发生率较高。其中,美国1型糖尿病儿童DKA发病率为8.0次/100人年,香港为12次/100人年,新加坡为16.3次/100人年,印度尼西亚为20.3次/100人年,马来西亚26.3次/100人年,广东1型糖尿病患者则为26.4次/100人年。专家认为,中国1型糖尿病患者往往无法早期确诊,这直接导致患者通常必须长期忍受高血糖状态,而这种情况将直接增加酮症酸中毒的发生风险,很多1型糖尿病患者都是因为DKA昏迷被送往医院急诊才发现并确诊糖尿病。

  3、中国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频率不足1次/天

  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血糖监测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稳定达标有着非常重要的生活指导意义,但是,令人惊讶的是,中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情况令人堪忧。

  1型糖尿病管理转化研究项目组发布的数据表明,我国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频率平均仅有0.4次/天,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5.5次/天。专家表示,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的耗材费用多为自费,尤其是血糖监测试纸尚未纳入医保报销,这直接导致中国糖尿病患者不得不面对较大的经济负担,也直接影响了患者血糖监测的积极性。

  汕头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陈立曙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认为,通过1型糖尿病管理转化研究,将有助于为医疗管理部门提供比较权威的1型糖尿病发病状况及控制状况的数据,帮助管理部门评估1型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成本费用,并进一步帮助患者争取更完善的医保报销待遇,帮助管理部门更好的进行医疗制度决策。

2013-07-29 00:00:50浏览6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张家兴
精选
张家兴副主任医师肿瘤科
湖湘中医肿瘤医院
去咨询
肺癌、胰腺癌、肝癌、食管癌、胃癌、肠癌、乳腺肿瘤及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包括肿瘤的化疗灌注及栓塞、碘125粒子植入、微创消融、肾上腺动静脉造影、经皮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肿瘤、脾动脉栓塞、肿瘤相关的血管支架植入、外周动/静脉栓塞、颈外动脉分支栓塞化疗等,早中晚期不同阶段肿瘤的微创综合治疗。
陈艳丽
精选
陈艳丽主任医师儿科
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去咨询
擅长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发育迟缓、语言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学习困难、儿童癫痫等发育行为疾病的评估与干预;儿童营养及生长发育,矮小症、性早熟、遗尿症的治疗;新生儿常见疾病及儿内科常见病,巨细胞病毒的感染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独立处理儿科较复杂疑难疾病和解决较重大技术问题。
李锋
精选
李锋副主任医师皮肤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去咨询
皮肤病规范诊疗倡导者,对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有独到见解及诊疗经验,擅长过敏性皮肤病、病毒性皮肤病、免疫性皮肤病及损容性皮肤病的治疗。如:银屑病、白癜风、带状疱疹、荨麻疹、湿疹、斑秃、皮肤癣病、红斑狼疮、硬皮病、痤疮、黄褐斑等疑难皮肤病,临床造诣深厚!
查看更多诊疗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华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转急性白血病怎么回事,怎么办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转急性白血病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基因突变、细胞遗传学异常、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治疗相关因素或免疫功能紊乱。由于该疾病可能涉及多种病因,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针对性治疗。 1.基因突变 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的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可能影响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导致造血干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从而增加了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风险。可以建立治疗档案,详细记录每次基因检测结果和治疗调整情况。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新的靶向药物临床试验,密切观察身体反应,随时向医生反馈。 2.细胞遗传学异常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可能出现染色体异常等细胞遗传学改变。这些异常可能影响造血干细胞的功能,使其更容易发生恶性转化。可以加入患者互助组织,与有类似情况的病友交流经验,了解应对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有效方法。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治疗计划,按时进行化疗等治疗,记录治疗过程中的身体变化及副作用。 3.长期接触有害物质 如果患者在患病期间长期接触某些有害物质,如化学毒物、放射性物质等,可能增加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风险。这些有害物质可能直接损伤造血干细胞,或者影响其遗传物质,导致细胞发生恶变。建议远离有害物质,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在家中摆放绿色植物,如绿萝等,帮助净化空气。 4.治疗相关因素 某些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方法可能增加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风险。例如,长期使用细胞毒药物、放射治疗等可能对造血干细胞造成损伤,导致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从而增加白血病的发生几率。患者可以主动学习关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治疗的知识,了解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与医生共同探讨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详细记录用药情况和身体反应,以便及时调整治疗。 5.免疫功能紊乱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可能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这可能影响机体对异常细胞的识别和清除能力。当免疫功能低下时,异常的造血干细胞可能更容易存活和增殖,从而增加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风险。制定健康生活作息表,每天保证7-9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早睡早起,每天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血红蛋白水平和血细胞计数,以评估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此外,建议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并监测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疾病。
江千里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白血病移植后复发症状有哪些
白血病移植后复发的症状包括发热、贫血、出血等,出现症状后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1. 发热 白血病患者在进行移植后复发,原因在于白血病细胞对骨髓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出现发热。而移植后由于全血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留置导管、黏膜屏障受损、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容易发生感染,继而出现发热。患者可表现为低热,亦可发热达到39℃或以上,伴畏寒、出汗等症状。 患者一旦出现发热,应及时就医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如物理降温(擦拭身体、冰敷等)、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等。同时要注意保持患者周围和易感染部位的清洁卫生,严格消毒杀菌。保持空气流通,减少患者和外部人员和物体接触,积极隔离。 2. 贫血 白血病移植后复发,白血病细胞会对骨髓有抑制作用,会导致骨髓造血功能降低,进而可引起红细胞减少性贫血,患者常见表现为乏力、头晕和脸色苍白等。 由白血病引起的贫血程度不同,治疗也不同。譬如重度贫血的病人在临床上可采取吸氧、输浓缩红细胞的措施。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进行对因治疗,即针对白血病复发进行相关的治疗。 3. 出血 白血病移植后复发,可出现髓外白血病细胞浸润。大量白血病细胞在血管中瘀滞及浸润、血小板减少、凝血异常以及感染是出血的主要原因。出血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以皮肤出血点、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为多见,还有可能会出现眼底出血。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意见下根据出血机制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止血治疗,而后进行针对白血病复发的治疗。 白血病移植后复发,多数发生于移植后3年内,但大多数移植者身体、心理状况良好,多能恢复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患者无需过于担心。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上述临床表现未必会出现,仍有很多治疗机会和治疗手段。建议进行日常监测,当出现发热、贫血、出血等症状时及时就医,以便准确得到诊断,便于后续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